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2015-07-12 07:50山西省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032200
学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探究

(山西省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032200)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米晓娟(山西省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032200)

新课程教材已经使用好多年了,而教材的改变只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随之而来的课堂改革才是重头戏。怎样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学校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勇于尝试,取得了较好成效。当然,改革不可能那么完美,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以下是我对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些思考,不足之处,敬请见谅。

我们说课堂教学,包含密切相关的两部分,那就是教与学。而作为教学的主体的教师,与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又需要做怎样的改变呢?我就从以下两方面谈一些想法。

一、教师方面

《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必须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各种素养,以适应教学的需要。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是教师“一言堂”,教师从头讲到尾,可能有的教师一节课都不离开讲台,无形中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多,但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转变理念,由“以我为中心”向“以生为中心”转变,必须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所有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教师要从教案、学案的设计,课件的选择与制作,事例的选择等等多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这样才可能成就高效的课堂。

例如,《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我在处理这课内容时,就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在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四个方面,在自主课时就针对内容让学生作了小组分工,让各组提前准备,注意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相联系。展示课时,各小组就自己组的内容进行展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三组同学,他们展示的内容是传统建筑,包括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传统建筑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等知识,最后还举了一些例子,如被称为中国第一砖塔的汾阳文峰塔,保存完整的平遥古城,北京的四合院等等,他们展示简单明了,举例恰当,贴近生活实际,也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对要进行探究的内容,教师必须精心安排,合理取舍。简单易行,一目了然的不安排;高深莫测、望而生畏,无从下手的不安排。把探究的内容切实地放在学习的重点、难点处,放在学生易混淆处。同时难度要适宜,使学生经过探究后能有所创造,有所发展。探究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过程和内容都必须是探究性的,否则就会“矫枉过正”。

例如,文化生活第六课的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有三个表现:独特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前两个特点都比较简单,不需要探究,但第三个民族性在理解时是一个难点。中华文化呈现出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我在讲授这个问题时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的总称,她具有勤劳勇敢、忍辱负重、孝行天下、自强不息、助人为乐等等文化道德品质,具有春节、中秋节等共同的文化节日。傣族是一个少数民族,她具有中华民族的所有文化特点,同时她又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节日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等。在我举例的同时,还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动脑,参与讨论发言,共同解决了教学难点。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作为旁观者。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调控,自主学习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甚至盲目。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自主展示的课堂上,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往往会阻碍教学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介入并为学生探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出现的疑难杂症和迷惘困惑及时进行指点;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少讲,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实际操作中,一定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由“教师讲”一下转变为“学生说”,自主展示的课堂同样需要教师的主导。而且教师必须要引导好,才不会让课堂混乱或低效。我记得在听同学科的一位教师的展示课时,这位教师很放心地让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新内容。某同学在讲“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却说成“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这位教师还是继续让那名学生说完,没有及时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发挥作用,不能让错误的知识出现在课堂上,以免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

最后,教师应明白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宗旨是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状况,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新课程理念下,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环节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以前的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而现在学生必须主动去学。我们学校的学案教学模式,就要求学生必须课前做学案,预习新内容,如果不做,那么在课堂展示环节上就会出问题。课后的巩固和提高对于知识的落实也同样重要。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性是探究自主展示活动的核心,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的情况,应该鼓励和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要理解和尊重学生,以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不可能有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尤其注意不要把学生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生搬硬套到教材中来,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要牢记过程重于结果。

另外,探究活动还应强调把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合作探究要以自主探究为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挥合作学习的合力,以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群体之间的凝聚力,和谐小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认识到每一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和协作,形成互相依存的关系,不断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小辉是我班上一个性格内向的男生。他平时很好学,但不爱与人交流,在这种课堂模式下,我鼓励他要多和组内成员交流沟通,学会和别人合作,积极发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不仅成绩有所提高,性格也变得活泼了。

总之,我认为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比如让学生通过学案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最后课堂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些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发挥的是主导的作用。

在新的课堂模式下,体现出的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位置不是固定在讲台上,而是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创造一个很好的课堂气氛,而同学或小组的展示比教师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展示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或者是“卡壳”的情况,教师的精讲或点拨会很深入人心,给学生带来启示或帮助。

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和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责任首先是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待新的理念,而不是封闭在自己的理念里。教师应善于学习,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思考的维度。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个人观念的突破。

最后,我认为不管哪种模式最终是要看知识是否得到了落实。作为主导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应该不断努力的方向。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