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管理视角探究““赶大营””的历史发展

2015-07-10 01:01杨鸿岳
卷宗 2015年1期
关键词:公共管理民族团结

杨鸿岳

摘 要:从晚清至民国,中国内陆出现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商帮,这些商帮为当时的社会区域政治、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中以““赶大营””最具代表性。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后勤供给,天津杨柳青人承担起了为军营供给货物的主要任务,由于是追赶西征军营做生意,故此称为““赶大营””。““赶大营””是天津杨柳青人的伟大创举,他们成功利用了随军队西征经商这条艰苦路径,在新疆形成了经济实力雄厚的天津商帮,为近代新疆的农业开发、商业发展、文化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在二十世纪初年就已经位列新疆各帮商人之首,对促进民族大团结、维护祖国西北边陲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赶大营”,是个体商贩积极参与到国家军事活动并取得成功的典范,值得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去探究。

关键词:“赶大营”;民族团结;公共管理

中国是一个具有56个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形成根基与发展历程。56个民族的大团结,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压舱石。早在140年前的同治年间,清政府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令左宗棠率12万大军入新疆讨伐阿古柏,同时号召内地人支边。在战乱年代,随军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甚至有生命危险。在当时军队的号召下,天津杨柳青人兴起做随军商贩活动,伴随左宗棠十多年的征战岁月,在左宗棠等将领对后勤保障制度重视下,杨柳青人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竟发展成为一支浩浩荡荡的天津商帮。清军进兵新疆征途中的营盘称为“西大营”,杨柳青的商贩紧随行军路线沿途肩挑货郎担或肩负小篓做生意,称为““赶大营””。““赶大营””目的是为前线军队提供军需物资,这些军需物资包括:毛巾、肥皂、布袜、腿带、针线、茶、烟、糖、辣椒、常用药等,就是这些不被人注意的“针头线脑”连接上了天津与新疆的一条血脉。

1 “赶大营”的历史现状

由于新疆地处西北边陲,内陆与边陲的交通运输十分不发达。新疆缺少内地的商品,在没有专门的公共部门管理下,杨柳青人“赶大营”,把津京地区的工业和手工业品大量运进新疆,丰富了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生活的质量,同时也繁荣了新疆的商业。““赶大营””的发展与壮大,有其必然性与偶然性,““赶大营””在历史上出现过三次高峰,一次是在光绪元年,杨柳青人从肩挑小篓发展为开设店铺,在新疆历史上破天荒地出现了津京风貌的铺面;第二次在光绪八年,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天津商帮,构成了覆盖整个新疆的经营网络,为新疆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次在光绪十六年,在经济交往上,出现了商业、手工业、工业等多业并举的局面。其次是在文化艺术交流方面,年画、剪纸、风筝、蔬菜种植等百余种艺术、技术传入新疆,史称“百艺进疆”,使汉维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并拉近了边疆与内地的距离,当时,在迪化(今乌鲁木齐)有三千货郎遍天山之说。第三是在语言交流方面,商人避免不了与新疆维族人沟通交流,通过日常商品买卖,有效地实现了汉维双语之间的交流。在新疆仍有为数众多的““赶大营””后裔,在各自的领域为新疆的建设贡献力量。

2 “赶大营”成功的原因

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靠传统的运输工具(马车、驼队),跋山涉水运输货物进行贸易,并不是一件易事。“赶大营”的成功离不开当时公共部门(军队)的支持:

一是处理好军民关系与官私关系,左宗棠很注意处理军民关系和官私关系,力图通过民力来恢复和发展军需运输,进而解决作战供给的困难。他发现民运民商效益优,关键是民办与私利关系甚大,明确提出“大约官与民交涉之件,总须官肯吃亏,但不可太亏耳”,主张在筹划粮草和运输事宜方面,重用民力,以达到“民间得沾便益,承领必速”的目的。

二是政府提供有力保障,西征清军采取减价售车鼓励民运,责令地方政府、官兵保护商队,严惩危害商人的游匪、惯盗,颁发商人骡运章程告示等一系列措施,大量招募和吸引民间人力与商贩随军服务,有力保证了远征作战补给的充裕和源源不断。

三是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新疆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领土,在那个饱经沧桑的年代,新疆多次受到外强入侵,破坏了当地人民安定的生活环境。“赶大营”之举,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种爱国行为。

3 “赶大营”在新疆商业中的地位

“赶大营”促进了新疆当地商业经济的发展,在当时的新疆地区商业经济中占有垄断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为新疆商业发展奠基。津帮在新疆商业史上开创了众多第一,其数量至今难于统计。《新疆图志》记载称,新疆商业“津人植基最先,分枝遍及南北疆”。近年新编的《新疆通志·商业志》记载称,“津帮八大家”(全部为杨柳青人)生意红火,资金大都超万元,经营遍及天山南北,为迪化(今乌鲁木齐)商业奠定了基础。参与《商业志》撰写的杨柳青人后裔张俊杰先生也认为,没有““赶大营””的杨柳青人,就没有现代的新疆商业。

二是垄断商会组织。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之后,各城纷纷倡建商会。首建商会的迪化、伊犁(今伊犁地区)、古城子(今奇台)三地,是津帮聚集的中心,因此商会中津帮占有绝对优势,会长一职几乎全部包办,使商会成为实质上的津帮社团。这种商会(NGO)的成立,大大促进了商人之间的紧密合作,一个稳定和谐的商会,对当地的商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是代办“协饷”。支援新疆的“协饷”由国家统一调拨,其实质造成杨柳青商家可以利用“国库银两”作资金进行经营,虽说带有一定风险性,但无疑为刚刚崛起的津帮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裕资金,起到巨大催化作用,最后在迪化形成“津帮八大家”,使津帮发展进入全盛时期。这种财政制度,对个体商户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帮助,可以称为银行贷款的早期雏形。

四是承包进疆货税征收。民国初期新疆都督杨增新改革征税办法前,天津商帮每年进疆货物总值约500至600万元,其他各省商帮进疆货物总值约700万元,也就是说在“新疆八帮”中,津帮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正因如此,杨增新为了堵塞偷逃税款渠道,硬性指定11家津帮商户承包进疆货税的征收。这种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做法,在当时历史背景环境下,巩固了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4 “赶大营”的深远意义

““赶大营””使约3000余户至少1.5万杨柳青人成功移民新疆,是开发祖国西北边疆的先驱性行动,对新疆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历史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杨柳青乃至天津市的经济繁荣。其巨大和深远的意义我们至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是在政治上促进了西北边疆的巩固和发展。最初真正追赶部队大营进入新疆的杨柳青人,紧密配合清军的军事行动,历经大小战役百余次,克复南北疆16座大城,收复新疆160万平方公里土地。他们出生入死,为部队提供了坚强可靠的后勤支援,为收复祖国西北边疆立下了功勋。很多人甚至为此英勇捐躯,成为客死异乡的无名忠骨。汉、维、回、哈、蒙等各族群众互相关心爱护,在民族关系史上写下了许多佳话。

二是在经济上使新疆得到繁荣。此点我们在前面叙述中多有涉及。杨柳青人对新疆经济发展的促进,主要体现在商贸业、饮食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工矿业以及农牧业等方面,大大丰富了边疆民众的物质生活。京货的大量涌入,也打破了俄国和英国产品独霸市场的局面,对抵御外来经济侵略、发展民族工商业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三是在文化教育上促进了与内地的交流。“百艺进疆”将内地各种先进文化习俗和民间技艺带到新疆,使边疆民众精神生活得到丰富和美化。同时杨柳青人兴办了大量学校,对提高当地教育水平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各种先进的思想意识也逐渐被各兄弟民族接受,具有思想上的启蒙意义。

猜你喜欢
公共管理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跟党走
民族团结之歌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