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妇科腹腔镜术后早期恢复肠胃功能的护理方法

2015-07-09 20:32赵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

赵萍

【摘 要】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早期恢复肠胃功能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妇科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行腹腔镜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早期肠胃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腹胀发生率,促进胃肠蠕动和肛门自行排气,利于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腹腔镜术;肠胃功能恢复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腹腔镜术在妇科得到广泛应用,与开放手术相比,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切口美观、住院时间短及复发率低等优点,临床患者接受度较高[1-2]。留置导尿管是妇科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内容,患者在术后多不能自行排气,易出现腹胀[3]。为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恢复肠胃功能的护理方法,笔者对我院妇科所收治的40例行腹腔镜术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本实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行腹腔镜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4~45岁,平均(36.8±2.8)岁;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8例,宫外孕患者5例,子宫全切术4例,附件切除术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47岁,平均(36.6±3.0)岁;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9例,宫外孕患者5例,子宫全切术3例,附件切除术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肠道清洁,术后6h后床上活动,24h留置导尿管。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包括:

①入院指导:患者入院后,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相关制度及周边环境,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②术前指导:术前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治疗原理、安全性及治疗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③心理指导:患者入院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如焦躁不安、恐惧、紧张等,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及心理状况,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病因素以及治疗的效果,讲述过往治疗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鼓励患者积极主动配合主治医师的治疗方案,争取早日康复。④饮食护理:术前1d指导患者尽可能食用易消化类食物,且当晚饮食量减半;术前8h禁食禁水;术后6h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类食物,切忌食用易发酵、产气较多的食物,禁食萝卜汤,避免肠道积气加重腹胀。⑤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取平卧位并将头偏向一侧,以避免窒息。术后6h后患者手术部位会出现疼痛,此时应帮助患者松弛肌肉,缓解疼痛。⑥用药指导: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大黄苏打片,饭前口服,每日3次,每次3片;患者取仰卧位,分双侧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 100mg。⑦训练指导:患者麻醉清醒后指导其进行早期训练,如深慢呼吸、早期床上训练、双下肢训练等,以促进患者腹胀缓解。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轻度腹胀: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切口无胀痛,仅存在轻微腹胀感;②中度腹胀: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切口疼痛,存在腹部膨隆、腹胀感,但在可忍受范围内;③重度腹胀: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切口疼痛,腹部膨隆,腹胀感强烈,患者难以忍受。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P<0.05,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腹胀发生率

观察组无腹胀发生,对照组重度1例,中度2例,轻度1例,总发生率20.0%。二者相比,观察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2.2 胃肠功能恢复效果

观察组患者在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论

腹腔镜术是治疗妇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但患者术后易出现腹胀。引起腹胀的原因很多[4-5],包括:①形成人工气腹后有CO2气体残留在患者体内;②患者情绪恐惧、焦虑所引起的神经反射发生紊乱;③由于麻醉或镇痛泵的原因所引起的胃肠功能抑制;④手术操作引起的肠系膜损伤,抑制胃肠道正常蠕动;⑤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患者术后不能自己排气,患者胃肠蠕动功能降低,出现恶心、呕吐、切口疼痛等不良反应。留置导尿管是妇科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内容。腹胀直接体现了患者胃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因此,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患者胃肠功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本实验对观察组患者开展了包括入院指导、术前指导、心理指导、饮食护理、体位护理、用药指导及训练指导等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数据表明,观察组在腹胀发生率、胃肠蠕动开始时间及肛门自行排气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张风英[6]对460例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了护理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实验研究结果与此相符合。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早期肠胃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腹胀发生率,促进胃肠蠕动和肛门自行排气,利于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光荣,何先琼,李丽.早期床上运动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肠功能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5):1234-1235.

[2]兰芙蓉.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5):9-10.

[3]秦秀芳,朱小贞.妇科腹腔镜术后早拔导尿管对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4):293-295.

[4]钱小亚,张建亚.妇产科腹腔镜术后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26-1427.

[5]康晓芳.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腹胀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6):85-88.

[6]张风英.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5):93-94.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