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探究

2015-07-03 20:07胡庆兵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审美培养能力

胡庆兵

摘 要:情感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师乐于探索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审美;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46-02

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普通的语文课堂教学贯彻施行这一任务,让每位学子享受到美的熏陶是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所追求的目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应从下几方面着手:

一、倡导“美读”,感受美

要让学生感受语文材料的美,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通过读,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觉经验,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进入作品美的意境。读的形式包括教师范读,播放录音,学生默读、齐读、分角色读、指名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围绕审美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施以不同的阅读形式。其中还需要重视朗读。朗读,可以把文章美的思想感情,“原法原味”的用美的声韵传达出来,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教师通过朗读,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其情,领着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搏与灵魂。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无论是教师范读,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朗读,都能够把无声的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情和景转化为具有声韵色彩效果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妙不可言的美的享受。

二、适时“引导”,鉴赏美

读,已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情境中,但这才是审美的初级阶段。“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要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美感,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引导。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激发学生情感和疑问,老师引导学生鉴赏美

国内外的大作家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对人物“道白”是很下功夫的,学生初读觉得平谈无奇,这时教师就要在无疑处激疑,引导他们深入鉴赏。《守财奴》一文中写到:“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啊,救救我们!”乍一读,好象并无妙语。此时,教师在学生平静的反应中抛出一句:“一个‘瞪字怎么会吓得太太大呼上帝喊救命呢?这是一种什么眼光呢?”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有的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来赏析它的妙处;有的联系葛朗台的性格特征来说明;有的从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超越温情的家庭关系来认识这一叫声的深刻内蕴。这种鉴赏给学生带来了更加独特的审美感受。

2、教师适时推波助澜,升华美的主旨

如教材中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全文围绕山上的小屋环境展开叙写,有山,有树,有花园,有云霞,有明亮的光线,有安静的环境,有出入交通的山路,景色迷人,令人神驰。试想一下,台湾作家李乐薇真的住在这样一处心旷神怡的小屋吗?文章最后写道“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教师应抓住时机,立即问学生为什么要说小屋是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呢?描写这样一幅无处不美的居所,作者有何用意呢?同学们,你有自己的空中楼阁吗?学生正忘情其中,这一提问,掀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拓宽了学生对全文主题的挖掘,在感受美中提升了赏析宁静之美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拓展学生视野

学完《祝福》一课后,学生对《祝福》思想意义的认识往往笼统地认为是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残害。为了使认识深化,老师可引导学生从研究柳妈这个人物入手。柳妈是一个与祥林嫂阶级地位一样的劳动妇女,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一人物出场?并且极恐怖的精神折磨正是这位“善女人”“布施”给祥林嫂的,这意味道着什么呢?作品主题的深刻性正是通过这一细节得到充分体现的,这正是反动统治制度以及维护这种制度的反动思想、观念、伦理的写照。柳妈出于“善心”劝诫祥林嫂,其结果是为虎作伥,这不仅使作品的悲剧色彩更浓,而且从更广阔、更深刻的层面上把社会痼疾与民众的病态心灵揭示了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进行“训练”,无形中创造美

创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创造要重视一个“练”字。 可从两方面强化训练:

1、欣赏性描述。这种描述注重对课文中描写和暗示的人、事、景、物等形象的感情描摹,并携带描述者的情感。还可以作集中性或增补性的描述,如把祥林嫂一生命运作集中性描述,对中年闰土见到"我"时的场面作扩张性描述,对孔乙己最后一次爬出咸亨酒店以后的境况作补充性描述,这样的描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更实际锻炼了语文方面的审美创造能力。

2、作文训练。课文是个例子,在引导学生欣赏了作品的美的形象、美的心灵 、美的语言、美的表达方式之后,要注重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进而指导学生去写自己认识的人和事,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作文训练中,教者要注意掌握好以下三个环节:

1、要引导学生获取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素材,为语文美的创造作准备。这种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素材首先要是感人的有意义的现实生活材料;其次是这生活材料经过了与主观感受的初步融洽,做到“外观察”与“内体验”的统一;还要养成边看边记,随看随记的习惯,使生活信息与主观感触及时用书面语言定位。

1、教师具体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美的创造。为引发学生创造美的动机,教师在作文命题和审题时必须切合学生的生活感受,把学生作文的被动心态转变为渴望自我表现的创造性冲动,为创造美做好奠基工程。另外,在主题、结构方面不要有硬性规定,而要给予学生创造美的自由天地。

3、在评价创造成果时,要坚持语文美的标准,重视作文在和谐性、感染力等方面的得失成败,尊重和保护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创造个性。

此外,可以指导学生将文学作品改写成课本剧,然后再由学生充当角色在班上演出,这就更能调动学生进行美的创造的积极性,还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绘画手段,引导学生进行美的自我创造。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挖掘审美因素,大力施行美读,美感,美创教学环节,以情动人,耳濡目染,激情创新,一定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审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培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