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园林

2015-07-09 18:34马平川
中华奇石 2015年12期
关键词:苏州人造园花木

马平川

“园无石不秀”。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的赏石文化脱胎于园林。欲得石之味,不可不知园之趣。《诗经》有“游于北园,四马既闲”,“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孔子家语》说“齐君为国,奢乎台榭,淫乐苑囿”。“淫乐”一词,说明此时的园林已供游乐观赏,不单是种菜养兽了。最早的苑囿——沙丘苑台,为商纣王所建,位于河北平乡。可见三千年前,河北还是水草丰茂的地方。园种果树——伊甸园里有苹果树;圃种菜,所以不能说“伊甸圃”。苑和囿都养兽,区别在苑没有围墙,囿有。我猜测,苑主要是驰猎,囿主要是驯养。

秦汉时期的园林格局是一池三岛:蓬莱,方丈,瀛洲。从春秋战国的驰猎,到秦汉想成仙长生不老,园林的功能有了新的演进。后来的寺庙园林,承袭的是成仙这一路精神。

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国园林最重要的特点。王世贞说:“第居足以适吾体,而不能适吾耳目,计必先园。”园林是为了美的需要,也是为了返璞归真,亲和自然。贾宝玉批评稻香村“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一句话,既无自然之理,亦无自然之趣。石头置景亦同此理。有些置景之所以矫情,就在于徒有其表,扭捏造作。所以造园也讲先天条件,一方水土成一方园。北京昌平有山,才有皇家园林;曲阜孔府有园林,因为离泰山近;岭南也有园林,一个“岭”就说明问题了。

谈园林必谈苏州。苏州园林始于春秋,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共计约一千余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林四要素:叠山,理水,花木,建筑。造园既要有山也要有水。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苏州就是个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的地方。东山,西山,太湖,这是苏州园林鼎盛绵延千年不绝的先天条件。环秀山庄取意城西阳山大石,惠荫园仿林屋洞,耦园仿天平山万笏朝天……自然的山水给造园者以灵感。“园无石不秀”,苏州产太湖石,又为造园提供了充足的材料。

苏州水乡泽国。苏州人以前是驶船的。坐船是一种慢生活,摇啊摇,是有诗意的。贝聿铭回苏,看到解放后填溪而成的马路,很伤感。这是当代中国人的悲哀。

再说花木。花木之于园林,犹如毛发之于人体。一个园子的生气,都靠这些花花草草。“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四时之景不同,四时之树亦不同。俯仰生姿,穿插,迂回,呼应,这难度极大。高手种树如下围棋,落一子要想到以后若干步。树种成排,最SB了,洋人都是这么干的。

最后说建筑。亭台楼阁,能工巧匠这些,苏州人最擅长了,要不怎么有“苏作”一说呢。

除了以上四要素,还要有经济基础。“简文之贵也,则华林;季伦之富也,则金谷”。苏州人不差钱。宋谚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清两朝,苏州都是居全国159府之首,可以说是当时全球最富的城市,没有之一。只有钱还不行,园林是门综合艺术,还要有文化底蕴。苏州是文人辈出之地。仅有清一代,就出了26个文状元,占全国四分之一,可见文气之盛。

综上所述,玩好一个园子,是综合实力的体现。有山有水有花树,有房有钱有文化,六项缺一不可。

中国的经济发展走过了比车比房阶段,现在开始比墙,以后就是比园子了。车房还是物质,墙上的画已是精神了。园林,追求的则是诗意的栖居。诗意,是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苏州人造园花木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壹 造园·纳瑞集祥
花木笺
唠叨的妈妈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爱找茬的老师
时间都去哪儿了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张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