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2015-07-12 07:50甘肃省会宁县老君坡乡镇泰小学730713
学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农村

(甘肃省会宁县老君坡乡镇泰小学730713)

浅谈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常志霞(甘肃省会宁县老君坡乡镇泰小学730713)

近几年,“以德治国”的理念已经由中央传达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各个学校也逐步意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将德育放在了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广大教师和家长以及社会力量都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涌现出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新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形态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期,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不断涌现并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同时也给宁静的校园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学生不再是以往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他们愿意走入社会,愿意参与社会活动,并逐渐对社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同时,随着学生视野的不断开阔,教师的权威也受到了挑战。尤其是在农村学校里,留守儿童的产生使学校德育工作的展开有了更大的难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各个农村中小学的德育工作都产生了下滑的趋势。看到这些,我们不禁会思索:我们的德育工作出现了什么问题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应对目前的状况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对此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思维与各项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想法简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品德正在逐步由低级迈向高级,处于一种重要的“质”的变化中。在这个阶段,如果教师能对其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引导,学生就能够向着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产生好的“质变”。相反,如果教师对其不闻不问,或是进行了不当的教育,学生就有可能发展到不良的方向,甚至由此步入歧途。小学生的精神面貌与道德素质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也代表了我国的未来。在这个竞争极其激烈的时代,为了不在民族素质方面落于人后,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德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奠基意义。

二、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教师和领导对于德育工作认识不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师和领导仍保持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想法,他们没能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随之也就无法对德育工作产生很大的热情和工作的动力,这种消极应付的状态不仅效率极低,对学生也没有任何吸引力。

(二)没有持续的规划,只是在短期内进行

有的学校实施德育工作没有规划,也没有持续性,遇到某个问题了就开设几次德育课,完成目标后就彻底放松,不再重视德育教育。

(三)表面形式严重

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对于德育工作的调控功能只体现在开会、评比上,给学校发一堆文件,经常性地举办一些活动,活动完毕后由德育教师上交总结,教育部门装订、封存后就完事了,从不关注活动开展的过程,即使没有开展,只要交上来材料即可。农村小学编制内人员本来就很紧缺,为了应付这些活动,学校疲于应付,只能做一些表面文章,在形式上过得去就行。这种做法不仅带来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还削弱了德育的有效性,使德育教育无法长久地开设下去,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是无法估计的。

(四)没有完整的德育队伍

在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都是由班主任兼任。班主任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再加上家庭的负担,他们的体力匮乏,精力有限,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对学生展开细致的品德教育。有的教师不能将德育教学融入学科之中,认为那是班主任的事,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就向班主任抱怨。这样就使班主任“费力不讨好”,丧失信心,对德育工作也就更加丧失耐心了。

(五)德育内容不能与实际相结合

有些学校德育课的设置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当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无法在德育学习中找到好的解决方法。而且,在课堂上教师教育学生要助人为乐、谦虚礼让,但是目睹了社会上的一些坏现象,如公交抢座、胡乱插队等,学生就会困惑、不解。并且,有的教师没有上进心,他们的思想紊乱,知识薄弱,观念陈旧,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就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也无法使学生受到感染。

三、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有效性的方法

(一)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

对于目前教育界的动态和发展,以及形式上的变化,教师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明确如今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学校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从思想认识上明确德育的紧迫性,才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将教学这个本业做好,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学。所谓教书育人,教师为人师表,自己首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在正确的思想的指导下展开教学活动。

(二)改变过时的评价方法

为了让德育工作有一个更好的评价机制,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那种过时的评价方法,建立一种科学的、正规的、与时俱进的评价机制,对于教师的考评工作也不再是单纯地依靠学生的分数来评定的,而是要将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师德、教学效果等综合起来评断。在以往的教师评价中,多数都是教师单独评议,这样做的缺点就是不全面、不深刻。我们可以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纳入评价系统中,并逐渐缩短评价的时间,实现评价的优质、高效。

(三)校内外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确定相应的基本时间,并把实践活动作为期末考评的依据之一,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与家长加强沟通和联系

为避免5+2=0的现象出现,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德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供,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与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我们要让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

总之,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任重而道远。学校要矢志不渝地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与时俱进,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通过各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开展德育工作,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会进入一个新阶段。德育的内容才会转化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品质,才会以成人促成才。

2014年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课题批号BY[2014]G060)的研究成果)。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