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家之道,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2015-07-07 00:53纪连海
紫光阁 2015年7期
关键词:登科刘氏刘墉

作者简介:

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师大二附中教师,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工作,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之一,主讲的“正说清代名臣”系列(和珅、纪晓岚、刘墉等)收视率屡创新高,著有《历史上的多尔衮》 《历史上的和珅》 《历史上的刘墉》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 《纪连海品读康乾名臣》等作品。

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富如此,贵又何尝不是如此?

然而,在清王朝,偏就有那么一个家族,连续7代人,先后科考得中198人,其中进士共计5世11人,举人共计6世35人;自清顺治年间刘必显进入仕途算起,至道光末年为止的近200年中,七品以上的官员,这个家族就出了73位,接近家族男丁总人数的10%,出任知县、知府、道台、学政、布政使、巡抚、总督、尚书直至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者皆有。这就是来自山东诸城的东武刘氏家族—名扬天下的刘统勋、刘墉父子也是这个家族的成员。

尤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东武刘氏家族在康雍乾时期的“父子九登科”和乾嘉时期的“祖孙三公二宰相”。“父子九登科”,指刘棨及其八子皆登科。“祖孙三公二宰相”,指的“文正公”刘统勋、“文清公”刘墉、“文恭公”刘镮之祖孙三人,其中刘统勋和刘墉均为清代名相。什么原因造就了东武刘氏家族的持久辉煌?答案非常简单:良好的家风。

刘必显重视家风培养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一个家庭或家族,可以没有显赫的家世、殷厚的财富,但不能没有良好的家风。良好家风的形成往往是,家族之链上某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而促使东武刘氏家族的家风得以彻底确立的,当属刘必显——刘统勋的祖父、刘墉的曾祖父。

刘必显,字微之,号西水,为刘家第一个进士。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天启四年(1624年)中举,清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享年92岁。

从考中举人到考中进士,刘必显用了28年之久。更重要的是,刘必显举人的身份是在明朝考中的,而进士身份却是在清朝考中的。也就是说,他完完整整地见证了明末清初长达几十年的动荡。

动荡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正如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面对长时间的动荡,满清统治者也必然思考如何还江山社稷以安定、如何让统治长久。

正在此时,大学士范文程(北宋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孙)上了一道奏疏,曰:“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今宜广其途以搜之。”意思就是说,要治理天下,首先要得人心,而“士”(知识分子)这个阶层是优秀之民,清皇室只要得了“士”的心,就会得到天下。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看到奏疏之后,马上批准在全国实行科举考试。顺治二年(1645年),清王朝正式实行科举考试。于是乎,“江以南士子毕集,得人称极盛云”。刘必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参加了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的会试并获三甲第八名,这是东武刘氏最早在科考上取得成功的人。

刘必显考中进士后,最初担任正九品衔的行人司行人,从事颁行诏敕、册封宗室、抚谕四方、征聘贤才等事宜。任职期间,刘必显曾奉命出使粤东等地。当时的粤东地区战事连绵,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好在一路之上有惊无险,刘必显顺利完成了任务,不久便连升多级任正六品衔的户部河南司主事,其后更升任从五品衔的户部广西司员外郎。刘必显官位终于此,不算显赫,但他为官清廉,正直有胆识。

刘必显晚年辞官归故里,在今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户部乡杨家峪村一带构筑别业,名曰“槎河山庄”。“槎河山庄”建好之后,刘必显即搬来居住,此后便一直在山庄中教育子孙力学苦读。

教育中,刘必显非常重视良好家风的培养。他认为:“教家之道,千条万绪,非言语文字能罄述。然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教子之方,莫要于读书。必能读书乃能明理,能明理始能成器,始能保家,至进取成名。登科、发甲,固视乎命运。然其家三世读书而发始达者十居八九;若先世目不识丁,而其身崛起田间,至登甲、乙榜者,百中仅一二焉。俗语所以说‘书读三世发之言也。”良好的家教,使刘氏子孙不依赖父辈,树立了较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一个个成为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此时的刘必显,还对后人立下了家训:“当官清廉、积德行善、官显莫夸、不立碑传、勤俭持家、丧事从简。”

子孙恪守“清廉做官”家训

在刘必显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的4个儿子中有两人中进士,他的17个孙子中,有12人中举。尤为可贵的是,刘必显的子孙们都恪守了“清廉做官”这一家训。

后来,刘必显将“槎河山庄”交给次子刘棨—刘统勋的父亲,刘墉的祖父。刘棨不负父望,为官清正廉明,官至四川布政使,为清代著名廉吏,康熙皇帝亲笔书写了“清爱堂”三字赐予刘棨。从此,刘家就以“清爱堂”为自家的堂号,声名远播。

刘棨共有10个儿子,刘统勋是其第五子。刘棨继承父志,对子孙甚为严厉。刘统勋兄弟们5岁随师读书,成人后衣着饮食皆同于穷苦人家子弟,以致雍正年间曾执教于“槎河山庄”的安丘进士李漋不无感慨地说:“近世言家法者,首推东武刘氏。”在严格家法教育下,刘统勋兄弟们先后有8人中举,中举者中又有3人中进士。八子登科,为清代兄弟登科之冠,令江南世家望尘莫及。乾隆皇帝曾赐诗刘墉“海岱高门第,瀛洲新翰林”,希望刘墉能够不辱门楣、有所建树。

回味东武刘氏家族的历史,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良好家风对于家族传承的重要性:没有淳厚家风,便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更无法使一个家族不分崩离析。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能是家族财产,因为财产常常被瓜分而最终罄尽,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被家族中所有成员分沾,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家如此,国同样如此。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所倚靠的正是对于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潜移默化的作用潜力无穷,营造良好家风,也能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endprint

猜你喜欢
登科刘氏刘墉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 silicon-germanium heterojunction negative capacitance gate-all-around tunnel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based on a simulation study
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制胜因素研究
Optical scheme to demonstrate state-independent quantum contextuality
往顶上跑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后母
刘墉测字劝降
刘墉《平凡》中的不平凡
回望雁峰天一涯——雁峰刘氏《沁园春》的文化解读
有心计的麻雀才能变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