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农村中学民俗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策略

2015-07-03 20:09辜世波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民俗体育校本课程

辜世波

摘 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民俗体育进行了界定,并以渝西地区农村中学的师生为调查对象,从该地区引进民俗体育的必要性、民俗体育的可行性和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为渝西地区农村中学开发民俗体育的可行性做实践论证。

关键词:渝西农村中学;民俗体育;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52-01

一、民俗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选题依据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即各地要在达到国家规定课程的基本要求下,规划、开发并管理好地方课程,发展学校课程。

渝西地区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立而又稳定的民族文化体系,造就了各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以及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征,即文化的民族性。民俗体育是构成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鲜明的民族发展特点。由于各民族生活方式、经济、文化背景不同,构成了民俗体育具有竞技性、多样性、民族性、健身性、娱乐性等特征。

二、名词界定

渝西农村中学:主要针对的是重庆西部地区(原江八县)以及由于打工以及三峡移民到该地区所建立学校以及学生。

民俗体育: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广大民众在其日常生活和文化空间中所创造并为广大民众所传承的一种集体的、模式化的传统体育活动。主要存在于民间节庆活动、宗教活动、祭祀活动中,是一种世代传承和延续的体育文化形态。如舞龙、舞狮、跳绳、踢毽子、跳竹竿、扇子舞、荡秋千、秧歌、踏青、荡秋千、登高、抖空竹、放风筝等都属于民俗体育的范畴。

三、渝西地区农村中学引进民俗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由于我国学校体育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盲目追求体育教育的近期目标,造成体育目标狭窄,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脱节,缺乏延续性。因此,从终身体育看学校体育不仅要解决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而且要解决将来的发展和延续问题。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习惯,在体育活动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民俗体育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集体行为,而非个人的,这就注定了民俗体育往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规则简单通俗易懂,是青少年儿童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活动,即便在街头巷尾也能开展,赢得了社会广泛的喜爱和重视。

2、体育与健康课引进民俗体育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课程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体育只有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才有必要积极引进到体育与健康课中来。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内容丰富,活动形式灵活,各类型的民俗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娱乐与健身价值,不仅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体能健康,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民俗体育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培养一个健康的人。民俗体育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其审美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美、形式美、氛围美、和谐美等方面。人们在参加或观赏民俗体育活动时,民俗体育的内涵中体验了美的情绪,人们通过感官把这些富有情趣的民俗体育活动的声、色、形、象诸要素结合而构成了形式优美的审美价值,给运动者和观赏者以愉悦身心、沟通情感、撷取运动感的审美体验,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3、体育与健康课引进民俗体育有利于民俗体育的传承和保护

学校体育对于民俗体育的挖掘和保护有其自身的优势。通过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竞赛、校园体育文化节等多种途径传授给学生,从而推动民俗体育在学校中全面开展。民俗体育项目扎根于特殊的民俗土壤中,依附于各民族的生产劳动、岁时节令、婚丧礼仪、信仰崇拜等活动中。民俗体育与农村学校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每种民俗体育项目对于条件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在缺少器材设施资源的现实下,民俗体育项目是他们健身的首选。通过在学校的开展把这种特殊的文化传授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对于弘扬民俗文化、让青年一代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特殊的意义。

四、渝西地区农村中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对策

1、多途径开发和制作民俗体育器材

学校体育经费的缺乏,在很大程度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普及与提高。在目前看来,让比较贫困的农村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购买民俗体育器材不太实际。而器材的短缺是影响民俗体育在学校中开展的主要因素,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期根据实际情况多途径多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民俗体育器材来缓解器材的严重缺乏,积极发挥器材的多种功能开发、制作简易器材。

2、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农村中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引进民俗体育必要性,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领导要突破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民俗体育资源开发在学校体育中发挥的重要潜力,制定相应的民俗体育发展措施,要完善发展民俗体育的相关长效机制,提供民俗体育开发和利用的政策和一定的经费支持,正确引导和组织学校积极引进民俗体育,提倡多途径地开发和利用场地器材,重视民俗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让更多的民俗体育项目引进到学校体育与健康课中。

3、编撰民俗体育教材

编撰和研究民俗体育教材无疑是推广发展民俗体育项目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从当前来看这方面的教材还比较单薄,影响了民俗体育在学校的普及与推广。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要我们因地、因校制宜,根据各民族、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运动价值、民俗意义以及教育传承、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与现代教学的趣味性、创造性、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编撰合适的民俗体育教材。加强对民俗体育项目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当前对民俗体育项目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俗体育校本课程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意义结构”的重构是发展民俗体育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