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
——基于TFP和交通基础设施视角

2015-07-09 08:21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李欣李红昌
中国商论 2015年25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京津冀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李欣 李红昌

试分析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
——基于TFP和交通基础设施视角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李欣李红昌

摘 要:交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通过加入交通基础设施的外溢效应来衡量产业的布局与变动。本文通过建立两个模型:京津冀地区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必要性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三个地区产业的影响,来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对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影响效应,为三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指出方向。

关键词:产业发展 外溢效应 交通基础设施 京津冀

李红昌(1973-),河北人,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运输经济、投融资理论方面的研究。

首都经济圈是我国的三大城市群之一,国家的目标是将首都经济圈培养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然而首都经济圈目前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影响,以期能够找出各地区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京津冀地区内部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1 文献综述

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是产业集聚“一枚硬币的两面”,集聚有利也有弊,也会导致集聚效应由规模效应向拥挤效应转变。

周圣强、朱卫平(2013)利用1999~2007年全国60个工业城市数据,实证分析了拥挤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证实了拐点的存在。汪彩君(2011)等研究了2007年长三角六大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度与利润的相关关系,发现目前这些产业已经存在要素过度集聚的状况。Lin等采用EG指数来衡量产业集聚度来研究中国的纺织产业集聚,实证结果表明集聚程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呈倒U型。

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八十年代后,经济学者们开始尝试运用计量方法就基础设施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展开研究,期望能够获得具体有效的经验证据和较为精细准确的结论(刘秉镰、武鹏,2010)。

国内有许多学者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和区域经济增长有正面促进作用,并且对邻近其他地区还有正向溢出效应。胡鞍钢、刘生龙(2009)认为中国交通运输投资的直接贡献与外部溢出效应之和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3.8%。刘勇(2010)利用中国197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发现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存量从总体上看对区域经济增长起正向作用。

总之,文献各有侧重,但是很少有加入交通基础设施来分析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文章。这是本文的创新点。

2 理论框架

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也会带来拥挤效应,拥挤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往往成为企业实施区域转移的最直接的利益动机,也是政府推动产业转移的依据。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极大促进城市之间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促进城市之间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鉴于交通基础设施对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影响,借鉴Douglas(1995)和Anselin(2003)的模型并经过简单的修改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工具变量,其目的就是通过空间经济方法将交通运输的外部性进行刻画,从而对产业转移进行分析

3 实证分析

3.1 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必要性实证分析

根据201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我们可得到京津冀中心城市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如图1所示。由图中柱形图可知,京津冀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有三、二、一和二、三、一两种模式,北京形成了国际化都市型产业格局,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天津形成了工业城市产业格局,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河北由于各中心城市产业格局差异较大,整体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图1 2012年各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3.1.1 模型的选取

本文将分别利用2003~2012年北京、天津、河北的相关数据,从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维度,实证检验北京拥挤效应的存在,以及天津、河北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性。关于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本文将采用模型(1):

其中y为企业增加值的对数,i是企业标注,t是时间,l、k分别是企业的劳动投入、资本投入,TFP是全要素生产率。

本文对集聚度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指标有三类:劳动力类,相关指标是就业密度、人口密度及劳动报酬;资本类,相关指标是资本存量和人均资本;土地,相关指标是土地价格;此外还有工业企业密度、二氧化硫排放密度,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因素包涵在里面。具体模型如公式(2):

其中i代表地区,t是年度,log(dpi)是劳动报酬的对数,popdensity表示人口密度,empldensity是就业密度,cap是资本存量,so2是二氧化硫排放量。

3.1.2 数据来源

公式(1)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0~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数据整理上文选择产品销售收入作为因变量,劳动投入、中间投入,分别用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和中间投入合计指标衡量。为了使得各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需要进行平减处理,资本存量和投资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中间投入和产品销售收入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平减指数来自各省或地区历年统计年鉴。

公式(2)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统计年鉴》及《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各指标的折算方法是,劳动报酬按照消费者价格指数折算,资本存量、人均资本按照固定资本价格投资指数折算。

3.1.3 模型结果与分析

通过稳定性检验,本文得到如下结果:

通过公式(3)本文发现北京存在一定的集聚效应,但是由于环境的污染,也应转移一些企业。

将一些产业转移到周边合适的城市,这将会带动北京市劳动力以及资本的流动,从而缓解北京的拥堵效应,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外,北京应该积极进行产业升级,对于一些耗能大的产业,一要提高它们的技术,二要将其向周边转移或资源禀赋比较好的城市转移,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

3.2 交通一体化对首都经济圈产业的正外部性分析

3.2.1 理论模型的建立

本文试图通过空间经济计量模型来验证首都经济圈各城市之间的交通运输所产生的外溢效应。首先假定各个城市遵循对数线性形式的生产函数,如式(3):

Ypi表示京津冀各个省市的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lpi和kpi分别代表各省市第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和资本投入,t为各省份有效的交通运输资本。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各省有效的交通运输资本不仅指本省的交通运输资本,而且包括由于其他省份与本省联系所导致的本省运输资本的增加(胡鞍钢、刘生龙,2009)。

(3)式变为

接着本文将采用极大释然估计或广义矩来估计公式(4)。

3.2.2 数据的选取

根据公式中各省市中各产业的产值以及劳动力的数据来源于各省市的统计年鉴,资本存量将采用固定资本投入量,也可从各省市的统计年鉴中获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都需要去除通货膨胀的影响,选取某一年为基期进行换算。

3.2.3 模型结果与分析

通过利用Eviewes7.2进行分析,得到如表1所示的回归结果。

表1 模型回归结果

Log(L)  -2.966942 2.668167* 1.482020 Log(K)  0.025415* -0.091675* 0.136374*Log(TB)  -0.178696* -0.223305* -0.065546*Log(Tj)  0.206685* 0.7111508 0.180604 Log(TH)  -0.201205* -0.424680* 0.024327*F  23.347*  326.7  428.275 R2  0.99  0.99  0.99

如表1所示,我们发现如下结果。

(1)京津冀三个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对北京市第二产业的影响为正,而天津市交通运输投资的增加对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影响为负,这表明天津市也在发展第三产业,与北京形成竞争关系;北京市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对第二产值的影响为负数,表明北京市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已经严重过剩;第三产业内资本对产值的影响为负数,可能与劳动力——资本比例不平衡有关。

(2)北京和河北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会对天津市第一以及第二产业产生负的影响,而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为正,正表明天津市的主导产业是服务业,而其第一以及第二产业会随着交通的便利而向其他城市转移。并且天津市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以及资本对第三产业产值的影响为正,处于规模经济阶段。

(3)北京和天津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会对河北第一以及第二产业产生负的影响效应,但是河北省第一产业资本的增加会对第一产值产生正的影响,故在河北省第一产业发展中增加资本投入量。但是河北省第二产业缺乏劳动力,由于北京、天津的虹吸效应,河北省的劳动力向京津转移,故应该通过一定的政策引导使就业人员向河北转移,避免北京拥堵效应的严重化。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对以上两个模型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京津冀内进行产业转移以及北京市进行产业升级是有必要性的。通过对模型二的分析我们发现京津冀三个地区的三次产业产值不仅受自身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而且也受其他两个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

(1)由模型一可知,北京市第一、二产业已经产生比较严重的拥挤效应,而河北、天津还处于规模效应阶段,故北京市需要逐步转移低端制造业。

(2)由模型二可知,天津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北京市第三产业产值的影响为负,这表明天津在第三产业方面与北京形成了竞争,故天津应该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如承接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天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的优势在于其与北京相比,靠近港口、高速、机场,区位更佳,并且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此外,天津的人口压力也没有北京那么大。

(3)由模型三可知,河北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其产业的影响为正,而天津、北京的交通基础设施对河北三次产业产值的影响为负,据河北省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以及2014年两会的内容,河北省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如下:张承地区侧重于承接绿色产业、高新技术转移,秦唐沧沿海地区特别是曹妃甸和渤海新区,侧重于承接重化工业转移,加快培育国家级新型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基地,廊保地区侧重承接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冀中南地区侧重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制造环节和一般制造业的整体转移。

参考文献

[1] 周圣强,朱卫平.产业集聚一定能带来经济效率吗: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J].产业经济研究,2013(3).

[2] 汪彩君,唐根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空间集聚 生产要素拥挤与集聚适度识别研究[J].统计研究,2011 (2).

[3] 刘秉镰,武鹏.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3).

[4] 胡鞍钢,刘生龙.交通运输、经济增长及溢出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09(5).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9(a)-145-04

作者简介:李欣(1990-),河北人,北京交通大学硕士,主要从事运输经济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