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性化教学方式探要

2015-07-16 13:11刘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人性化教学方式

刘芳

摘 要 人性化的语文教育,要高扬人性,遵循人道的原则,通过培养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性化,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确立人性化的语文教育理念,二是挖掘人性化的语文教育内容,三是采用人性化的语文教育方式,四是实施人性化的语文教育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语文教学具有个性特点,达到促进人和谐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语文教育 人性化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5-0052-02

随着教育时空的拓展,中职学校与学生都不可回避地面对语文教育人性化的问题,即把学生培养成人而非工具。语文教改的曲折历程证明:拒绝语文教育的人性化,就是堵塞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呼唤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正是为了引一渠活水清流,使语文教学旱现盎然生机。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力求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探讨一些实现中职语文人性化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

一、自主学习,先学后教

人总是有依赖思想的,学生的学习也一样,越包办越有害。包办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什么都由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学生不用动脑筋,也就谈不上主动学习了。每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能,语文教育要特别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是尊重学生、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同时也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在五彩缤纷的信息世界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超越前人,超越时空。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就放于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图书阅览、采集网上信息,不必为应试而担心博采繁杂,不必为强调精要而局限文本。在教学中,我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就有关课文的词语、词法、作品人物、历史背景、作家情思、文品风格等有提前量地引导学生预习感知,学生完全可以依据这个操作程序来学习课文。比如:在学习《故乡的榕树》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预习并阅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作者是怎样表达游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的,让学生预习时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意境联系对照。我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同时播放了歌曲《九月九的酒》,在“愁更愁,忧更忧”的思绪中,让学生走进故乡的榕树,当课堂上洋溢着故乡的愁思时,我又巧妙地引入了马忐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名篇佳作,让学生再次愁情满怀地进入故乡的榕树。这样,通过口中的歌、名人笔下的诗、故乡的大榕树,凝聚成了一道震憾人心的思乡情节。这样,课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个性得以共同发展。此外,我还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学习的课文,选择课文中最喜欢学习的段落和句了,选择自己最喜欢看的书籍,上网查阅自己认为最有用的资料和信息等。然后让学生自主发表见解,比如读课文的收获、感受、体验等,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充分尊重他们读书的独特体验。

自主预习,扩充信息,集中提炼教本信息,学生可以逐步提升思想品味,用情感赏析。达到先学后教、人性化教育的效果。

二、读写结合,感应生活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教本与生活相映,文品与心灵感应,动静结合,陶冶情操,这一直是语文教师苦苦追寻的理想境界。以往的应试教育,束缚教学时空,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很少活气。如果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通道,也会压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生活状态,同时还必须关注现实社会的热点,贴近人的生活。比如:2003年的春天,可怕的“非典”到处传播,抗击SARS惊心动魄。我借助《向沙漠进军》一文说明事理鲜明的特色,引导学生利用于中具备的防非典宣传资料,结合课文思路,多边讨论,立意构思《抗击SARS》的写作提纲,学生感觉新鲜,于是思维敏捷,在树立人类与自然,科学与健康思想的同时,清楚地区别事理说明文和议论文的不同表现形式,印象深刻地把握了事理说明文的问题特征。

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利用非常时期的生活热点,作为读写结合的突破口,解决疑难,效果非常好。如果能以此形成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态势,将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的学习变得轻轻松松。

三、因材施教,互动合作

正襟危坐的课堂教学和精彩纷呈的外面世界,滞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与学生心理的主观需求和实际生活格格不入,于是学生便会对应试教育的训练丧失兴趣。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抛弃固态应试的纯教本说教,使课堂进入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的境界。语文教师要注意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提倡“自由选择”。自由选择并非漫无目的的胡乱选择,而是在实践中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课本里所附的问题和作业题,其用意并不在于要求每一个问题都得到直接的透彻的回答,意图在于激发学生的多种多样的思想和感情,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且在课堂上结合所读的东西展开生动的谈话。我在教学中依据每个学生语文知识的现状,不布置高空作业,不进行机械枯燥的地面训练。关键是把握住课堂的教学节奏,有程序地空出时间,供学生进入不等层次的认知氛围,比较愉快地接受知识的传授,从而提高读写能力。有少数学生自主探究确实有困难,我实行低标准、低要求,引导“一帮一”,给足提前量,了解课文重点,在字、词、句、章的基本技能上下工夫。课堂上让这些学生有机会有亮色地表现自我,从而树立信心。中等层面以上的学生非智力因素强,记性好,我在教学中实行高标准、松要求,尽量让他们在“短平快”活动中,充分表现,查字典、背诵语段、复述课文、即兴论辩,扬其长,避其短,自由竞技,发挥优势,进而达到较高水平的认知要求。当场给学生亮分,让学生看到了表现自我的实惠,于是往往能够急中生智,消除心理和行为的一些不自觉学习的惰性,在有形无形之中活跃了思维,加深对课本知识鲜明的印象,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这样的教学,能够快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主动性和应变能力,真实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教育目标的有机整合。

四、放飞心灵,开放作文教学

要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必定要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寻求动力源泉,进行开放作文教学。这是构建人性化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远远不能弥补和满足学生自觉的生活体验,尤其是心理上对现代科学和精神的渴求。因此,要抓住时机,调换教学节奏,开展课外活动,策划利用多渠道的校外教育资源,见缝插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鲜活的生活,丰富感知,在激发生活情趣的基础上多写活动作文。

在开放写作的时空活动中,师生间共学共事共修养,教师放卜支配写作的架了,不演独角戏,学生也身心振奋,不再为无米之炊而苦思冥想,也不会被动地依葫芦画瓢,而是自觉挖掘和积极使用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信息。自主写作,让心灵放飞,才智解放,言之有物,新鲜生动,真实体现语文教育的实践性和人文学科优化育人的导向性。

教育说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语文课堂教学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方法和人性化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范畴的客观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实现语文教H的人性化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评价的模式等几方面来着于进行,但并不仪仪限于这几个方面,比如说教育环境、教育管理、后勤服务等都需要实现人性化的转变。人性化的语文教学是激发和满足学生心理的良方妙药,是学生真正学会立言、做人的核心内容,有了它作为“精神的底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出现在语文教学课堂的学生本应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最大限度地激活他们的生命意识,激发他们作为成长中的“人”的内在需要,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使命。从教学思想到教学实践活动,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等,都应当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遵循人性化的原则。这样才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出适应二十—世纪发展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出更多在未来世界竞争舞台上能够大显身于的人。

参考文献:

[1]黄葳.教育的超越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3) 37.

[2]陈云恺,人性教育与教育人性化[J].教育评论,2003,(2): 13 -14.

[3]刘长永.语文教育请回归语文[A].教学论坛[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3.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人性化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