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体意识关照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2015-07-12 07:50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总校067000
学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文体意识语言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总校067000)

谈文体意识关照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曹艳辉>(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总校067000)

什么是文体意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彰显文体意识?在来北京教育学院学习之前,我对这个概念还不太清楚。我是热爱语文教育教学的草根教师,偶然的机会参加了鲲鹏小语的公益网络教研。在这期间,我们在网上聆听了浙江名师罗才军老师有关“问题意识”的讲座,对问题意识有了初步的感知,但还是似懂非懂。这次参加研修并且在陈林教授的讲座、课堂解读的陪伴下,我对“文体知识与文本教育价值”这个命题有了点滴的认知,虽然肤浅,但我想这也是对我今后进步的起点。下面就结合观看的课例谈谈我对文本意识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感悟。

一、不同问题整体感知的方式不同

语文不同概念的给予,首先是真切的感受。文体的不同确定了教师教学中整体感知方式的不同。比如赵洪波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选自小说《呼兰河传》,但基于作者小红写作风格特点又属于散文式文学文本。对于这样的文体,教师抓住了作者这条情感的主线,通过两次研读,“模仿——浇菜——除草”这三件事,使学生在感受作者快乐自由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这份幸福的珍惜,这就是文章的神。而杨娜老师执教的《叶公好龙》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抓住了任务就抓住了文章的大意。所以杨老师重在引导学生感知叶公如何“好龙”。这节课遗憾的是在结尾学生感悟道理的时候教师出路有些仓促,除了文中提到的道理,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的思维,道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对学生思维打开更为有利。莫滢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在整体感知上教师更注重学生对童话故事情节的关注。比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看到幻觉这一情节感知,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无比同情的情感共鸣。

二、不同问题语言形式领悟方式不同

散文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在教学时必须“执其神,感其形,悟其言”。比如曲平老师执教的《北京的春节》是民俗散文,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语言上注重多角度的解读,列举了大量的名家名篇的精彩片段,给学生语言的冲击力,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张聪老师执教的《生命生命》是议论式的抒情散文,他抓住重点词句还原情感逻辑;《祖父的园子》教师设置情境,导入原著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经历心灵的洗礼。齐春婷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则注重字词的品析,注重学生对古诗中意向的理解,尤其是后面两首诗中两个“满”字的对比理解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学生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启,对古诗文体的特点感悟就更加深刻;《卖火柴的小女孩》则是采取了长文短教的方式,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这种方式引领学生感受童话的语言。

三、不同文体语言运用的实践方式不同

语文是一门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除学习运用外,更张显文本的文体意识,它是一种高级的语文形式。不同文体语言运用实践方式也是不同的。文言文寓言《叶公好龙》以文体为例子,引导学生填写“叶公子高好龙,()以写龙,()以写龙,()以写龙。”《北京的春节》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书写自己的春节。《生命生命》在与作者情感发生共鸣之后,抄写打动自己的语句。各种文体语言运用实践方式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了语言运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文体不只是一个干瘪枯燥的文学知识定义,它应当也是一种鲜活的存在方式。一个作家选择怎样的文体形式,不只是风格的使然,有时也包含着表达内容本身的诉求。因此,文体意识必须要被教师所重视。有文体意识的教师教小学语文就不会拘泥于零敲碎打,而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有文体意识的教师教小学语文就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提纲挈领;有文体意识的教师教小学语文就会轻松上阵,讲解深刻,一针见血,情感达成,渗透人心。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地汲取养分才能推动进步。每一个经典篇章都散发着光芒穿透重重迷雾,照亮每一位从教语文教学者的道路,我们要更加尊重文体,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更为本真的自然方向发展。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文体意识语言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