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情怀培养下的理工类高校公选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5-07-13 11:23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26659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公选课师资建设人文情怀

颜 峰 徐 丽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266590)



基于人文情怀培养下的理工类高校公选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颜峰徐丽(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266590)

摘要:普通高校通过面向全体在校生开设公选课,目的是为了打破专业限制,实现文理交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理工类大学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导下,人文素质类课程几乎没有存身之地,学生人文素质,思想道德急剧滑坡。高校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上刻不容缓。人文社科类公选课的体系建设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有重要的意义。从公选课教师队伍建设、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中文类公选课开设、网络课程体系建设以及社团活动等方面分析理工类大学生人文情怀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理工类大学;人文情怀;公选课;师资建设;网络教学

本文是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度群星计划课题(课题编号qx102083)结项成果。

公共选修课也叫通识课,是大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专业、跨年级的课程,目的是为了的打破专业的壁垒,培养视野比较开阔的文理工多学科背景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公选课的最主要特点在于公共性,目的是使文理工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跨专业了解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达到文理贯通的效果。公选课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分专业教学对学大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成为现代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理工类高校大学生思想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精密,大学的学科专业划分越来越细致,专业性越来越强,即使是相近的专业,开设的课程也有可能相差很大,如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上除公共基础课外其他课程设置有很大不同,各个系部各自为战,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而在课时压缩的背景下,理工类各专业为了保证本专业课程的课时数,除了学校必须统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外其他人文类课程一律取消。学校的课程设置明显缺少人文情怀的培养,专业壁垒进一步加强。诚然,在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的指导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教书不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心智健康的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的社会劳动者。现在大学教育理念一直受到理性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影响,特别是1999年在教育产业化的大背景下,大学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增速迅猛,到2014年全国高校在校生达到2468万人,毕业生人数由2001年的114万人激增到2014年的727万人,高校毕业生市场供大于求,每一年都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衡量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学生的就业率,就业率也成为学校评价专业、专业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教育行政部门更是对就业率低的专业给予黄牌警告、削减招生规模,甚至停止招生的处罚。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评价背景下,各高等院校纷纷以社会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修订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加专业课时。在大学本科所修课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挤压非专业课特别是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时数 。现在一般理工类专业课程设置中,除教育部规定必修的“两课”外,基本上就没有其他人文社科类的课程,甚至连仅有的和人文素质教育密切相关的《大学语文》也取消了。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大学语文》一直是理工类所有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属于必修公共基础课,也是对理工类大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近年来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语文》课时数也一再压缩,由原来的有些专业108课时,压缩到32课时,最终在2014年新教学计划修订中从必修课中取消了。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光靠用专业知识培养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1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好比教育的双翼,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过分功利化,大学的人文精神就会缺失。目前在专业教育的影响下,大学围绕社会需求转,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设置哪些专业和课程,而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大学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都是由辅导员来解决,万一解决不了就请心理咨询专家来做心理辅导,甚至叫来家长让学生休学回家。温家宝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文理科差别不要搞得太大,学理工的应该关心社会,提高人文素养,学文科的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知识学习,提高科学素养。”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即培养就有健全人格的和谐发展的人,只重视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至多是会工作的机器,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将危害更为严重。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及教育的产业化,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及家长上大学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严峻的就业压力导致了学生普遍迷惘的心态,即不止要干什么,怎样去干什么,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就业前景缺乏信心,对社会和同学缺少爱心和关注,自私。近年来高校发生的马加爵杀害室友案,清华学子硫酸泼熊案,复旦学生铊投毒案,药家鑫故意杀人案等等,严重的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大学公选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个不同层次的高校,从985、211院校到地方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数量不等的公选课。相对于专业课程而言,公选课的开设课程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基本上满足了学生选课的需求。山东科技大学是山东省一所具有60多年建校历史的以矿业见长的工科优势明显的理工类院校,学校的大部分学院和专业都是以工科为主,学校83个本科专业中理工类专业占67个。多年来学校为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公选课开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的很好的成绩,但是在专业教育的主导思想下,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尤为不足。本来在理工类高校开设公选课是为了学生自主地选择一部分人文类课程的学习,弥补人文素养缺失的遗憾,但实际上公选课成为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一块鸡肋,教务管理部门、教师以及学生都不甚满意,存在着诸多问题。

1.公选课开设课时少。专业性、地方性的教学任务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相违背。目前九成以上的大学属于地方高校,大学的发展要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的发展,因此大学课程开设中专业课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而公选课只有极少的课时,满足不了人文性的教育目的。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所有公共选修课一般只有1-2个学分,且1个学分的课程占开设课程的80%左右,只有18学时,课程难以深入,大都停留在表面的概要性的介绍。

2.公选课教学时间难以保证。大学中由于过分重视专业课的开设,在授课评优等方面对公选课重视不够,专业课课时较多,从而挤占公选课的教学空间。公选课在时间安排上也要为所有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等让道,一般安排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或者周末。而这时大多是学生比较疲劳的活动时间,学生出勤难以保证,学习效果也不尽人意。

3.公选课的开设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公选课的开课教师大都是课时量不足的青年教师,还有一部分教辅人员以及行政人员,开设的课程没有学校没有硬性的规定,开什么课,什么时候开课,全凭任课教师的个人因素。如果任课教师专业课时充足就不开,工作紧张时也不开设。学校对公选课的开设缺乏激励机制。比如山东科技大学计算课时系数时,满50人为1,然后每增加50人,系数增加0.1,学生多,批改试卷论文工作量大,老师一般不愿主动开设。学生选修人数多,一般在200人左右,师生互动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够明显。

三、理工类院校中加强大学生人文情怀培养下公选课体系建设的对策

多年来学校为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公选课开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的很好的成绩,但是在专业教育的主导思想下,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尤为不足,如何在理工类专业学生中,通过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来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融合的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呢?在目前不增加课时的大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人文社科资源建立必要的公选课体系。

1.学校要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师资水平较高的公选课任课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选课的质量,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公选课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公选课课程体系的建设。学校以教务处为主体,采取学校立项,个人申报以及专家评审的方式公开招聘部分公选课的教师。把公选课建设与专业课建设、公共基础课建设一视同仁,采取优质优酬的办法,鼓励学历高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面向全校开设公选课。同时加强公选课的准入制度和考核制度,是公选课程形成体系,课程开设相对稳定,并逐步培养公选课教师队伍,加强教研活动的指导。努力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还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避免盲目性,采取小班额授课,加强考勤和考核,避免选而不修。

2.以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为主导,构建中文类选修课课程体系。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语文课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语文课程的性质不仅仅是工具性,不是简单的提供识字和写作。更主要的是其人文性,通过对作家作品的研读分析,培养学生达到陶冶身心,树立远大理想的目的。陈平原曾说:“母语教育不仅仅是读书识字,还牵涉知识、思维、审美、文化立场等。”2大学生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做人。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中国语言文学类课程在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大学生是明天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大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地方,更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阵地。理工类大学生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可能只有思想政治类课程“两课”了,其余的课程几乎都被专业课挤占了。我们应该恢复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并且充分发挥文史类课程的优势,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语言与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流派、中外文学鉴赏、唐诗宋词赏析、中国民俗文化、中外人物评传等,采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运用多媒体技术教育技术,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以文学类、法学类课程为基础,建立文管法等多学科交融和互相配合的教学机制。诚然大学生素质教育并不是单靠某一门学科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还要充分挖掘法学、广告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如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以案说法——荧屏中的法律、中外文化比较、公关与礼仪等,中国政治制度史、社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等课程,多角度全方位建设好素质教育课程群,加大学生选择的余地。每一个课程群有一两门核心课程,课程之间就有相关性也相对独立,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群。

4.积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开展慕课等网络教育平台,拓宽公选课的开设渠道,引进优质课程资源。网络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向教师和学生提供网络虚拟教育环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直观的传递数字化信息,通过在线互动的方式自主地学习课程。特别是慕课,是一种开放的自由的网络实时交互的在线课程,主讲教师一般是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在本领域具有较高造诣的专家教授,信息量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在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上是相对自由和宽松的,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完课程,并在线完成有关作业,参与讨论,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兴趣以及社会实际需要,设计网络课程,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提高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公选课实现网络课程和传统课程教学的统一,既有利于学生的选择自主性,也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调动传统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山东科技大学近年来针对学生人数多、选课难的情况,适时引入了网络公选课程,大大缓解了选课的压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主线,定期开展人文社科讲堂,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大学开设公选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专业的限制,实现学生的文理交融,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课堂教学有利于集中时间传授知识,便于引导和讨论相关问题。学校以及有关学院每年都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作报告、开展讲座等,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专业,听取报告等,会后组织相应的讨论学习,以5-10次的考勤和讨论记为1个学分。学生社团活动也可以作为公选课学分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把相关的社团划为相应的文学类、法学类、科技类等类型,学生参与其中的某一组织,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者可以记为1个学分。比如,参加望岳诗社、大汉文学社等社团,参与诗歌朗诵大赛,征文比赛以及在大学生传统文化节中主要参与者并取得优异成绩者,结合其他社团活动情况,可以给予相应的学分。

目前大学生在校人数和毕业人数持续走高,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严重地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特别是理工类大学在强调专业课程的教育思想下,忽视了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导致大学中道德的滑坡甚至出现自杀、杀人等恶性案件。大学应该多管齐下、未雨绸缪,在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公共选修课体系建设方面主动地参与研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公选课在人文培养上的优势。重视公选课的建设,把公选课提到和专业课同等的地位,提高公选课教师的地位和报酬,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多板块公选课教学类型,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以及社团活动的实践性,把公选课建成老师主动参与、学生乐于学习的丰富多彩的课堂。

注释:

1.爱因斯坦.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J].山东教育,2008(15):63-64.

2.陈平原.母语教育,不仅仅是读书识字[N].新华日报,2015年3月11日第15版.

颜峰,文学硕士,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传统文化和语言学研究。

徐丽,文学博士,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公选课师资建设人文情怀
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关于强化区县公务员培训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转型时期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孝德文化的渗透与传导
高校公选课《行为经济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