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澳门土生葡人女性服饰特征探析

2015-07-12 18:39孙淑燕广东工业大学51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1期
关键词:土生澳门服饰

孙淑燕 (广东工业大学 510000)

明清时期澳门土生葡人女性服饰特征探析

孙淑燕 (广东工业大学 510000)

伴随葡萄牙和欧亚各国的脚步不断迈向澳门,澳门从一个对外经贸交流的商埠转变为中外交流的平台。以男性为主的数代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定居生活中,逐渐形成有别于葡人的新葡亚裔族群,即被称为“澳门土生葡人”的族群。许多土生葡人同时担当着西方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华文化的接受者,而服饰文化是体现她们思想的重要媒介,其独特的服饰文化是澳门这座小岛的一道另类风景。文章主要以澳门土生族群的社会背景和土生葡人女性的社会习俗为论点作铺垫,进而客观地对明清时期土生葡人女性服饰文化和特征做全面深入的论述。

明清时期;土生葡人;女性;服饰;独特

一、明清时期澳门土生葡人血缘背景分析

随着东西方贸易的日趋活跃,澳门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来自各国的商业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的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重构、递进的特性。在开埠之前,澳门仅为一个渔村,国家政治文化和岭南地方文化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开埠以后,葡萄牙商人、传教士在这片土地上从商或传播基督宗教文化,渐渐和亚洲各地或者澳门本土人群结为伴侣,继而衍生出了一种新的欧亚群体—土生葡人。土生葡人指的是父系祖先来自于葡萄牙,母系来自亚洲各地并在澳门出生成长的欧亚混血儿群体。他们从外形看有可能是多国混血儿,但他们认同并接受着葡中两国文化,有着与两国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因此,澳门在建筑、饮食、服饰等方面逐渐出现多元文化现象。

二、明清时期澳门土生葡女性社会生活与习俗

16世纪,澳门土生葡女性一般不会从事生活资料的生产。到了17世纪中叶,日本在澳门的贸易日渐萧条,男人们抛妻弃子离开澳门,很多妇女们过着沦落的生活。在澳门,经济窘迫的非特权社会阶层,女人们通常做着针线活,在服饰上镶珍珠、铜片、金线及制作甜食或点心,部分妇女到工作坊务工。然而澳门土生葡女性尽管物质贫穷,她们都不愿放弃血统的自豪感,继续保持着所谓的“贵族风度”。对于当时的她们而言,劳动是身份低下的妇女干的事,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体罚,所以她们宁愿乞讨也不愿意去干体力活。

三、明清时期澳门土生葡人女性的服饰特征

(一)明清时期澳门土生葡人女性的服装特征

16~17世纪,出于气候的不适应和对葡萄牙文化的认可,澳门土生葡人女性的服饰特征欧化较为明显。较《皇清职贡图》中的“南蕃”艺术屏风中的人物形象和现存的明代澳门男性肖像,我们可以相信,二者的风俗习惯和服饰文化十分相似。因而16世纪初澳门的土生葡女性形象可以参照《皇清职贡图》中的女番形象,穿着当时葡萄牙流行的服饰,这种服饰被称为“萨拉瑟巴襦”,与果阿基督教妇女的“巴襦布装”和“萨拉瑟和服”相似。此类服饰基本构造为:上身是一件轻薄的和服短衫,下身是一围做裙子用的腰布,还有一件用作面罩或者披风的面纱。此外,她们脚上通常穿着平底拖鞋。庆典日子一般还配上一件用绸布或锦缎制成的连衣裙。“萨拉瑟巴襦”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印度经马六甲而传入中国西南部的亚洲妇女们穿用的短衫长裙的影响,《皇清职贡图》一书在描写到马六甲国夷妇时写到:“女椎髻跣足垂珠于项短衣长裙颇共缝纫”。此时,土生葡女性已经开始佩戴华贵的饰品,据《澳门史》载:“很多富人穿着打扮完全是按照葡萄牙的方式,女人佩带着珍贵的宝石,(在室内)穿着价值不菲的和服,由女仆或中国佣人伺候。这一阶层的另外一些人则披着果阿(或马六甲)式样的披肩,作为户外的行头。”

后来,土生葡人女性仿用果阿及其王国传入的已婚妇女使用的披风或斗篷,为了区分身份的不同,未婚者用彩色,已婚者用黑色。妇女在家中的外衣是日语中称为Kamono或Kerimono的宽袖长衫,特别是家中来客的时候,澳门土生葡女性就会穿着这类衣服材质为漂亮高雅的印花丝绸,上面有纯手工的精致图案并镶致着金线,相似于和服或短衫。到了18世纪末,圣伊拉里奥德桑塔罗扎主教指责穿戴上述服饰后,“黑色萨拉瑟”掀起了一阵浪潮。而此前,“黑色萨拉瑟”在澳门土生葡人中是被作为丧服使用的。

(二)明清时期澳门土生葡人女性的配饰品特点

明清时期的澳门土生葡女性的身份地位比较显赫,她们常常在额前梳起高高的发髻,有的会用金色耳环和金手镯加以装饰。夏季外出时则披挂长款花式大幅布或锦绸,从头拖曳至地面,到了冬季,所戴的花头巾则披在身后膝盖的位置。土生葡女性传承葡国穿着习俗,脚上穿红色皮凉鞋,都是光脚不穿袜子的。《澳门纪略》对澳门葡女性饰物的记载:“女握数珠,夏有持扇者。”可见,澳门土生葡女性的配饰品中有念珠和扇子。叶权在提及葡人的时候,也描写到男性葡人使用的镶以西洋宝石的戒指和皮手套,这些乃当时西洋盛行的饰品。在西洋风俗里,花制香水是特有文化,我国古代也研制过有花卉香味的囊,但都是以香荷包的形式出现,并未像西方一样,把香提炼出液体。西方人种由于体味较大,香水的地位就显得尤其重要,而且香味更浓烈。许多学者在研究澳门史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葡萄牙人使用香水的描写,如屈大均的《广东新语》“食语”中就有对使用荼蘼露的介绍:“ 荼蘼露……以大西洋所出者为美。大西洋天气寒时,荼蘼始花,露凝花上,晶莹芬郁若甘露,澳门番女得之,以注饮馔,或以露洒入衣。”

四、结语

澳门土生葡人作为一个多元的族群,其服饰习俗的独树一帜成为澳门土生葡人的一大特色。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澳门土生葡人服饰,除了整体欧洲化,还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折射出了亚洲各地的服饰特征。此外,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类欧式服饰对澳门的习俗文化的影响愈发明显,以至于生活在澳门的中国内地人群时而也穿着欧式的服饰。澳门土生葡人服饰作为澳门特色风俗,是亚欧服饰冲突、碰撞、融合的结晶,其在澳门的历史文化和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着不可占据的位置。

[1]印光任、张汝霖著.澳门纪略[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傅恒等著.皇清职贡图[M].扬州:广陵书社,2008.

[3]何丽钻等著.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J].澳门: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政府文化局,2002.

[4]李长森著.明清时期澳门土生族群形成发展与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吴相湘主编,陈仁锡撰.皇明世法录 1-4[M].台湾学生书局,1965.

[6]谢后和、邓开颂著,澳门沧桑500年[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4.

孙恩乐(导师)

猜你喜欢
土生澳门服饰
来自小白楼的密令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澳门回归日
打电话引来的故事
形象
棺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