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

2015-07-12 07:50河北省任县教育局055150
学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多媒体历史信息技术

(河北省任县教育局055150)

浅谈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

陈占卿(河北省任县教育局055150)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跃,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走入了课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很有意义,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多媒体历史手段互动

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让教学信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笔者就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整合在教学中的优势,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多媒体教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授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用大银幕播放电影《鸦片战争》的相关片断。这样做,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凝重的历史情境,而且能轻而易举地让学生理解当时林则徐用海水、石灰来销烟的方法,较之传统教学法,效果更加到位。

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历史教材中的某些内容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初中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加上历史课中重点、难点较多,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很费力。如果教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既可增强授课的生动感,又容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而战争的尾声——日本和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让学生了解战争全过程,仅仅让他们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所需了解的战争片段进行思考、研究,那么,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海战役、平壤战役、与日本签定不平等条约等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这段历史刻骨铭心。

同时,借助课件交互功能,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动态演示历史战争的具体过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过程”时,制作一个Flash课件,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按钮,战船就会沿着预先设计好的路线走下去,并且会在每一个重要战场闪烁和模拟爆炸声。这样,真实而动态的演示过程就能让学生很容易掌握战争的具体过程,从而突破难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以往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想在课堂上补充一些课外知识是很难的事情。自从多媒体信息技术出现在历史课堂之后,这种现象得到了大大的改观,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补充大量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内容,用这些内容来充分论证课本上的观点和让学生根据该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课本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的背景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一段《晚清风云》的内容,让学生对当时的中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影片中的镜头归纳一下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因为影片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各方面都有描述。这样,学生能够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归纳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发展情况,然后教师再结合课本进行讲解,学生接受知识就比较容易,还可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可强化学生思维力度

心理学认为,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在这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它通过剪辑的电影电视画面与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它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了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

例如,讲述“朝鲜战争”内容时可播放资料片《抗美援朝战争》,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形象、新颖,在充分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时,掌握了有关知识和概念。

五、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

历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大纲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历史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

例如,讲“虎门销烟”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让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再如,讲授《辉煌的隋唐文化》,利用大量的图片,然后配上音乐和解说词,直观感受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壁画,“雕刻奇伟,冠于一世”,使学生惊叹不已,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再如,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再现日本法西斯的种种兽行,强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责任感,激励学生发奋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的限制,信息技术手段有形象、直观、生动,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有效地发展和提高。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果。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多媒体历史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新历史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