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练习 延伸成功之路

2015-07-03 21:43李丽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策略数学

李丽

摘 要:小学数学的课堂练习无处不在,新授课中的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练习课与复习课更是以练习为主,可以说,练习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

关键词:课堂练习;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85-01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控教学的重要途径。有效练习必须解决两大问题,:第一、练什么(目标、素材、题型等),第二、怎么练(呈现方式、训练过程、评价方法等),才能走向最优化,使其最大限度地为有效教学服务。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阐述有效练习的策略。

一、优化设计,做好有效练习的准备。

1、统筹安排,凸现针对性。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跳出一节课的小圈子,站在整个单元甚至整册教材的高度,确定课本的哪些题目是放在新授课,哪些题目是放在练习课,哪些题目是放在复习课,哪些题目要做一些包装变换后再给学生练习,哪些题目可以舍弃不做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思考的。其次,我们更应该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量补充设计一些练习,如抓基本,重技能的巩固练习、透现象,看本质的变式练习、抓比较,辩异同的对比练习、建联系,织网络的综合练习、扩思维,促想象的发展练习等。再次,我们可以按照迁移练习→变式练习→建构练习→创造练习的模式编排。

2、分层渐进,满足差异性。

课标(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精心挑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特点,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安排,使练习具有层次性,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

3、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

练习设计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创设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能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对数学应用性的体验,培养学生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生活情景的设计切忌纯粹追求时尚新颖,纯粹虚构浮夸,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为“热闹有趣”而设计,让数学练习成为展示数学习题的舞台,让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无从谈起。

二、优化实施,用好有效练习的策略

1、全员参与,落实练习的广度。

练习时,由于学生个体间、个体内素质结构上的差异,再加上班级授课制人数众多,教师难免顾此失彼,必然导致某些练习学生兴趣不高,滥竽充数,走过场。因此,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每一项练习,最大限度地落实练习的广度,就成了提高练习有效性的一大难题。

练习的解决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探究;口头回答、书面呈现、肢体表达;全班反馈、小组交流、个别展示……教师应该根据练习的训练目标、方式和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调动每一个学习个体的参与进来,促进每一个学习个体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获得一定的活动经验。如选择题、判断题等练习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只涉及到少数几人,而让大部分学生都成了“陪客”。实践性练习一定要先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不然很可能变成少数学生的“包办代替”,人人参与就不可能了。

2、充分反馈,挖实练习的深度。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等知识容量较大,注重知识前后衔接,开放性较大的练习,往往有时间不充足的现象,后进生的思路刚打开或者刚进入集体学习的气氛中,中等生刚刚进入思维活跃、呼之欲出的状态,讨论就结束了。反馈时,他们由于前面思考、讨论的时间限制,反馈积极性就不高。虽然优秀生的解题方法丰富多彩,课堂显得“千树万树梨花开”,但每一学生不能充分反馈解题的思路与困惑,还是意犹未尽。因此,课后记录学习情况,反思练习效果,补充反馈“未尽之言”“未明之法”“未解之惑”,就非常有必要,“数学练习日志”诞生了。它的主要内容是练习题创新解法与纠错订正。这样即能展示尖子生的优越,又能发动后进生主动参与,便于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3、评价多元,夯实练习的效度。

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经过将近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而新授课的练习往往刚刚展开,以练习为主要内容的练习课和复习课更是进行得如火如荼。此时,学生很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建立一个持续长效的评价机制,诱发学生的好胜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练习的评价可以分为分散和集中两个方面,分散评价以口头表扬、实物奖励、竞赛激励为主,边练边评,集中评价以整堂课或一堂课的某个环节的形式进行,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测试相结合,两者的情况要记录在“数学练习日志”上,固定时间进行个人与小组间的评优评先。

总之,課程标准指导下有效练习的策略还有许多,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练习教学的研究,在练习的设计和实施上敢于创新,课堂练习才能切实发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功能。课标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是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的最终,让我们用优化的理念设计练习、实施练习,让数学练习真正贴近学生,为有效教学服务,真实有效地散发它应有的魅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雷玲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3] 《有效的教学方法》:[美]保罗R.伯顿、戴维M.伯德著,盛群力、胡平洲、闫蔚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11)。

[4] 《拓展练习功能 提高练习实效》:朱德江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策略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Passage Four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