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5-07-03 20:11王俊凯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历史课思维课堂

王俊凯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计问题,研究和探讨提问的艺术,恰到好处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就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60-01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计问题,研究和探讨提问的艺术,恰到好处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就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提高教学效果。

在如今的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加之教材内容记忆性较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况且历史课大多安排在下午进行,学习效果大大受到影响,更不利于教学。面对这种种情况,如何利用好课堂40分钟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历史教学中噬待突破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精新设计课堂提问,而且恰当地掌握问题的量和提问的“火候”。这样提问才会有检查知识、巩固教学、反馈信息、启迪思维和课堂导向等作用。

一、课堂提问是在教师精心策划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形式

无论是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还是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整个历史课教学过程始终都离不开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争取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这是课堂提问所能起到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好的问题设计和恰当的提问可以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射也可以使课堂精彩不断,甚至可以说它是课堂精彩与否成功与否的关键。

例如在讲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巩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时间、领导人、文献和性质,使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再布置学生阅读“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看看你能整理出哪些信息?于是学生去主动了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领导人、文献、性质,通过比较发现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区别个性,这样既获得了新知识又使旧知识融汇贯通本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唤起了学生内心学习历史知识的强烈情感,着实令人欣喜。

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就必须准确把握教材,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设计课堂提问,积极捕捉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努力寻求突破口,使课堂提问紧紧围绕和服务于教学目标。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及时反馈,以鼓励、肯定的态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历史教学是要促使学生去关心国家、了解社会

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与课堂提问可以将时事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在学习《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节内容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每个家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中国人民过去的苦难生活,从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感悟其间经历了多少沧桑,才换来人民的幸福生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跨上了新台阶,每个家庭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让学生例举事实加以说明。这样学生对上述问题就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接着我又提出思考题:“什么事是立国之本?什么是强国之路?”最后总结时告诉大家:只有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才能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而我们这一代人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力军,任重道远‘必须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练就各方面的本领。通过这样的提问和讲解,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也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

三、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求教师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的密度。问题设计应疏密相间,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不能浮光掠影的提问,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或冷场时,教师的一个导向性提问可以及时引发学生思维进入正题而不至于跑偏。另外如果课堂上学生只是“静听”,那么他们吸收的知识会因缺乏强化而不能得到巩固、所以适度的课堂提问,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强化,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

2、课堂提问必须注意问题的准确性,答案必须明确,不能歧路亡羊,留有三岔路口,例如对:“秦王扫六合是在哪一年?”“先后灭掉哪六个诸侯国?”这里第二个问题提的比较具体、明确“先后”这四个词,使学生可以按先后顺序整理思路来回答,然而第一个问题显然不是好问题,概念上含糊不清,学生难以做出准确答案。课堂提问的问题一定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问题提的要确切有明确答案如果模棱两可,只会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绊脚石。

3、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注意角度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提出“科举制度有什么意义?”这样问平淡无奇,味如嚼蜡,难以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但若是这样设计问题:“为什么科举制度沿用了一千多年才被废除?”便可以引起学生思维的波动,从而积极去思考、去探索。有的学生归纳了三点、有的归纳四点十分全面,汇报这一问题的答案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办理简直要“沸腾”了。问题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又如“戊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前者属于死记硬背答案,缺乏启发性,后者则重在启发诱导学生思维,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去寻找答案。这样变化角度提问,使死知识变活,不再是统一答案,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精当的课堂提问,让整个课堂充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学会”到“会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提高综合素质。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课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