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冷思考

2015-07-12 07:50河北省威县朝阳路小学054700
学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创设

(河北省威县朝阳路小学05470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冷思考

夏俊格(河北省威县朝阳路小学054700)

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教育理念、教学理念以及师生关系的建立等方面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作为一线的广大数学教师自然要响应国家教育方针、课程政策的改革理念,并将其付诸到数学课堂并进行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伴随着新课改实验的深入发展,冰山之下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了。本人试图分析诸多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

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创设情境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轻松的学习心理氛围。但是情境的创设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的。目前有许多数学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绞尽脑汁”,浮于表面,为了情境而情境,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课的主要内容是讲“代数式”。教师讲完了代数式的基本概念之后,提出问题:小明身高x厘米,小明爸爸的身高是他的2倍还多4厘米,那么爸爸的身高是多少?就是2x+4,如果小明身高50厘米,那爸爸身高多少?同学纷纷回答50x2+4。如果小明身高90厘米呢?教师不断提问,学生不断地有新发现。可是这样的情境创设又有多大的意义呢。我课余时间问了一下这位数学老师,为什么这样创设情境。这位老师振振有词地说:“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我顿时无语。在实际的课程理念实施中,许多教师并没有理解创设问题情境的深层含义,认识过于肤浅。

二、学生动起来教学就成功了

过去的数学课总是给人一种沉闷、枯燥的感觉,学生懒得参与,教师为调动气氛使出千方百计,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捧个场。但是,现在的情况大不一样了,数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很是热闹。然而,热闹的背后存在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探究。教师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收获的是什么?难道学生动起来了教学就成功了吗。实际上,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过程当中,有些方法是不得当的。1.滥用表扬。表扬学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部分教师滥用表扬,表扬得不合时宜,一句“好”“很好”“表现不错”让学生体会不到好在哪里,表现不错在哪里。这样简单的空洞的表演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而且还会打击一部分表现优秀的学生。因为表扬学生应该做到实事求是,不值得给予表扬的行为都给予了表扬,这对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反倒造成了消极影响。2.不敢批评。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部分教师不敢批评学生,甚至会纵容学生。学生的概念和认知出现了偏差,教师却不给于否定评价,这种不可置否的态度是对学生无益甚至是有害的。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却视而不见。由此可见,教师为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走上了另一个极端。3.教学设计太过简单化。教师在课前没有充分准备教学活动设计,在课堂上组织的活动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类似于打流水账。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必要的思维启发,使数学课变成了活动课。玩乐的性质大于学习的性质,是活动失去了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功能。

我不提倡批评学生,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已经成为必然,师生之间应该人格平等,教学相长,共同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轻松的心理氛围中完成,这并没有错,但是教师不能忘记了初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让学生获得表面的满足感与虚荣心。

三、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态度

新课改的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相对应的课堂教学自然要相应的发生变化,传统教学的弊端已然被大多数教师接受。当时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和作业也随着改革的浪潮消失在了课堂教学中,不禁令人深思。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自然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比如,多媒体教学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十分普遍。但有些教师上课时不再用黑板,整堂课都用多媒体教学,黑板形同虚设,这种做法也不可取。多媒体教学呈现的信息量大而且丰富,但是学生能够记住的信息又能有多少呢?板书不同,可以让学生整堂课都能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时刻想到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此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不作业”,在参加的诸多教学观摩活动中,一部分老师整节课都不让学生写一个字。只是听、看、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适当的练习和笔记对学生只是的理解和巩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课堂教学怎样改进,怎样发展,都不能否认练习和做笔记的重要作用。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是学生自主构建的,在构建的过程当中需要新旧知识的整合。因此,学生在课前要进行必要的预习,做好积极的准备状态,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用板书,提高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理解课堂教学的顺序,这比多媒体的教学图片一闪而过更加有意义。课后学生要进行及时的练习和复习,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式并非完全一无是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历史和现代的交汇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服务。

总而言之,对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一线的数学教师需要深入地研读,理性地思考,不能图于表面,做一些面子工程,忘记了数学课堂教学真正的任务是什么。围绕着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改善课堂教学的气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整体上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陈军营.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学习方式分析[J].素质教育论坛,2013(16).

[2]何淑玲.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

[3]李建才.小学数学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创设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