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核实质

2015-07-13 04:32王艳梅
新长征 2015年9期
关键词:抗联抗日东北

■王艳梅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在特定时期的丰富和升华。东北抗联精神寓意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深邃,把握其内核实质是深刻领会这种精神的关键。

一、忠诚信仰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

信仰是人们面对艰难险阻时永不言弃的精神寄托。忠诚信仰是卓越的个体和团体不可缺少的精神特质。没有坚定的信仰就没有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贞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是东北抗联指战员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东北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敌人的诱降面前,曾坚定地说:“一个忠贞的共产党员——民族革命的战士,为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正如抗联第1路军第2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伊俊山在他的公祭仪式上所发出的感叹:“党是革命者的生命、灵魂,是革命成功的保证。”中共南满省委书记、抗联第1路军副司令魏拯民在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仍坚持向党中央汇报东北的抗日斗争情况,盼望早日得到党中央的指示。从东北战场撤退到苏联境内的东北抗联教导旅在成立时明确规定:“中共党的关系和中共的政治路线不变更”,周保中坚信:“靠近共产党,接受党的领导。”这是唯一出路。后来成立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时,他告诫同志们:“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今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明天还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斗争。”在苏联期间,抗联将士始终以中共中央文件和毛泽东著作作为政治军事的根本准则。正是有了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抗联将士才能在民族危亡的斗争中,英勇顽强,宁死不屈。

对实现民族独立的坚强信心。如果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抗战史上罕见的战争,那么东北抗日联军为实现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就是一部充满豪迈气概的英雄诗史。毛泽东在1935年同红色中华记者谈话时说:“满洲义勇军数年完全抗战的经过……清楚地证明中国有力抗日,有力来收复失地,并争取民族的独立自由。”广大抗联指战员,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悲观、不失望、不动摇,经受各种艰苦挫折。赵尚志在珠河反日游击队成立时庄严宣誓:“我们珠河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为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出东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赵尚志用生命诠释了自己的誓言,他一生曾3次身陷囹圄,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面对各种磨难他毫不动摇,直到血洒疆场。抗联6军的朱连长,脚掌被烧掉,他仍以惊人的毅力爬行山丘、坑洼两昼夜,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将情报送到。更有为不使机枪落入敌人手中,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把机枪零件拆卸下来埋到雪地中,最后自刎牺牲的抗联第1路军独立旅旅长于万利。正是这种钢铁般的意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的美梦。

二、忠贞报国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基石

在东北抗日战场上,无数中华优秀儿女,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胸怀保卫祖国的强烈责任感,吹响了拯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自觉性。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各阶层民众群情激奋地宣示:“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支持下,东北的爱国官兵及各民族、各阶层的民众自觉地行动起来,组织起人数最多时达30余万的义勇军抗日武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爱国浪潮。出生在河南的杨靖宇,远离妻儿被党组织派到东北后,战斗在林海雪原从不退缩。冯仲云原本是一位清华学子,他受中共满洲省委派遣来到汤原县,指导、协助中心县委组建了汤原游击队,战功卓著的抗联第6军就是在汤原游击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冯仲云只有24岁。巴彦反日游击队创始人张甲洲也是一位清华学子和富家子弟,他化装成商人,怀抱抗日救国的志向回到哈尔滨,组建了中共在东北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巴彦抗日游击队。他们不怕牺牲,挺身而出,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正如毛泽东1938年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所说:“中华民族绝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的民族。为了民族的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决不让日本法西斯不付出重大代价达到其无法无天的目的。”

众志成城一致抗战的空前广泛性。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历次反侵略战争大都是局限于部分地域、部分军队的行动,或者是部分群众自发的反帝斗争,只有抗日战争是全中华民族的总动员。在爱国主义的光辉旗帜下,中华儿女不分阶级阶层、不分民族宗教、不分海内海外、不分男女老幼,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日洪流,不仅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工农群众、青年学生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有放弃劫掠生涯的绿林好汉和东北军爱国官兵,更有一些毁家纾难的有产者和弃官不做的上层社会人士。虽然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经济地位迥异,但是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无不以各种方式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被毛泽东誉为“中国革命八大妈妈之一”的抗日女英雄梁树林——吕老妈妈,冒着生命危险为抗联部队筹集军需物资。她动员丈夫当了珠河中心县委的交通员,两个儿子和儿媳妇都在战斗中先后牺牲。她当年刚满6周岁的小女儿,也当了一名儿童团员,多次在开会时站岗放哨,她的家也成了游击队的交通站和落脚点。方正县70多岁的李老伯,趁敌不备把为敌人运送的一车军火推进江里。他忍着房子被烧、全家亲人被杀的悲痛,掩护无数抗日将士出入敌人封锁线,被称为“抗联的父亲”、“东北人民的父亲”。在东北,这样的家庭何止吕、李两家。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的危急关头,民族团结就更加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正如东北抗联第3路军总司令张寿籛和他的战友们写的《露营之歌》中所唱:“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团结协作共同对敌的严密组织性。

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由于涣散如沙屡遭劫难,内灾频繁,外祸不断。在抗日战争前的旧中国,没有也不可能组织成强大的反抗力量。但是面对残暴的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号召下,爱国热情不仅空前的爆发出来,而且被前所未有的组织起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没有自己的武装。1933年1月26日,《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反日统一战线。据此,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他们凝聚力量、精诚团结、密切协作;他们顾全大局,摈弃偏见,联合各民族各阶层先于全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4年春,在辉发江两岸的义勇军,就有1万余人接受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的领导。1935年以后,义勇军和抗日山林队绝大部分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使他们获得了新生,有些将领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东北山林义勇军中的祁致中、宁安平,南洋部的李荆璞,救国军余部的柴世荣等,都成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优秀指挥员。过去是小股抗日武装分散作战,实行统一战线后,联合作战,威力无穷。1937年3月,抗联5个军联合攻打依兰县城,使日伪大为震惊。随着抗联部队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1937年,东北抗日武装已在70余县与日伪军战斗,形成了南满、吉东、北满3大片抗日游击区。

三、百折不挠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本色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与入侵之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抗联传承和弘扬了这种英雄气概,他们百折不挠的本色体现为斗争的坚定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为抗击侵略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性。14年抗战,抗联将士每天有人流血,每天有人战死,却从未停止战斗。他们唯一的信念是“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生命来赶走敌人!”正因如此,杨靖宇深山被围,寡不敌众,冷雪寒风中无衣无食,吃下满腹棉絮枯草,战斗到最后,壮烈捐躯。巾帼英烈赵一曼被捕后,受尽酷刑,筋折骨断,最后唱着《红旗歌》慷慨赴死。出生在云南的周保中,经常在冰天雪地里和抗联战士们一同摸爬滚打。在战斗中,他肚子被子弹打穿,肠子流了出来,他又自己忍痛把肠子塞回去,继续指挥战斗。周保中的警卫副官卓文义,为掩护周保中和战友们安全转移,身负重伤,被敌人俘虏,在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时候仍然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战必胜!”敌人无奈将他投入冰窟窿里,英勇就义。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壮烈殉国的“八女投江”姐妹,更让敌人惊呼:“中国的女人死都不怕,中国灭亡不了……”抗联老交通员李升,先后5次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始终坚持入党时的誓言和对满洲省委的表态:“我要拼上这条老命为党工作。只要我在,敌人就休想得到文件。”这样的英雄何止万千!他们对战胜侵略者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不惜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条件下对敌斗争的艰巨性。日本为了侵略中国,在东方会议后,加紧扩军备战。1930年,其军需品进口额占当年进口总额的41%,这在当时世界各国也是罕见的。1931年,日本军费开支占当年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0.8%,居世界列强之首。此时,日本陆军在国内已拥有常备兵力23万人以及相当规模的海军、空军,还进行“国家总动员”演习。这为日本即将武装侵占东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经过长期准备后,日本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日本侵略军是经过严格的法西斯军事训练的正规部队且装备精良,各兵种协同作战,给养充足,战斗力强。为了扑灭东北抗日烽火,日军最多时增兵70万,还有大批的伪军、伪警察紧随,并通过建立“集团部落”,企图使抗联成为无源之水。而此时的我国则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内军阀连年混战,国土沦丧、民生凋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远远落后于日本。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军事素质和武器装备极为落后,甚至以原始的大刀、长矛为武器,弹药严重缺乏,最终难免失败。此时,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弱小时期,九一八事变时东北的共产党员还不足2000人,有文化懂军事的干部更是少之又少,14年抗战过程中,东北抗日联军最多也不过3万多兵力,敌强我弱,以如此微薄和悬殊的力量与强大的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其艰巨性可想而知。

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无与伦比的长期性。东北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坚持14年,它是全国开辟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战场。七七事变之前,东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独立对日军作战达6年之久,全国抗战爆发后又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战。东北抗日战争是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辟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个战场。因而东北抗联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反法西斯部队中,抗敌最早、时间最长、坚持最久的一支英雄队伍,是世界反击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无畏先行者,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它比西班牙反对德意法西斯战争、波兰反对德国法西斯战争、苏联反对德国法西斯的卫国战争均早多年。中国的东北抗日联军以奋起抗战,持久抗战,顽强抗战的实际行动和钢铁意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旗帜和榜样。1938年之后,抗联在环境极端艰苦和形势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实行收缩方针,改编成小股部队,采取分散游击的形式进行斗争。1940年末,吉东省委和北满省委在伯力召开会议,决定将抗联部队改编为支队,主力撤往苏联边境整训。抗联部队缩编,东北抗日联军的意志没有被打垮,他们开展小型游击战斗,保存了一部分精华和骨干力量,即使是在苏联境内整训期间的周保中仍不断派小部队深入中国抗联游击区进行游击战,直到1945年8月,他们配合苏军重新进入东北,并一举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艰苦卓绝的对日斗争中,谱写了彪炳史册的英雄史诗,凝结成浩气永存的抗联精神。这一精神内核已经融入我们的国魂、党魂、军魂,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是当代共产党人必须传承的生命基因,必须坚守的精神高地,必须光大的思想风范。

猜你喜欢
抗联抗日东北
抗日小英雄杨杨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抗日英烈马威龙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爷爷的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