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促进吉林经济快速发展

2015-07-13 04:42王慧梅
新长征 2015年9期
关键词:珲春东北亚吉林

■王慧梅

“一带一路”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我省应当抢抓机遇,对外加快开发开放、对内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打牢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使全省经济更加协调快速发展,进而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为此,必须树立多维度的发展理念,在“五大发展”引领下砥砺前行。

一、吉林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

为什么吉林省能够融入“一带一路”中?“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吉林省是边疆近海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位于东北亚几何中心和亚欧大陆桥上,与俄罗斯、朝鲜交界,与日本隔海相望。“一带一路”对吉林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抓住这个机遇,可以借“船”出海、借“路”入关。打开地图不难发现,吉林省地处东北亚区域几何中心,与俄、朝两国接壤,拥有13个国家级边境口岸,可以辐射俄、朝、日、韩、蒙5国。从珲春沿图们江而下15公里即是日本海,是我国从海上至俄罗斯、朝鲜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乃至北欧的最近点,周边分布着俄、朝大小10个港口。“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未来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新格局中,吉林省定位明确、重任在肩。

二、依靠“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吉林经济发展

“北丝绸之路”也就是东北亚丝绸之路。珲春可以作为起点,路经满洲里或者阿尔山,一直延伸到俄罗斯和欧洲。这对吉林省而言,应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找准契合点,对外打通向东的出海口,对内向西拓展,构筑起开发开放的战略新格局。

(一)对外打通向东出海口并向西拓展

发展“一带一路”,离不开支撑区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正是吉林省积极打造的这样一个支撑区。国际物流大通道是建设的重点,各类开放平台是载体,深化区域国际化合作是依托,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国际通道沿线和边境口岸地区集聚,将会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一带一路”的东方节点是珲春,向东通过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和朝鲜罗津港进入日本海,构建东北亚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向西连接蒙古国乔巴山铁路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实现与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和蒙古国草原之路对接,形成新的亚欧大陆桥,构建起东北亚地区的“陆上丝绸之路”。而这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通道建设一致。因此,优化和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空间布局和协调发展的重点是长吉一体化。在着力提升长吉两区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长吉北线、长吉中线、长吉南线三条产业带建设,加快长春市与吉林市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促进汽车、石化和其他产业之间的整合,实现长吉两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加快形成长吉经济圈,提高长吉腹地的支撑作用。

制约吉林省对外开放的最大瓶颈之一就是通道建设。东联西进,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向东要进一步畅通东北亚出海通道;向西要以珲春为起点,打通经长春—阿尔山—乔巴山—俄罗斯至欧洲的战略通道。

一是加快畅通对外通道。加快珲春与罗津港、珲春与扎鲁比诺港、图们与清津港的海陆联运建设工作,发挥珲春到海参崴的汽运通道、珲春至马哈林诺铁路运输通道的作用。同时,加快通丹陆港建设,打通南部出海口。深入推进我省和周边以及东北亚区域的合作,搞好中朝圈河、集安等口岸桥重建修复,谋划珲春至海参崴高速铁路,加快扎鲁比诺万能海港和珲春物流中心合作建设进度,开通珲春至韩国釜山等陆海联运航线。继续推进图们江出海航行取得新进展,抢抓俄罗斯远东开发机遇,深化与滨海边疆区等地在能源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争取设立韩国产业园区。积极稳妥地推进中朝罗先经贸区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建设好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中新吉林食品区力争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申请设立吉林自贸试验园区。

二是全方位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在对外开放方面,示范区应充分利用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优势,构建吉林省对外物流新通道,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发展外向型产业,扩大对外贸易;引导我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企业与东北亚国家及世界各国相关机构开展科技合作,打造东北亚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等;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以文化交流提升示范区的国际化水平;加强开放平台建设,通过前沿与腹地的合作,进一步完善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中新(吉林)食品区、东北亚国际物流园、东北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开放平台建设,促进平台之间的互动发展。

(二)对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实施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振兴工程,再造传统产业领先新优势。进一步提升汽车整车生产、零部件自主研发和配套能力,力争基本建成一汽大众奥迪Q工厂一期、轴齿工业园和汽车物流园等项目,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推广,抓好红旗等自主品牌车升级换代。扎实搞好油气勘探,大力发展环氧丙烷等化工中间体,推进煤经甲醇制烯烃等项目,提高精细化工率,深度谋划推动吉化、吉林油田与地方融合发展。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长春大成等重点企业进一步发展,加快发展生物质高端化利用产业。

二是实施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等优势产业发展工程,打造竞争新优势。壮大医药健康产业,鼓励东宝、敖东药业等30户创新主导型企业发展,支持“药食同源”类保健食品开发,突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抓好长春智能与自动化成套装备产业集群培育、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加快国家轨道客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推进中国标准动车组开发生产。加快长春、吉林等地的住宅产业化,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三是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增强接续发展能力。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资源产业,组织搞好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行动计划,提升人参、矿泉水等特色资源产业发展水平。对接好国家民用卫星产业布局,全力打造民用航天产业集群。支持建设油页岩综合利用工程实验室,推进油页岩开发关键技术进入中试阶段。

四是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促进量增质优。扭转“一业独大”的现状,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因为现代服务业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吉林省目前三大产业结构的比例为11.0:52.8:36.2,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较上年分别提升了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高16.6%,与全国比落后11.9%,与去年相比又有了新的差距,说明我省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要真正实现吉林省经济转型升级,就必须把焦点对准服务业,就必须把项目建设的重点放在服务业上。因此,吉林省经济转型升级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工业创新;另一手抓服务业扩容增量。只有两手都硬,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具体来说一是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一汽、轨道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配套服务企业,因此,应使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二是抓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模式,要做好统筹规划、分类定型、推动督导。深入打造现代物流、金融等业态,滚动实施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松江河文化产业园区等示范项目建设,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经济增长。

五是大力发展边境旅游,打造“一带一路”吉林旅游版。在加快推进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合作区开发建设的同时,积极构建吉林省旅游业发展“东延西拓,北联南发”的发展新格局。向东通过通化、白山、延边的旅游口岸,深化与俄罗斯和朝鲜旅游合作,并通过珲春市的珲春口岸、圈河口岸等发展陆海联运形式,扩大与韩国、日本旅游合作;向西通过与内蒙古自治区合作开发跨境旅游线路与产品,加强与蒙古国东方省和俄罗斯赤塔州的旅游合作。

猜你喜欢
珲春东北亚吉林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国家标准委率团参加第十八届东北亚标准合作会议
吉林卷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
吉林出版集团
清代珲春副都统衙门档之户口册浅析
第四乐章翻转:亚洲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