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015-07-12 07:50河北省邢台县西黄村镇中心学校054000
学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思维

(河北省邢台县西黄村镇中心学校054000)

如何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霍二花(河北省邢台县西黄村镇中心学校0540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知识脱离了生活,学生学会了知识,却不会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和生活的脱节。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古代的结绳记事,到如今的高等数学,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都与生活密切联系。四年级数学中的植树问题、烙饼问题;五年级的出租车计费、粉刷墙壁、打电话等等,都是把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数学化。在教学“元、角、分单位间的换算”一课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三八”妇女节快到了,玲玲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这件礼物的价钱是18.23元,玲玲要带几元、几角、几分。这是一道单名数改写复名数的练习,学生只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解决起来就非常简单,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规律,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这样掌握起来就比较简单。例如,我在教学学可能性“掷一掷”这一课时,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将数学知识拓展到应用层面,课上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来解决问题,有机地运用“简单的组合”“可能性”的知识,在掷色子的游戏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到在掷色子的游戏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给礼品盒设计外包装纸,学生的兴趣陡然提高,纷纷提出方案。在学生的探究与学习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联系课后练习题中粉刷墙壁、给游泳池贴瓷砖、制作玻璃鱼缸等实际问题,使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在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才会自觉地去钻研问题,自主创新。上课前,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上用以下问题导入:你知道吗?足球完美的球形结构,令一些数学家、建筑家和化学家着迷,那么足球中到底蕴含了那些数学知识呢?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到新知识学习中来,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本节课知识创设产生探究欲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就说明了动手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学生动手自己操作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提出来的,学生掌握书本知识需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形象化,为学生感性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探究问题时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感觉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时机,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让学生充分发挥动手能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学会思考,也会产生兴趣,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天平,感知天平平衡的原理,通过直观演示或亲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分析每一步实验现象,并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这些现象,使学生获得等式和不等式的知识,并养成认真观察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合理推测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加强思维训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思维创新,应以常规思维和灵活思维作基础,在教学中,讲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应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明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意识,以具体的创新措施,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由过去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向重点培养技能、能力转变。使原来的“传统灌输型”教学转变成为“发现、探讨型”教学,为学生思考、探索提供最大的空间。把说教过程变成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实践过程。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创新的萌发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宜对学生创新素质提过高的要求,只要是他们自己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所获得的数学规律和解题方法,就可以理解为创新。教师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自主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参加学习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学生沟通各种信息,教师从中点拨与引导,同时教师要及时对有创新的行为进行强化、激励成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有创新精神,那就只能永远停留在原始社会。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创新的历史,而创新依附的是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是知识的注入者,而是思考力的培养者。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肩负起历史重任,努力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才能使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