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危机

2015-07-03 21:43黎艳梅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平面镜物理学分组

黎艳梅

摘 要: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的发展更离不开实验,追溯物理学的发展史,无不体现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

中圖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84-01

纵观周边众所初级中学的实际物理实验教学,发现许多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分组实验出现严重危机,各个学校用各种方式方法在不断取代着实验教学中的分组实验,冲击着现代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要求,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分组实验变为黑板实验

现象:九年级物理十五章第五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老师直接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图,把规律硬邦邦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记住结论,再找一些习题让学生理解实验,记忆实验。

原因:现实中,由于中考不考分组实验,只需要学生会答实验题就行,很多老师认为学生连接电路做实验非常浪费时间,减少了学生练习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在这种应试教育体系下造就了很多一线教师把分组实验看成是一种负担,长期以来,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的现象就出现了,因而出现黑板实验、试卷实验这些现实怪状。

后果:这样长期缺少分组实验操作的学生最终会成为高分低能儿,学生只会接受书本物理知识,不会思考物理现象,更不会主动思考日常生活现象,完全与生活脱离。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

建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再三强调初中物理教学要加强分组实验能力的培养,同时新课程理念要求,任何课堂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帮助,积极尝试建立以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现代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二、分组实验变为视频实验、嘴巴实验

现象一: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很多老师选择课堂中用视频实验代替分组实验。

原因:随着物理书本的改版,对仪器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校仪器跟不上书本时代,导致实验仪器不全、老化,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这个实验以前是用酒精灯来加热完成,现在为了实验的精确性而改用电加热器,有很多学校都来不及购买这种器材,同时在网上有很多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精彩视频,这样给好多老师提供了很好的不做实验的借口。

后果:如果课堂中经常用视频实验代替分组实验,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心里就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思想,原来物理现象都是电脑技术模拟出来的,这与物理来自生活是完全违背的。

建议:如果课堂中安排学生做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这个实验。一方面,让学生亲身体验“转化法”这种物理方法:抽象的“物质吸热的多少”转化为“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另一方面,很好地解决学生心理的误区,在没有做实验前很多学生认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升高的快就是吸热能力强,做完实验后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分组实验时学生思维被老师的经验所限制

初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课,上课一开始,老师不断提问,不断引入,最后放一段做实验的视频给学生观察实验步骤,接着让学生按照视频步骤做实验完成实验表格,自始至终老师都没有给自由时间学生看书,没有给时间让学生了解该节课的目标,没有给时间学生预习实验步骤,一直是在老师的看似很好、环环相扣、面面俱到的问题中展开。

对于平面镜成像实验,可以给学生一块平面镜,一块毛玻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选择,老师适当的问一下为什么你们要选择毛玻璃还不选择平面镜?我相信学生会很有成就感的告诉老师为什么。移动后面的蜡烛也可以不事先预设的,因为平面镜是我吗平时经常用到的器材,所以让学生大胆根据自己平时照镜子的情况去思考,后面的蜡烛要到什么情况下才是跟像重合,我相信做了实验的同学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兴奋,会惊讶问老师,怎么后面那根蜡烛好像被点燃了一样但是又没有被点燃,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又能够找到研究问题的答案之所在,成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一样,把位置确定下来后再去测量距离,所有实验的结论就清晰了,有成功感。

四、分组实验时结论不尊重事实

什么叫实验?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仪器,人为地控制、创造或纯化某种自然过程,使之按预期的进程发展,同时在尽可能减少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观测,(定性的或定量的),以探求该自然过程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活动。所以笔者认为实验做错也是一种美,失败乃成功之母,实验课一般是两种,一种是测量物理量的实验,一种是探究性的物理实验,对于测量性的物理实验,建议让学生先从公式(原理)出发找到需要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思路,步骤,然后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就算实验真的做错了,可以不断修正,在老师的适当指导下使学生能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最终取得成功,从而体会实验的精神。对于初中探究性实验,建议先猜想,针对自己的猜想选择器材,利用控制变量法去完成探究实验,把自己心里边的疑问一一解决。如果上面两节课没有提前预设,让学生做完实验,对照自己的实验数据,教师适当提问,书本上说水的沸点是100℃,为什么我们今天实验的数据不是100℃呢,前面我们学过同一个用电器电阻基本不变,而今天我们实验结果是三次实验数据不一样呢,相信学生带着这样一系列的疑问去思考,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最终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我想这样学生对这两个实验的印象会深刻很多,会对大气压对沸点的影响相当深刻,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这两个结论的感受也自然就不同了。

五、分组实验被演示实验代替

实验是物理学理论的基础和源泉,也是物理学发展的动力,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实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有人说:“物理学已经改变了昨天的世界。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然而,物理学首先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作为现代教育的初中物理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把物理分组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来看待,相信长期坚持既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猜你喜欢
平面镜物理学分组
美食物理学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定积分在几何、物理学中的简单应用
分组
物理学的困顿:下一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