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5-07-03 00:58王艳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阅读探究策略

王艳

摘 要: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更是提高学生能力,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途径,而“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策略是上好阅读课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其基本流程:预习探究──合作交流──品读体验──巩固延伸进行探讨,希望能寻求出解决阅读教学策略的更好办法。

关键词:阅读;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100-01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更是提高学生能力,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途径,而“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策略是上好阅读课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其基本流程:预习探究──合作交流──品读体验──巩固延伸进行探讨,希望能寻求出解决阅读教学策略的更好办法。

一、预习探究

1、懂得使用工具书

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2、要勤动笔

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做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二、合作学习

1、深入研究教材,选取适宜合作学习的内容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

2、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和联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的启迪、受到情感的熏陶。”但这种学习策略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该用的时间一定要保证。

3、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时候,教师最好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合作中出现的情况予以及时地引导、鼓励,让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学得高兴又有所收获。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很喜欢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但往往不等学生讨论完毕就喊停,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讨论的时间,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三、品读体验

1、抓住文眼读中品味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味”。事实上,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2、潜心会文推敲揣摩

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

3、多元探读激活思维

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元探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做到有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学生的探究朗读能力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

四、巩固延伸

2、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别和特征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要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也必须最有利于达成这节课的特定教学目标。立足课堂实际,考虑时间、场地、情景的限制。

3、语文教学拓展延伸的方向、途径是无比广阔的,其高度、深度、广度的把握,也是值得教师仔细斟酌的。因此,在最值得拓展延伸的时机、地方去拓展延伸,并掌握合适的“度”,就显得尤其重要。否则,就是“乱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拓展不能不着边际,学一学见好就收。拓展延伸有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有文本与网络资源的链接,有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又不着教的理想境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探究策略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