论思路转变如何引发数学课堂巨变

2015-07-03 02:45聪吉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潜能培养课堂教学

聪吉

摘 要: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 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课堂教学;培养;潜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35-01

一、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二、从兴趣入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2、学习有用数学,注重实践应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应用不仅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一些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在解决“无缝对接”问题时,例如:用一块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白铁皮做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铁皮箱。学生通过计算得出可以做成,但有的学生是用画草图的方法作出判断,白铁皮不够长,所以不能做成。在解决“卡车运货”问题时,例如:一辆载重5吨的卡车运21吨煤,要运几趟?21÷5=4(趟)……1(吨),余下1吨还需运一趟,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一共5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是有用的,也是有价值的。

3、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 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 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 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 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 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 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 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 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 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 并从中调整了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 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在 教学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 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惰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 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三、练习质疑,促学生学会生存发展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好基础,而这就要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始,在练习质疑这一环节中,教材中的许多练习就是实际生活情境的再现。学生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他们的视角来解答问题。如有一题是讲幼儿园买面包,一个班15个学生买哪两盒合适,有三盒供学生选择:6个、8个、9个,有的孩子就提出要多买两个给老师吃。而在计算连减时,有学生依生活实景,想出了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用第一个数去减这个和的办法。其实这些孩子能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足见,练习中的那些实际问题对学生学会生存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通过学习新课程,我知道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得到知识,那么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指日可待。

例如,在教“7÷3”这道有余数除法时,可以让学生把7个圆片放在桌面上,要求把这7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学生怎么分也分不开。老师问:“每份有几个”?学生说:“每份有2个,还多出一个。”老师说:“像这样不能正好分完的除法题,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多出的一个叫余数。”这样建立起来的“余数”概念,学生不仅十分清楚,而且不容易忘,用不着老师多费口舌去讲解。动手操作也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通过,教师策略转变,引发了课堂一系列变化,从点到面,正蔓延整个课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电芝主编.《学习策略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潜能培养课堂教学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初中男生英语学习劣势的归因及对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