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前期图案教材的价值取向及当代意义

2015-07-07 05:32卢世主
艺术百家 2015年2期
关键词:图案工艺教材

摘要:中国的设计教育发端于图案的教育,20世纪前期出版了很多优秀的图案教材,文章阐述了20世纪前期图案教材的基本情况,论述了图案教材的价值取向,即着眼于学科体系的建立,注重美与实用的结合,注重图案设计方法。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图案教材繁荣的基础,包容并蓄是图案教材质量的保证,根植于传统、与实践相结合是图案教材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20世纪;设计艺术;设计教育;图案教材;价值取向;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造物艺术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风雨历程中,图案教育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20世纪初在实业兴国的思想下图案学先辈们纷纷把目光投向设计教育,“图案”成为师范教育、实业教育、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图案教育开启了中国造物艺术现代化的历程,各种类型的学校开设图案系科,随着理论水平的进步对图案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前从日本直接翻译的教材已经不适应国内的教学,“但环顾出版界内对于完备的可供研究或参考的图案书籍甚为缺乏”,“而最近提倡生产教育以改良工艺品对于此类书籍更需要”[1] 。由此,国内图案专家开始关注图案理论的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图案学教材。

一、20世纪前期图案教材基本情况

图案教育的几种类型:

其一,师范学堂的图案手工教育。新式美术教育中的图案教育首先是从师范学堂开始的。最早开设图画手工科的学校,是“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继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之后,保定的北洋师范学堂、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图画科、广州的两广两级师范学校图画手工科等。辛亥革命以后,全国共有师范学校200余所、部立师范学校7所,其中很多学校开设了图画手工科。

其二,实业学堂中的工艺教育。开设图案、工艺教育的各类工业学堂和职业学校与师范学校相比,这类学校的工艺教育课程更趋实用性,均带有“美术工艺”的性质。“癸卯学制”以后,由于政府的大力倡导,全国各地纷纷创办工业学堂,这些学堂有很大一部分开设与图案相关的专业,其中以北洋工艺局、直隶高等工业学校和商务部艺徒学堂最具代表性。

其三,新式美术学校。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爆发的20多年间,出现了许多以新式美术教育为目的的公、私立的美术学校,这期间,一些留学国外的美术家也陆续回国,美术学校就成为他们传播西方美术的阵地,新式美术包括图案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美术学校的图案教育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培养了大批新型设计人才[2]。在此期间,南北各地纷纷开设美术学校,如: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

通过梳理这一时期的三类图案教育方式,依据其教材的不同用途,有的学者将这时期的图案教材分为通识性教材版本、职业学校教科书版本及部定大学用书版本三类[3]。针对上述三类图案教育方式,通识性教材有陈之佛《图案法 ABC》,王雅南所编的《图案》,俞剑华的《最新图案法》等。职业学校教材有傅抱石编著的《基本图案学》,陈浩雄编的《图案之构成法》赵岷泉编绘出版的《图案》等。部定大学用书雷圭元所著的《新图案论》等。

二、图案教材的价值取向

(一)着眼于学科体系的建立

艺术设计先辈陈之佛、傅抱石、庞薰琹、雷圭元、俞剑华、李洁冰等在图案理论与实践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编著了众多的教材,其中俞剑华的《最新图案法》(1926),陈之佛的《图案法ABC》(1930)、《图案构成法》(1937),傅抱石的《基本图案学》(1935)、《基本工艺图案法》(1937),雷圭元的《新图案学》(1947),李洁冰的《工艺意匠》和《工艺材料》(1937),赵岷泉的《图案》(1939年),陈浩雄的《图案之构成》,徐蔚南的《中国工艺美术》等为设计艺术构建了一个系统的体系,开创了一个新的学科。这些著作从图案的性质、功能、特点、分类、形式美法则等方面对图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不同的材料与制作工艺,解决图案的实际应用问题,初步建立起了中国图案学的理论框架。在图案的分类上,早期的图案学提出了一套科学的理论,张道一先生对此有过专门的研究,并就早期图案的分类大略及其关系用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张先生认为:“从艺术的形象思维到创作方法论,图案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至今在艺术领域中,还没有一种艺术完成如此的宏构”[4] 。早期的图案著作中,图案分为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两类。从应用上分为基础图案和工艺图案两类。所谓基础图案,指共性的图案设计,没有特定的实用价值,为设计者的基础训练之一。而工艺图案则是按照生产需要进行的专业品类的图案设计。

(二)注重美与实用的结合

“美”和“实用”是早期图案学教材非常强调的“两个要素”,陈之佛认为图案是工艺之母,图案的本质是实用和审美要素的结合。“美”和“实用”是图案本质的体现,是图案设计的生命[5](p.19)。这种观点始终贯穿在《图案ABC》和《图案构成法》及先生的其他著作中。在《图案ABC》中,就明确指出:“图案实在含有‘美和‘实用两个要素。”接着便对这两个要素作了界定:“美的要素……形状、色彩、装饰实用要素……使用上的安全,使用的便利,使用上的适应性,使用的快感、使用欲的刺激。”具备美和实用二种条件才能构成图案,他说,“我们研究图案,就是关于这美和实用两个要素上的种种事情”[5](p.5)。无独有偶,傅抱石在《基本图案学》中主张图案的工艺兼备艺术工艺和产业工艺,图案设计是实用与美的结合,包括非常广的范围:“即工艺之中,有近于工业者,亦有与此反对,而近于艺术者”。进而提出了“工艺意匠”的概念:“欲事工艺图案,先当理解为基础对象之实用的样地‘物质的性能及‘制作加工法于此理解之下,而形状、模样、色彩等之意匠。次当对成工艺品后之用途,就其用于装饰之要素资料等,作其精神的适切与否之意匠。概略言之,称此为吾人生活样式为基础之意匠,为工艺意匠。”[6](p.55)

(三)注重图案设计方法

图案学找到了并归纳出一种不同于客观世界的美的规律,使人的形象思维建立起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方式,并提出了一些较完整的装饰艺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图案学为设计活动提供了方法论、设计思维的支持。图案学基于图案的形制、纹饰、色彩设计实践,提出一套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图案学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体系,并且“处处不离工艺而空存”,紧密联系设计实践,在形象思维与创作方法上统一起来,寓个性于共性之中,完整体现了设计创造的全过程。首先,它找到并归纳出了一种不同于客观世界的美的规律,使人的形象思维建立起一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构成图案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装饰特性出发,图案学总结出了许多装饰骨法和装饰纹样的组织形式。骨法就是“用简单的线,表示为单位配置基准之骨子,加以材图,使容易构成模样之方法”[6](p.89)。其次,图案学解决了艺术形式美的较完善的一些基本法则。如变化与统一、均齐与平衡、对称与相衡、动感与静感、对比与调和等,这些具体的法则,通过文字的表述和图例的说明,非常清晰地解析了艺术形式的基本原理。图案学还系统解决了色彩的原理与运用。对基础图案和工艺图案、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自然形图案和几何形图案、写生与便化等的对应划分、科学地解决了教学与应用实际的关系,同时在学科地建设上也理出了基本功的训练、素材的获得与实际设计、艺术意匠之间的关系。[7]

三、20世纪前期图案教材的当代意义

(一)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图案教材繁荣的基础

包括教科书在内的学术文化研究,离不开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主流价值观、舆论氛围、教育生态、教材编写出版机制及审查制度等是决定教材文化繁荣的基础和条件,也是教材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20世纪前期,是我国社会逐步向现代性社会转化的重要历史阶段,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兴起和发展,近代中国政治、思想观念、习俗时尚、大众心态和西方文化杂糅,中国造物艺术在这种演变和发展中出现了新的生机。从外域引进的图案学,必然要与传统文化和本土产业重新整合,表现了中国对“Design”的内在的选择。20世纪初在实业兴国的思想下“图案”成为师范教育、实业教育、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各个学校急需适宜的图案教材以满足新设图案课程的需要,当时一大批艺术名家加入到图案教材的编写,有力推动了图案教材的出版进程,对图案教学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包容并蓄是图案教材质量的保证

设计专业教材的使用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及本课程教学的要求,要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之所以20世纪前期涌现出大量高水平的图案教材,是因为大部分教材出自留学海外归来的一流学者。 1930年出版的《图案ABC》一书,陈之佛除参考日本的有关著作外,还参考了巴尔窃尔德的《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Design in Theory Practice)。1937年出版的《图案构成法》一书中专门论述了“分离派图案”、“现代印刷图案”和“现代表现派的工艺图案”。李洁冰著《工艺意匠》和《工艺材料》由商务印书馆分别于1936年和1937年出版发行,从这两本著作的《序》和《编例》来看,作者涉及的参考范围很广,参考了德国人里帕斯氏的研究成果。有德国的、还有日本的、本国的设计理论最新成果,作者还编有木工、黏土细工与制陶、竹细工艺、金属工艺等关于工艺制作与设计的参考书,这两本书相互配套,自成系统,论述了工艺设计造物的实现过程,也就是图案实现自身艺术造物目标的手段和方式。反观当今,“即便淘尽书海也很难找到几本令人心悦诚服的优秀教材”[8]。教材的编写似乎是“小儿科”,难登大雅之堂,一流的学者往往把精力放在“高、精、尖”的科研项目上,在一些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中,编写一部教材还不如发表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

(三)根植传统,结合实践

20世纪前期的图案教材虽然是从国外引进的产物,在“本诸欧美科学之原则”,保存“吾国美术之优点”的思想指导下,涌现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并很快融入了我国民族文化的新传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基础教材。20世纪前期中国工业生产的传统格局和固有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传统的工艺向现代转换,现代生产也汲取民间工艺的有益成分,成为中国工艺史上独特的现象。图案学为设计活动提供了方法论、设计思维的支持。图案学基于图案的形制、纹饰、色彩设计实践,提出的一套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图案学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体系,并且“处处不离工艺而空存”,紧密联系设计实践,在形象思维与创作方法上统一起来。傅抱石的图案分为基本图案和工艺图案。基本图案和工艺图案分别对应着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工艺品设计,傅氏的理论符合造物艺术的客观规律,体现了艺术创造活动中共性与个性关系。不仅表达了图案设计的两个方面,而且把握了以实践性为主这一发展学科的根本。李洁冰则从工艺本身的艺术特点结合材料的属性来论证图案设计,从技术和艺术两方面分析工艺,“以达到生活艺术化,艺术民众化”。[9]这些图案思想,体现了图案学核心的价值观,也是当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基础。(责任编辑:徐智本)

参考文献:

[1]陈浩雄.图案之构成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1.

[2]卢世主.从图案到设计——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史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3]蔡淑娟.民国时期图案教材版本与撰述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08.

[4]张道一.论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内部印行资料,2003.93.

[5]陈之佛.图案ABC[M].北京:世界书局,1930.

[6]傅抱石.基本图案学[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7]张道一.尚美之路(代序)[A]//陈之佛文集[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1.

[8]滕小松.美术院校专业教材的“贫血”与失范[J].美术观察,2009,(01).

[9]李洁冰.工艺意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1.

猜你喜欢
图案工艺教材
教材精读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