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教学体会

2015-07-16 13:26自学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

自学平

摘 要 前面把握和应用物理教材,构建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提高物理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位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希望,本文是我对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教学心得,与同行交流和探讨。

关键词 初中电学 互动和探究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73-01

一、贴近生活,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电学的学习更不例外,有了兴趣就成功了一半。由于电学内容贴近我们生活实际,很多现象学生在小学中已初识,或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见过,有一个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同时电学知识的学习中有很多的实验,其中不少的实验学生可以自己找器材,自己设计完成,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设计实验的水平,在实验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总结失败的教训。实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自己动手完成、动脑分析,无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学习的基础。

通过实验让学生对电学产生兴趣,拉拢和学生的距离,从而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学习,实现愿意学,自愿学。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教师可以做有趣的生活实验,让学生增强学习电学的兴趣。

二、精心准备,有效调动

一节优秀的课堂教学,其实功夫在课外。只有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努力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导性的备课,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所以在备课中,就应当重视上课过程的设计。教师备课时就要对一堂课的结构、要素、实施环节作全面精心的安排,要在教学准备中清晰地明确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向学生提什么问题、认真预设怎样组织引导学生操练和思考。只有这样,上课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教师的备课重点应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要素设计上,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放得开。

三、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

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不好,往往会使学生一筹莫展,常不知从哪里入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从方法上给予指导、点拨开窍,既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也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甜头。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随时学习,随时都能点石成金。

四、疏通学生的学习思维

初中年级学生年龄阶段独特的认知心理特点:他们心理不稳定,正处于儿童发展序列中的青少年期,同时可塑性极强,“半幼稚半成熟,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这也决定了他们在物理学习中必然关注物理现象的外部特征,还不能在物理学习的材料中自发地发现规律、定理以及获取科学概念;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学习活动的影响;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具体形象思维;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得到一定发展,但还不时出现表面性和随意性;思维的敏捷性发展还不充分,还不能在学习材料中发现自己已知的规律和定理;不同个体的学习动机受个人需要的导控。

五、尽量采用探究式和互动式教学

通过探究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课堂教学改革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使学生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如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有了上学期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经验,学生主动参与性明显增强,在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学生中大胆猜测,有几种不同的学生认为合乎情理的假设,学生都认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正确,但通过设计实验从数据上一分析,猜想正确的同学喜悦之情洋溢于表,猜想错误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被数据的真实性所折服。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物理电学教学不仅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能力。只有教师积极的打造高效电学课堂,才能真正把学生从以往的题海战中解脱出来,因为课堂才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
浅议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兴趣培养的策略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