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意识的现状调查

2015-07-04 00:29严坚李蕾杨文豪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体育意识现状

严坚 李蕾 杨文豪

【摘 要】加强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意识培养,既能增加他们的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其体育技术水平,促使其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又能使其毕业到岗后引导、鼓励、督促所教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体育意识;现状

一、体育意识的界定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定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且强调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哲学上,意识和思维有时是同义概念,但意识一词的范围较广;在心理学上,意识一般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由此可见,人们对意识问题的研究在两个领域进行:一是心理学的领域,一是哲学的领域。通过文献综述,目前对体育意识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从对体育认知的角度进行研究;从体育态度的测量进行研究。

二、研究对象

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分别发放纸质版问卷。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以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的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通过SPSS、Excel等软件处理并分析问卷数据来探究大学生运动现状。

四、研究内容分析

1.体育认知分析

根据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以及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大学生体育认知现状调查量表》。问卷的内容为:①你有参与体育锻炼的需要;②你对体育感兴趣;③你了解体育健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④你认为体育锻炼对你学习、工作有好的影响;⑤你了解体育锻炼中的艰苦和愉悦感。评价标准:非常赞同(20分);比较赞同(15分);基本赞同(10分);说不清楚(5分);不同意(1分)。

从以调查数据可以显示,当前所调查的教育部直属的4所师范院校的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处于良好偏低的水平,其中男生的體育认知水平在总体上要高于女生。在所调查的几所高校中,男生里有44.33%的大学生认知水平低于其74.04%的平均值,而女生中则是有52.05%的低于其均值,说明当前该4所高校的大学生在体育认知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方面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状。

(1)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调查分析。体育锻炼时间是指个体每次投入到体育锻炼活动中的总时间,它是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反映了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56.8%的学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维持在60分钟以上,28.8%的学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维持在30分钟到60分钟之间,还有14.4%的学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从单次体育锻炼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的锻炼时间还是有所保障的,有半数以上的同学在单次体育锻炼中的时间都超过了一个小时,仅有较少的一部分同学单次锻炼时间不足半小时。从这里大致可以看出师范院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状况还是比较理想的。

(2)参与体育锻炼频率的调查分析。体育锻炼频率是指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在所调查的几所师范院校中,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不容乐观。每周参与三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学生仅占总调查人数的25.3%,每周参与一次或者一次以下体育锻炼的学生高达32.1%,42.6%的学生每周参与2~3次的体育锻炼。说明在所调查的这四所师范院校中,大约有3/4的大学生每周的体育锻炼频次只有3次或以下的低水平。由于体育锻炼的频次太少,不利于机体产生良好的刺激,其结果就是体育锻炼效果受到很到的影响。这从侧面上也反映了大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够强烈,对体育的认知不够完善。

(3)常见体育损伤预防处理的调查分析。运动损伤是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常发生的事情,具备常见的体育损伤处理办法是每位大学生需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对非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其调查结果显示,基本了解常见体育损伤处理的学生仅仅达到27.1%,55.7%的学生只了解部分,17.3%的学生基本上完全不了解任何体育损伤相关的处理办法。这是非常严重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们对参与体育运动的认知不够全面,同时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各大高校在体育运动损伤处理相关知识教育方面的缺乏。

2.体育态度分析

在体育态度量表问卷中结果显示,八成非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能认识到大学体育课的重要性,这也从侧面说明非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在精神层面上具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动力,这启示我们要深入研究如何让精神意识转为实践。另外,还有少数学生认为体育课不重要,如何培养这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问题也不容忽视。影响师范生健康因素中,“合理的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情绪稳定愉快”是非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们普遍认为的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如培养个人合理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等,以促进师范生的身体健康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体育锻炼与教师素质需求关系中有50.1%的非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认为体育锻炼项目需要与“准职业”(教师)素质需求相联系,说明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较强。但是,还有7.1%没有必要、3.1%说不清的师范生没有看到体育锻炼项目与“准职业”素质需求相联系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和提高这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体育的功能调查结果显示,关于体育锻炼的作用,非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各有见地,有超过80%的师范生认为,强身健体、娱乐心情被认为是进行体育锻炼的最大作用。不可否定的是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得到了非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们的认可,这对提升其体育意识、促进体育行为具有显著作用。非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各不相同,有76.1%的师范生选择增强体质和健康、60%的师范生选择散心、消遣、娱乐。无论怎样,参加体育活动对于提高师范生的身体素质,进而间接提升未来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表示热爱的非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只有48.6%的师范生选择热爱,直接表示对体育锻炼表示不热爱甚至讨厌态度的有41人占7.9%。从侧面说明,培养非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积极的体育态度并转化为体育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而免费师范生又是大学生中的另一特殊团体,他们是社会国家教育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教育人才。非体育专业师范生自身的身体素质问题及体育意识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也关系着整个国民素质的未来,更决定了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身体素质的强弱。

根据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师范生普遍能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但从具体的体育实践参与来看,非体育专业的免费师范生们参与度非常低,体育锻炼时间很少,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较单一。非体育专业师范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认识都相对薄弱,这正是影响体育意识的最大因素,为加强非体育专业师范生的体育意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依靠师范生的体育意识而影响下一代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有很多的衔接处还需要国家、社会、校园、家庭的共同促进。如何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和改革创新符合学生乐学的体育项目及教法,如何在已形成的体育认知上让非体育免费师范生们积极投入到体育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运动情绪,让意识与行动相统一,让校园体育文化和社会体育氛围辐射到每个学生 。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论如何关注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M].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7,(12:):22-24.

[2]陈玉丽.对教师体育意识与体育锻炼现状的调研[J].福建体育科技,2007(06):58-60.

[3]李建明.体育意识剖析[J],2005-05-08

[4]李继锋.吉林省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及行为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12):102-104.

猜你喜欢
体育意识现状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