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斗雪志弥坚白山松水党旗红——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吉林人民艰苦抗战的1144载峥嵘岁月

2015-07-13 04:50黄耀河
新长征 2015年9期
关键词:抗联吉林抗日

■黄耀河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共产党在14年抗战的艰苦岁月里,领导吉林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迎来了吉林大地的光复。14年中,中国共产党在吉林大地建立的不朽功勋举世瞩目;14年中,中国共产党在吉林大地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令人景仰;14年中,中国共产党在吉林大地彰显的优秀政治品质更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吉林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坚决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坚定地站在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旗帜鲜明地提出武装抗日的正确主张,号召广大群众紧急行动起来,开展斗争,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吉林各地党组织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救国主张,通过各种形式号召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全省各族各阶层人民迅速掀起了反日怒潮,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这股怒潮的最前沿,引领着斗争前进的方向。全省各地党组织还派出大批党员、团员和革命青年参加义勇军,积极帮助或参与领导各地抗日义勇军的武装斗争,取得了不少成果,扩大了党在义勇军中的影响。

吉林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积极贯彻反日统一战线方针,努力促成全民抗战的新局面。1933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于1月26日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出《一二六指示信》,提出了党领导东北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的主要任务和党在东北建立反日统一战线总的策略方针。《一二六指示信》精神迅速在全省各地传达,东、南满党组织立即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发动与联合各种反日武装力量,支持与扩大抗日游击战争,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不断壮大,东、南满地区的抗日斗争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1935年10月以后,东、南满党组织先后收到《六三指示信》和《八一宣言》,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使东、南满地区的反日统一战线和游击战争呈现出崭新局面。

吉林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顽强地坚持武装斗争,积极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给日伪统治以沉重打击。自1932年开始,东、南满地区党组织不失时机地开始创建抗日游击队。东、南满两支抗日武装逐步发展为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2军和后来的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第2军。1936年7月,东北抗联第1军和第2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新组建的东北抗联第1路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地区最有影响、最具战斗力的抗日武装之一。吉林党组织随即在东、南满新开辟建立了若干块抗日游击根据地。1936年以后,抗联第1路军先后组织两次西征,并取得了粉碎日伪“东边道独立大讨伐”的胜利。第1路军各部在东、南满地区的英勇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伪统治,成为日伪统治者的“心腹之患”。

吉林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努力加强组织建设,勇敢地承担起领导抗日斗争的历史使命。根据九一八事变后形势的需要,中共满洲省委先后对吉林各地党组织进行了调整与加强。1936年7月,中共东、南满特委及抗联第1军、第2军主要领导干部联席会议在吉林东部山区河里召开,史称河里会议。会议决定将东、南满党组织合并组成中共南满省委,魏拯民任书记。河里会议是吉林党组织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组成的中共南满省委,是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境内诞生的第一个省级领导机构。中共中央始终关注着东北党的组织建设。从1941年至1945年,大批党的地下工作者被派到东北,其中向吉林派遣了数十名党的地下工作人员。他们秘密建立党组织,在光复东北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吉林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卓有成效地开展隐蔽战线的斗争,为迎接光复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北抗日斗争进入极端困难时期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情报组织东北青年救亡会逐渐成为战斗在敌人心脏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活动在吉林大地,利用自己的家庭地位以及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勇敢机智地开展工作,获取了大量重要情报。毛泽东得知他们的工作情况后高兴地说:“满洲不是铁板一块,国防线(指伪满国界)是可以突破的,伪满工作大有可为。”东北青年救亡会犹如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利剑,在日伪统治中心坚持8年之久,始终未被敌人察觉。

吉林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把自己最优秀的成员贡献出来,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他们中有与上百名敌军周旋激战5昼夜后壮烈殉国的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有与杨靖宇并肩战斗、最终由于缺医少药在密营病逝的中共南满省委书记魏拯民;有领导创建东满抗日根据地、牺牲时还不满27岁的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有牺牲前昂首怒目大骂敌人、被剜出双眼割下头颅的抗联第1路军第3方面军指挥陈翰章;有与杨靖宇、赵尚志被毛泽东并称为“有名的义勇军领袖”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长兼政委李红光……

正是吉林大地成千上万共产党员不屈的精神,才使日本侵略者征服东北的野心不能得逞;正是吉林大地成千上万共产党员惨烈的壮举,才赢得了日伪统治下吉林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反日统一战线政策的认可。

吉林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他们始终坚信共产主义必定实现,始终恪守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伪满洲国的铮铮誓言。杨靖宇说过:“一个忠贞的共产党员——民族革命的战士,为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最后胜利的信心是坚定的……”这气吞山河的话语清楚地表明吉林大地上的共产党员对正在和将要肩负着的伟大使命的清醒认识,以及对其充满的必胜信心。他们把共产主义与爱国主义高度融合,从而给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赋予了新内涵,增添了新动力,提升了新境界。这种理想与信念使吉林大地的中国共产党不但能够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救亡的胜利,而且必定能够带领人民沿着解放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有了这种理想和信念,抗联指战员们才熬过了“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漫漫冬夜。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吉林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吉林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高度负责,勇于担当,敢于牺牲。“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国民族的解放战斗到底,争取彻底的最后胜利,是要用我们最后一滴血去换取,临到我们革命者牺牲的关头,就应当慷慨就义,没有什么‘我应该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才能牺牲’的问题。”这是抗联领导人周保中曾经发出的誓言。它彰显出共产党员面对民族危亡挺身而出、舍我其谁的豪迈气概和共产党员对民族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政治品质。这种担当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崇高宗旨。只有心里想着老百姓,胸中才会有担当。九一八事变后,吉林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在紧要关头迅速行动,毅然站在民族解放斗争的最前沿,毫不畏惧,决不退缩,与国民党几乎销声匿迹形成强烈对比。中共东满党组织在九一八事变后,较短时间内发展的党员数几乎相当东北党员人数的一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吉林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的利益、民族的独立,14年中牺牲了成千上万优秀党员,他们为吉林人民尽了最后的责任。这种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政治品质,是吉林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动力源泉。

吉林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坚定地执行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模范地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坚定地发出收复失地、坚持抗战的号召。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坚定地指出:“敌人在哪儿蹂躏我们同胞,我们共产党人就在哪儿和人民一起抗争。党内不许任何人提出离开东北的要求,谁如果要提出这样的要求,那就是恐惧动摇分子,谁就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罗登贤的讲话表明了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的政治品质。吉林大地上的各级党组织坚决执行上级的指示,使抗日烽火很快燃烧起来。为了坚决执行党的反日统一战线方针,杨靖宇不计前嫌,主动联系曾经攻打过自己的义勇军、山林队,使10余支抗日部队团结在自己周围,提高了党和游击队的威望及影响。坚定地执行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模范地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吉林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政治保障。

吉林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这是残酷现实环境的必然要求,是吉林党组织和抗联部队得以长期生存的前提,也是吉林党组织和抗联部队优秀政治品质的集中体现。它源于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伪满洲国的坚定信念,源于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源于钢铁般的政治纪律,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最能够表现出吉林党组织、抗联部队的整体精神风貌,也是最为人们所敬佩的地方。吉林党组织和抗联部队要面对日寇的军事“讨伐”、政治诱降、经济封锁和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长期与党中央中断联系的重重困难。但是这些都没有彻底压垮他们,他们依然高举着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旗帜战斗在白山松水之间。14年抗战,吉林党组织和抗联部队浴血奋战,与其他兄弟部队一道毙、伤、俘日军18万人,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1938年,中共中央称赞他们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的奋斗之模范”。

以吉林大地上老一代共产党人为榜样,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理想是灵魂,是方向,是旗帜。我们党的一切努力与奋斗都是为了这个远大理想的实现。淡化或放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最终会导致思想混乱、队伍溃散。吉林大地上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在14年抗战中屹立不倒,主要的原因就是广大党员、抗联指战员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更加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精神上补足理想信念这个“钙”,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

以吉林大地上老一代共产党人为榜样,努力发扬对人民的事业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党中央做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本着对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的关键是要对人民高度负责,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崇高宗旨的必然要求,是我们谋事干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年抗联部队坚决不打对人民群众利益造成损害的仗,深受人民拥护。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成果,积极参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祛除各种私心杂念,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革命先辈开创的事业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以吉林大地上老一代共产党人为榜样,严守政治纪律,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政治纪律。正是由于全党上下步调高度一致,我们党才由弱到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吉林大地上老一代共产党员和抗联指战员,就是由于模范地遵守了党的政治纪律,从而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只有这样,全党才能号令一致,无往而不胜。

以吉林大地上老一代共产党人为榜样,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已到关键的历史阶段,吉林也面临着新一轮振兴的历史机遇期。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要像当年吉林大地上老一代共产党员和抗联指战员那样,发扬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将问题和困难一个个消灭,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个总目标,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在实际工作中边解决问题,边提高本领,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79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吉林省境内的第一个省级领导机构——中共南满省委,同时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70年前,吉林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14年艰苦斗争,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历史证明,吉林大地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吉林抗战的中流砥柱。让我们高举鲜红的党旗,继承先辈们优秀的政治品质,不断开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

猜你喜欢
抗联吉林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抗日英烈马威龙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爷爷的抗日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