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传播手法在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中的应用

2015-07-13 11:23薛晓君内蒙古师范大学01002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育

薛晓君 (内蒙古师范大学 010020)



艺术传播手法在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中的应用

薛晓君(内蒙古师范大学010020)

摘要:任何教育教学都可以划在传播活动中来探讨。课堂教学本身包含了传播的各种要素,教师需要传授的知识以及技能就是传播的信源,传播者讲授方式及技巧就是传播信道。其中课堂知识信息作为传播的内容,如何符合作为受者的学生的需要,是高校教师教学中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通过信源艺术化及信道艺术化的方法来使得传播的过程更加顺畅更加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艺术传播;教育;高校课堂

教育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虽然二者都属于人的传播,都是以信息传递为核心。但是二者的目的不同,教育传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需要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以学生掌握所授知识与技能为结果。大众传播倾向于从多角度施加于受众,力求受众接受传者的意向。

在信息社会,声光影像日益成为我们获得信息的不二途径,视觉艺术、影像文化的研究重要性凸显。“艺术传播学”课程设立在艺术学与传播学的跨学科基础上,重点研究使用艺术手法和艺术形式,以艺术的手段完成传播,即“艺术地”传播。同时注重传播艺术化,即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完美,形成审美愉悦而几近艺术。

本文研究在高校课堂中导入艺术传播的教学模式,探讨如何让教育传播过程中伴随着审美愉悦,从而促进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基于以上目的,作者在两所高校中分别组织了四个班级共152人,以专业课《广告文案》及公共课《大学生心理健康》为试点课程展开一个学期的艺术传播实验课堂,以学期末的考试成绩以及调查问卷来研究艺术传播在高效课堂中的传播效果。结果表明,凡是知识点以艺术传播方式引入的,其掌握程度和记忆程度都要比非艺术传播的传统方式要高出23%-40%的比例。完全说明艺术传播在高效课堂中介入的必要性和潜力。下面就从教育传播中的教育信息、受传者、媒介及通道几个方面来介绍此次研究的内容。

教育信息是教育传播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指教育者在课堂上需要传递给受教者的信息。艺术传播更尤为注重使用艺术符号来作为信息的基本形式来完成传播。笔者把以往《广告文案》教学课件中的绝大多数文字信息以及一些图片信息,尽可能的替代为视觉艺术、影像艺术信息,依据以往相同的授课方式及内容来讲述。结果发现,哪怕是完全相同的内容,经过艺术传播的介入以后,无论是受者的关注度还是对于知识的记忆度掌握度,都有了极为显著的提高。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中一节讲述到价值观的形成与个人性格的关系的时候,把原先的文字介绍转换为弗朗切斯卡的一幅画,《基督复活》。弗朗切斯卡在50岁的时候受到意大利东部地区的圣牧场镇委托,在市政厅里绘制了这幅巨作。二战快结束时,盟军开进到了圣牧场镇并准备把小镇用炮火夷为平地。可是指挥官忽然看到了这幅画,画里面的耶稣无比端庄神圣,整幅画极富感染力。于是这个指挥官公然违抗了军令停止炮击,使得画作得以保存。

正好课程中要讲述到当价值观发生冲突时,人性对于取舍的影响。通过分析这幅作品来阐述该知识点,学生听到这个故事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也都很振奋:一名英国军人为了一幅描绘基督耶稣的艺术杰作,违抗军令,这就足以解释美的力量,足以说明人性的光辉。

受教育者是教育传播的对象,一般指接受教育信息的学生。在教育传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受者的学生需要通过接受传者的课堂讲述及互动,视听课堂中各类教学媒体,以及一些课堂中后的实践与辅助活动等来完成传播信号的接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教育信息的传播往往需要主动地,有选择地去接收。这种接收需要受者有极大的关注力并保持长久的精神集中,然而却又往往导致伴随而来的疲劳进而减少关注度。而艺术信息及符号在传播过程中不断的持续的提供者审美愉悦乃至剧情式的娱乐,可以较为轻松的唤起持续关注并减轻关注疲劳。

在教育传播信道中,传播媒体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教育传播媒体就是包含有知识信源、教学信息的载体,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的介质。其中包括各种教材教具教学设备,如实验室、直观标本、投影及幻灯片、视频音频、PPT、粉笔黑板等,都属于教育传播中的常用媒介。媒介的艺术化本身就是艺术传播力求达到的目的和手段,承载教育信息的所有物质形式都必须是能为师生双方的感官所能悦于接受,这样才能有效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在高校课堂中较为普遍使用的多媒体教具演绎出的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经过巧妙的议题设置和知识点安插的艺术作品,那么这种传播就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传播目的。笔者在《广告文案》这门课程中,通过议题设置及大量的视觉艺术作品筛选,最终把原先PPT中70%左右的理论文字及文字案例全部转化或直接代替为平面广告、电视广告以及网络广告等视觉艺术。学期结束后组织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以及作品实践中发现,教育传播的到达率及知识点掌握情况远远超出之前的课堂表现。

艺术传播的最高境界即是让整个传播过程完美顺畅的实现,传播过程宛如艺术。在教育传播中,这就要善于巧妙运用各类艺术传播手段和课堂艺术形式,唤起学生的需要并激发其学习潜能。这种唤起和激发,既存在于每一次的课堂传播之中,也存在于教师经过议题设置与整体结构设计的课堂传播艺术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传播过程,有起承转合,有过度有高潮有节奏。整个传播过程完美生动耐人寻味,本身几近于艺术,层次分明,波澜壮阔,主题鲜明。

从传播设计来看,每一节课相互呼应相互关联,即脉络一致又不断推进,构成一条总的传播轨迹,将难易不一的知识信源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收放自如特色鲜明的传播整体。因此,教师作为传播者,其传播议程设计是点面结合地从点滴课堂走向全程传播,直至完成一门课程的教育传播。

总之,对于本身就与视觉艺术及广告艺术密不可分的课程,介入艺术传播相对易行,传播效果的较好实现当然也相对容易。高校课堂中课程种类学科设置千差万别,艺术传播的介入的难易也差异极大不能一概而论。而且我国高校中艺术通史、艺术赏析等课程开展的极为有限,学生的艺术素养及艺术积淀普遍不足。这一切都影响到艺术传播的广泛介入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邹文.艺术的信源[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

[2]相德宝.自媒体时代的中国对外传播策略[J].当代传播2011(6).

薛晓君,内蒙古师范大学讲师。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高校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现代领导理论的高校课堂学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是关键
导评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