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爱情不是你们说的爱情

2015-07-06 08:43叶倾城
家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性生活爱情价值观

叶倾城

三十年前,我們相信爱情,相信爱一个人就该把初次性爱留到婚后。

然后便是长达三十年的情感动荡混乱年代,直到90后走进爱情,

重拾起单纯和保守。

她坚定地说:“我是那种肯定要把性生活留在婚后解决的女生。”——近三十年前,还不知道性生活是什么的我与我的同学们也是这样想的。但她是90后,与我们差了一代人。

我听了有趣,逗她:“但是目前70%的中国女性是在结婚前完成第一次性生活的。”

她很固执:“她们是她们,我是我。”

回答情感咨询已经很多年,我越来越老,求问者的年纪却越来越小——大部分都保持在二十已过三十未满的年龄段,我因此微微惊异地发现:90后的婚恋观比我们想象的保守很多。

正是中年的70后,有一种莫可奈何与气急败坏的混杂。都曾清如水明如镜,但如果运气不够好到在学校单位遇到爱人,就得相亲。凤凰男、小三、极品亲戚、不可共富贵……老式婚姻问题没有一个绕得过,新问题还层出不穷。但他们中有一些人仍然说:我,相信爱情。

新生代的80后,曾经代表新锐、卓尔不群。他们热情奔放,他们反抗主流教育,他们曾开风气之先,是第一批主流网民。因此离经叛道:网恋、闪婚闪离、非诚勿扰、开放式婚姻……他们对爱情的态度如何?有一个妙人儿答:三十岁之前不相信爱情,是没心肺;三十岁之后还相信爱情,是没脑子。我莞尔,80后,正好被“三十岁”这个门槛一分为二。

而90后是曾经最被嘲笑与鄙夷的,说他们非主流、说他们火星文,尤其是80后,说的时候大有“我们当年可不这样”之感——记性真差,忘了70后当年怎么说他们的了。

而我真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认识一个个90后——起初,是看望刚生了小孩的朋友们。孩子们如花朵般长大,他们的父母不断调整教育理念。A皱过眉:“有必要逼孩子跳绳达标吗?体质好素质差不也常见。”我猛拍她背:“亲,你为啥一熬夜就贫血掉头发,到现在只能放弃心仪的总管之位?就是你身体不够好,你还敢把孩子浪费在起跑线上。”A当场大悟。这件事,她见我一次说一次,感谢我是她的一念之师。

我也因此领悟到:穷养富养皆不得体,最好的是教养。一切都得教:找专业人士教芭蕾、书法、游泳、网球、英语口语……在家里,教刷牙得刷三分钟,笑的时候嘴角要微微上扬,学习必须专心,而恋爱——啊,孩子你听我说:

隔壁刘叔叔聪明,成绩好,情商高,有上进心还热爱家庭。而且他在培养孩子上面多下工夫呀,小刘托福115!刘阿姨真有眼光,找了这样的男人,让自己享了半辈子福,又得到了这么好的孩子。妈妈呢,不鼓励你也不反对你早恋,妈妈只希望你多认识一些优秀的人,多交朋友,才能懂得何谓海纳百川。别在乎有没有人追你,你看《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一堆人追,最后高中毕业就去当小店老板娘,一事无成,只剩点儿年轻时候的虚荣说嘴……

春风化雨,无非如此。

为人父母者想法大抵如此,既盼望儿女成功也希望他们圆满,而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父母的经济、眼界及能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父母,成长在动荡之年,许多连基本常识都匮乏,80后父母又恰恰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全世界都不知道该如何对待他们,偏差很多,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待下一代。这样一比,我觉得70后父母还是很不错的,赶上开放搞活的若干年,迎接过思潮解放的那些事,他们也有机会把认为最珍贵的价值观给予90后,于是,返璞归真。

90后没有太多的经济压力,不必像我们一样为了分房子而结婚,又有机会走南闯北、接受世界各地的价值观,他们还相信爱情吗?

他:信。

她:我不信,但我信过日子。

另一个她:我信,但我的爱情不是你们说的爱情。

猜你喜欢
性生活爱情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性生活有“ 八 忌 ”
美满性生活的秘诀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正常吗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