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承与创新

2015-07-07 06:04岳李
艺术百家 2015年2期
关键词:艺术实践音乐艺术传承

岳李

摘要:文章从近年来我国艺术歌曲的现状及突出问题讲起,结合中国艺术歌曲在音乐生活中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创新,从文化、技术、艺术等角度剖析传承与创新中国艺术歌曲的对策,以期对创作、演唱、演奏、传播中华民族优秀声乐体裁有所助益。

关键词:音乐艺术;中国艺术歌曲;传承;创新;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Inheriting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Art Song in New Era

YUE Li

(School of Music, Nanjing Xiaozhuang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36)

一、艺术歌曲的体裁界定

《音乐百科词典》对艺术歌曲的体裁有过这样的界定,意为曲作者为了某种艺术表现的需要,往往根据文学家诗作进行音乐创作,一般写作为独唱曲目,钢琴伴奏部分极为精致,对歌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常作为音乐会经典曲目。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歌曲是完美结合了词、曲、钢琴伴奏的产物,声乐与钢琴是统一构思的。如果无法做到歌曲旋律与伴奏艺术的协调统一,并将艺术歌曲的伴奏设计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呈现出来的也只是一部粗糙的作品。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现状

1.作品匮乏,传播氛围凋敝

当今流行歌曲充斥着大众的文化消费市场,从事创作艺术歌曲的作曲家少之又少,鲜见高质量的艺术歌曲。偶见高等艺术学校的师生为了参赛而创作少量的艺术歌曲外,这一领域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即使艺术歌曲在高等艺术院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具体音乐教学与实践中却常出现传唱“同一首歌”的现象,对某一首经典流传的艺术歌曲单一追捧,此外再无开拓、创新之意,缺乏生动鲜明具有个性的音乐创作。

2.歌曲创作和理论停滞不前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人们处于一个复杂的情感世界,艺术歌曲在时间的夹缝中寻找新的音乐形式,需要的是民族性和现代性并存。创新是对每个创作者的基本要求,且必须通过民族传统的继承,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民族作为支撑,再多的创新也只会沦为西方音乐文化的附属品,这是由我国自古以来优秀的民族血脉决定的。虽然艺术歌曲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有借鉴国外歌曲创作的技巧手法,又结合我国的民族语情感、民族语言和民族风貌特点,且有机结合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民歌和欧洲的作曲技法,但是之前的实践对新世纪中国的艺术歌曲发展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三、中国艺术歌曲传承与创新的思考与对策

艺术歌曲传入中国已经近百年,无论从歌曲体裁、歌曲风格或是歌曲创作方法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在一定的程度上推进了这种音乐形式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传统的形式结构及固有的审美体验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在这个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民族传统的国家,进一步传承与创新中国艺术歌曲,值得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1.转变观念,引领大众的审美需要

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无疑最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接受与支持。音乐艺术是群众艺术,艺术歌曲若想取得长远的发展,最要紧的是让群众能够经常欣赏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上世纪二十年代,从中国艺术歌曲诞生之初,大众所能接触到的艺术歌曲形式都以学堂乐歌和小型音乐会为主。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实力的日益腾飞,大众的艺术认知和审美品位也随之提高,艺术歌曲不再是精神生活中的象牙塔,而是群众多种审美艺术形式之一。快节奏的生活必然带来新的文化挑战,传播途径的不同也导致了审美体验的迥异。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播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艺术歌曲的观众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当“快餐文化”飓风袭来,文化消费的时代背景下,艺术不再只具有一种单纯的文化价值,它也顺应时代的发展成为一种“商品”。如盲目追求“艺术”商业价值的作品越来越远离生活,难以打动人心。

为了这种观念的转变,首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进行演唱,通过分析、研究,选择优秀的艺术歌曲向社会推广。其次,词曲作家和声乐家应当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大众的喜好及听赏的音乐风格,为他们创作出既好听又具有可传唱性的艺术歌曲。此外,要通过演唱、比赛等方法促进创作和选拔精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使校园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2.创新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对于中国艺术歌曲面临的现状,由于目前创作与表演队伍的发展滞后,对艺术歌曲的宣传力度不够,都造成了艺术歌曲在当下的文化环境中比较式微。

中国艺术歌曲要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首先还是要重视理念创新的问题。中国现代艺术歌曲只有冲破概念束缚,注入新鲜的音乐元素,吸收多元的创作风格、融入时代特色的民族血液和灵魂,才能创作、演唱出适应新的听赏环境下优秀艺术作品。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大众的精神生活层次需要不断的引领和突破,经典的高雅艺术不应该束之高阁,只为小众精英的专业人群所享用,人民大众也呼唤艺术精品和传唱率较高的体现人民思想生活的唯美之作。

3.提升品质,彰显艺术歌曲的魅力与价值

时代在飞速发展,艺术亦走在前列,中国艺术歌曲也应反映、把握时代脉搏,从诸多方面通俗、普及,与时俱进、提升品质,才使这一经典的声乐体裁立于永恒不败之地。缘于艺术歌曲的特质。需要内外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中国艺术歌曲的品位和打造艺术歌曲的艺术氛围。

(1) 充实作品的文化含量,使艺术歌曲的文学品质得到升华。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有着深邃的艺术内涵,其选材大多以音乐性、文学性很强的古典诗词或现代诗为主,有些直接来自名家佳诗。已有诗词的源泉都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养料,要挖掘这些文学瑰宝的价值,这对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提出了深层次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横向、纵向的探索、研究和借鉴,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赢得大众听赏的青睐,传唱八方。

(2)强化作品的技术含量,运用更独特的手段去塑造音乐形象。由于艺术歌曲的创作蕴含着作曲家对作品的理解与美学上的追求,中国艺术歌曲在上世纪就有一些成功的尝试。从《诗经》到《孔雀东南飞》,从《春江花月夜》到《满江红》,从《虞美人》到《石灰吟》,从《沁园春》到《我爱这土地》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品都烙下时代的痕迹,激励我们可以通过跨越式的思维、前沿性的探索,在和声、织体、编配、色彩等方面进行时间和空间多维度的大胆改革和创举,彰显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个性、审美品质和民族精神

(3)丰富作品艺术含量,通过词、曲、歌、伴奏的有机结合整体塑造音乐形象。任何一首完整的艺术歌曲都离不开歌词、旋律、钢琴伴奏三部分,缺一不可。从歌词创作领域来看,艺术歌曲创作的歌词除了从古至今流传的名家名作,中国现代词作家们在商业挂帅的大环境下,在“快餐文化”风靡、“口水歌”四溢的大背景下,创作无源,往往缺乏雅俗共赏、怡情养性、人文内涵极佳的作品。经典作品的再创作、再演绎就成为歌词写作的瓶颈,词作者们只有在理解经典、传承精品的责任感驱动下,才能根据大众内心的渴望深层次的体验、感悟、提炼生活,有感而发,有情可抒,将时尚生动的语言整理、加工成现代人能感受到的表情达意的文学性语汇,精致的与旋律进行糅合,使得形式更好的服务于内容。

艺术歌曲的旋律写作离不开作曲家的灵感与智慧,以及他们对歌词独特的理解与表达方式。写作水准既来源于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质,更多的依赖于作曲技术水平、音乐文化修养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等。旋律写作要有新的思路和手法,首先要超越现有旋法与固有的结构套路,不能单一的依附于歌词律韵,如走程式化的老路,旋律仅成为歌词的附属品,就丧失音乐本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只有充分发挥旋律自身美感,才能与与歌词巧妙的融合,充分调度音乐特有的表现效果。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既要烘托不同的场景,又要表达不同的情绪,完成角色的转换,对演奏水平要求很高,其中的轻重缓急、虚实动静、抑扬顿挫、明暗快慢的色彩变化,百转千回精致巧妙。由于钢琴伴奏的重要地位,演奏作品时要通过与演唱者配合默契,共同完成二度创作。在钢琴演奏技法和具体作品的演绎中加深对作品背景、风格、音乐形象的整体塑造,才能更准确的驾驭作品。

最后,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承力与创新性不仅要靠艺术家们的无私创作与演唱家演奏者的精妙组合完美演绎,再现唯美的视觉盛宴,我们的传播推广领域,也应该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平台、网络资源、数据信息多渠道、多方位立体式的打造以高雅艺术传播环境和氛围,配合词曲作家、演唱演奏家,通过作品欣赏、作品音乐会等构架媒体文化和艺术歌曲的桥梁,用新型的艺术形式、文化潮流解析高级趣味的文化密码,使得艺术歌曲审美思维方式既有别于消费性艺术,又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在生活中触手可及,有利于弘扬本民族的母语文化,坚持传承中华文化审美意识和艺术个性,共同推进与展示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责任编辑:徐智本)

猜你喜欢
艺术实践音乐艺术传承
探究锡剧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舞蹈专业艺术实践教育的设置及意义分析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学生的音乐乐感培养策略探研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艺术实践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