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MSCI只是时间问题

2015-07-15 11:28文波
支点 2015年7期
关键词:上市A股企业

文波

6月9日,MSCI公司发布2015年指数年度评估公告,暂不纳入A股。

MSCI公司是一家股权、固定资产、对冲基金、股票市场指数的供应商,总部设在纽约。MSCI指数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最多采用的基准指数。在北美及亚洲,超过90%的机构性国际股本资产,是以MSCI指数为基准。

对于这一结果,外界并不感到意外。MSCI表示,将与中国证监会协作,在市场准入相关的主要问题解决后,就会立刻宣布纳入A股,而无需等待MSCI的年度指数评估。据悉,A股纳入MSCI指数还存在几个障碍:额度分配过程、资本流动限制、受益权属界定。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股市以超过9万亿美元的市值跃居全球第二,其重要程度已经让MSCI越来越难忽视。因此,纳入只是时间问题,有可能在2016年开始逐步纳入。

A股将被重新估值

经过一年来与银行和基金公司的讨论咨询,MSCI最终还是推迟了将A股纳入自己的股票指数的计划。

长期以来,中国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多数国际投资者因A股的交易限制只能望洋兴叹。也正因为投资A股受到限制,MSCI一年前断定A股不符合纳入其指数的标准。

在MSCI进行评估的过去一年里,中国资本市场改观不可谓不大。

由于目前中国股市约80%的交易量来自散户,证券监管部门通过吸引更多的海外机构投资者,促进股市专业化,并解决了MSCI去年评估中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增加现有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机制下的投资额度。

此外,决策者还允许个人投资者在多家券商开户,即“一人多户”,T+0交易试点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备受关注的深港通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启动。这些都为中国市场与国际接轨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自去年11月沪港通开闸,让香港投资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A股投资通道以来,A股纳入MSCI指数的可能性开始有所上升。

今年5月,在彭博社调查的12位资产经理中,有5位表示A股2015年应能纳入MSCI指数,4位表示应该不会,3位没有给出明确回复。反对者希望中国进一步放开投资限制,给出更加切实可靠的股票所有权保证。

英国指数公司富时集团(FTSE)5月28日宣布,启动将中国A股纳入全球基准的过渡计划,富时的2个新兴市场指数都将纳入中国A股。

相比而言,纳入MSCI指数对A股意义更为重大,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股市将被重新估值。

尽管有评论人士指出,基准指数在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夸大了市场繁荣。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全球基金经理都在密切关注A股是否纳入MSCI指数,因其可能导致数十亿美元资金流入中国股市。

上证综指过去一年飙涨逾140%,一些分析师和投资者不禁质疑,中国股市是否已出现泡沫。随着投资者依据指数变化调整投资组合,有评论称中国股市可能还会迎来新一轮上涨。

MSCI一位高管指出,目前A股仍在牛市阶段,从整体估值来说,整个市值相对还比较便宜。国内民间资金对市场有支撑作用,并有足够的动力将牛市延续下去。

深港通配额或将提高

对MSCI指数来说,接受A股可能只是向前迈出一小步,但该决定标志着该公司对中国投下高度象征性的信任票。

中国正快速打开国内资本市场,一改多年来基本不对外开放的局面。香港市场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扇窗。去年11月,沪港通项目启动,给海外基金经理提供了投资A股的便利通道。继沪港通起航之后,深港通蓄势待发。内地与香港股市“融合”产生的利好效应,正越来越受投资机构关注。

此外,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将于7月1日启动,初始投资额为各3000亿元。此举被认为有助于两地资本市场的进一步互联互通。

数据显示,伴随上证综指6月5日重返5000点整数位,恒生AH股溢价指数盘中也攀升至136.04点,逼近前期创下的历史高点。

在国企改革、“一带一路”战略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不断增加的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渠道,将成为港股潜在的催化剂,内地资金对港股的影响力也有望因此增加。

基于对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融合”利好的认可,布局两地市场的投资产品也悄然亮相。其中,6月初发行的富国沪港深价值精选灵活配置基金,将把不低于八成的非现金资产,配置于沪港深价值型相关股票。业内预计,未来此类产品有望继续扩容。

不久前,摩根大通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在北京表示,虽然A股在短期大幅上涨之后,5月底出现了大幅度回调,而且也有一些现象预示着泡沫在扩大,但他同时认为,从A股市场本身的特点,以及对比其他国际市场和以往牛市情况,A股在近期的预期仍然较为乐观。

李晶称,包括MSCI、富时等多家指数发布机构考虑将A股纳入相关指数,此举将引发大规模资金流入中国证券市场。由于国际投资者可能更青睐深交所的中盘股投资机遇,为鼓励更大规模的资金流动,预计深港通配额将高于沪港通。

于去年11月正式启动的沪港通,因开启内地资本市场跨境双向投资开放而备受瞩目。截至目前,沪股通总额度使用过半,港股通总额度使用也接近千亿元。

不出意外的话,深港通将于下半年启动。有消息称,届时沪港通也有望取消总交易额度并提高每日额度。

中概股或掀回归潮

一个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必然吸引企业青睐。

今年6月初始,分众传媒作价457亿元借壳宏达新材在A股上市,A股迎来首只真正意义上的中概股,回归。分众传媒曾是海外上市的“中国传媒第一股”,于2005年7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3年5月私有化退市,当时估值37亿多美元。

业内认为,这仅仅只是开始,未来将有更多的中概股从美国股市回归中国A股和新三板市场。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创新投贷联动、股权众筹等融资方式,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VIE)在境内上市。业内人士分析,在新政策感召下,原已搭建红筹架构的境外上市公司,有可能会“去VIE”,踏上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道路。

VIE模式是指境外注册的上市实体与境内的业务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的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实体,业务实体就是上市实体的VIE。据不完全统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大约有近百家使用VIE架构。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介绍,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尤其是到美国上市,要承担的监管成本十分高。“中美之间除了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存在巨大差异外,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中国企业很难适应美国的信息披露制度。”

一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由“冷”变“热”,吸引着许多企业回归。据外媒报道,“监管信息显示,目前至少有20多家已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正采取私有化措施,并计划在中国上市。”

实际上,中国资本市场IPO重启、沪港通落地、注册制改革,更为宽松的、有利于促进互联网和创新型企业上市的规则不断出台,加上市场氛围好,发行价格高,这些对企业都十分具有吸引力。

暴风科技的天使投资人、IDG亚洲区总裁熊晓鸽介绍:“我在中国做风投20多年,投了很多互联网公司,但一直有个遗憾:这些公司都在国外上市。4年前,我们决定让暴风科技在A股上市。今天暴风成功站在了这里,我再也没有遗憾了。我希望以后优秀的公司不一定非要去国外上市,而是在国内创造好的产业、好的就业机会,同时带给国内投资人更多的投资机会。”

北京盛世景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吴敏文预测,未来3年内,将有近1000家美元背景的“存量创新公司”集体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或将吸引近两万亿美元的资产进入A股和新三板市场。

注册制护航资本市场开放

一些中国企业舍近求远漂洋过海募集资金,实有难言之隐。

之前,A股市场持续多年低迷,且IPO门槛高、排队久,难解企业上市融资之渴。业内人士分析,强调盈利指标让很多新兴行业企业对A股望而却步。

以互联网公司为例,易观分析师唐佳说,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选择赴美上市,原因之一是A股对上市公司业绩要求比较高,而很多互联网公司一开始并不盈利。

进入海外股市则相对宽松得多。美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对创新企业持欢迎态度。“美国是看到企业未来有前途就让它上市,我们是挣了钱才能上市。”一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总结说。

有统计显示,仅在2010年,就有43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融资金额高达39.9亿美元;2013年海外上市的66家企业,分布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等5个市场;截至2014年底,已有超过300家来自中国的公司在纳斯达克敲钟。

要吸引这些企业“回家”,首先要做的是推行注册制及设立相应板块。

一位接近上交所的人士透露,战略新兴板和注册制有可能同步推出,时间大概在2016年初。

2014年初,上交所就战略新兴板的前期方案,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进行过联合研究。在这份名为《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的探讨和政策建议》的报告里,点名提到了华为、小米、爱奇艺、优视科技、中国商飞等尚未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但近一年内有可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

该报告还指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众多已在境外上市的公司盼望尽早回归A股市场,且点名提到了如家、新浪、携程、弘成教育等公司。

据悉,上交所可能采用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条件:淡化盈利要求,主要关注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在传统的“净利润+收入”的标准之外,引入以市值为核心的财务指标组合,形成多元化的上市标准体系。

川财证券分析师王维诚认为,战略新兴板不但融资能力和定价能力明显强于新三板,又为大量在股权结构或盈利指标方面未达到现有场内市场要求的企业提供了上市窗口,该板的推出将加剧各证券市场间的良性竞争。

为了吸引中概股回归,允许亏损互联网和科技企业顺利上市,也是深交所全面推进创业板改革的重点。

门槛降低,并不意味着监管放松。据悉,市场监管方面,可能实施分类监管,对新兴板上市公司执行更严格的标准,也可能针对经营模式和业务模式的变化,进行前瞻性的信息披露监管。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推行注册制需要一些配套措施,除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还需要有监管、信息披露、退市以及相关法制完善等方面的配套。“在成熟市场中,退市企业数量与上市企业数量相当。”(支点杂志2015年7月刊)

猜你喜欢
上市A股企业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5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