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作用

2015-07-03 07:55罗德香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罗德香

摘 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得到迄今为止人们对语文性质最为科学的认识,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基础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119-01

有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是学习基础之根。在今天九年制义务教育早已得到推广,不重视学习小学语文就不具备最基本的理解能力,也就无法在其他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研究结果显示,一般小学语文成绩优异的同学成人后具有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高的情商和更重的全局观,从而更容易受他人的欢迎成为人际关系的焦点,也就更能在社会中体现自我价值。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得到迄今为止人们对语文性质最为科学的认识,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科性质的基石作用得到发挥,制定能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研究有利人文性与工具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相互统一的教学过程与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程夯实基石作用的方法

1、盘活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的学习资源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学习资源。盘活课程资源要先盘活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尤其是教科书。因为不论是修订教科书还是课标实验教材,都以巧妙的方式引导语文实践,蕴涵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盘活教科书教学资源即为发掘教科书的智慧因素、审美因素、情趣因素的过程,通过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热爱语文;讲解课文中的现代意识、人生智 慧使学生受到感染,通过课文中的真挚的友情、款款的亲情、炙热的爱国情拨动学生的心弦;用课文中的导学系统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习感悟理解和积累运用。然后是盘活课外学习资源,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之后组织学生交流体会;在当今这一媒体发达和网络便捷的时代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从影视和因特网中获得知识,在生活中对语文进行学习和应用。

2、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实践

实践分为两部分,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语文实践特别要注重语言实践。老师不越俎代庖,只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做适当的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在课堂留时间给学生独立读书,让学生自己感悟,然后与同学合作,互相启发,加深感悟,强化情感体验。除此之外要引导学生独立和合作积累运用。课外语文实践主要包括扩大课外阅读,上网,看影视,还可设置各种形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调查采访,专题研究等。由于小学生不能很好的抵制不良影响,造成负面后果如沉溺与网上冲浪而荒废了学业,所以课外语文实践一定要注意加强引导,努力实现能促进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有效的课外实践。

3、重视启发式教学

有关学习的心理系统有两类,一是解决学习动力的情意系统,;二是解决学习途径的认知系统。学习心理的情意系统与认知系统与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高度吻合的。要充分发挥学生两个心理系统的作用,才能在教学策略上达到对语文学科性质把握,培养学生爱学的习惯,引导学生善学、会学。首先是培养学生爱学的习惯。要使学生爱学语文,就要用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和情趣因素吸引学生;还要扩大学生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基于对知识的渴求学习语文,提高其对阅读的期待,培养学生为提高语文素养而学;然后要磨练学生的意志,不能一味地强调顺风顺水的乐学,要引导学生突破语文学习中的阻碍,体会克服困难所带来的乐趣。其次是启发学生会学。会学语文,就是在和别人交流时会用恰当语言文字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了解课文是如何表达的,能从语言文字中筛选信息,体会文字的深意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会学,就是要启发学生学会思考,会从在阅读语言文字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学会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记忆有用的东西;启发学生学会表达和运用。

二、小学语文如何体现其基石作用

1、语言的基石作用

作为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载体,语文是继承、传播并发扬本民族精神文化的必备技能。语文的学习要从最基础的语言文字开始,孩童时期是语言文字的最佳学习时期。语言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以知的基石作用

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人生即为认知作用。想要适应社会就要先对社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进行这一教育过程时,可应用反映社会和人生的具体事例为学生提供示范。

3、审美的基石作用

美,是人类在生活中追求和向往的主要内容之一。依循美的规律,小学语文课程应充满各种形态的美,除此之外,针对孩子这一对象,应该对人文艺术的美加以强调。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塑造高尚的人格。通过小学语文课程要能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能力,如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提高孩子的生活情趣,陶冶情操。

总而言之,语文的基石作用为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中都要体现学科性质使其在实践中得到恰当的运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