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015-07-16 00:51山东省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苘山中学264416
学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量筒分组仪器

(山东省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苘山中学264416)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陈永威(山东省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苘山中学264416)

实验是研究物理最根本的方法。要想学好物理,实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生有了较强的实验能力,不仅能学好物理,提高学习成绩,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学生有了验证自己创意的实验能力,创新才不是空想。

从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来看,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有些学校条件较差,没有足够的实验场地、实验仪器;更多的学校因为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觉得做实验浪费时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些现象导致学生的实验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必定受到更多的重视。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

一、抓住共性,学会使用基本的物理测量仪器

物理学中有很多基本的测量仪器,如力学中的各种刻度尺、秒表、天平、测力计、量筒;电学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等等。了解和学会这些测量仪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必备的技能。这些测量仪器在使用上有很多的共性,抓住这些共性,就能使学生对各种仪器的掌握事半功倍。

每种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前必须根据被测对象的实际情况和测量精确度的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测量仪器,这样既能保证在不损害仪器的前提下顺利地完成测量,还能减小测量误差。比如要测量一幢高楼的高度,选用量程为20厘米的刻度尺,就很难完成;为安装玻璃测量窗户的宽度,选用分度值为1厘米的刻度尺,就无法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很多测量仪器使用前要调零,比如天平、弹簧测力计、电压表、电流表等,如果不调零读出的数据就不准确。不仅要让学生认识调零的重要性,还要学会调零的方法。

会正确读数,尤其注意视线的位置。比如,使用量筒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面保持相平。若仰视,会使读出结果偏小;若俯视,会使读出的结果偏大。使用刻度尺、电压表、电流表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否则读出的结果也会偏大或偏小,还应读出单位。同一个数字,加上不同的单位,代表的大小会相差巨大。若不注意单位,就会造成巨大的错误和损失,真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调整和安装仪器的技能。比如,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有的学生一下子加多了,向外倒出,又少了,常常如此重复好几次。加水时,应注意先快后慢的原则。刚开始水倒入的可以快一点,要到预设值时要慢一点加水,甚至可以一滴一滴的加。又如,有的学生只会连接串联电路,不会连接并联电路,原因是连线时没有分清干路和支路,不知道应找准电流的分合点后,依次将各支路接入。有的学生往接线柱上接导线时,越拧越松,最后导线掉下来了,原因是把导线逆时针缠在了接线柱上。正确做法是将导线顺时针缠在接线柱上。要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刚开始,教师要详细做好讲解和示范,学生模仿,边看边做,最终学生可以做到独立安装、使用、调整各种仪器。

培养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分析、论证,从而归纳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不少物理实验比较复杂,步骤很多,要求学生能准确详细记录每一步的数据,并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读取数据和记录时,必须实事求是、及时、完整,单位要正确。要重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记录表格可以使实验数据的记录更有条理,便于比较。表格设计要有利于数据分析,能记录直接测出的物理量,填写需要计算出来的中间数据和最后数据等内容。做完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适当的分析讨论,比如,实验中哪些步骤会导致误差变大?实验方案的设计有什么不足之处?有没有更好的方案?通过讨论,可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巩固知识,使技能得以熟练。

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实验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实验结束要整理仪器,保持实验室的安静整洁等等。比如,连接电路时,一定要断开开关,不能带电操作。电学实验结束,要切断电源。砝码用完后要放回砝码盒中。

三、上好实验课

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特点。对于一些物理规律,枯燥的讲解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有趣直观的演示实验,却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很多学生反映物理抽象、难懂,正是因为他们头脑中缺乏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的演示实验要求准备充分、操作规范、尊重事实,展现出“物理学家的风采”。

要提升学生分组实验的效果。要做好小组的分工,确保每个人都能进入角色,杜绝“看热闹”“旁观者”现象。要倡导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要做好指导、评价、鼓励的工作,想办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教学。

四、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科学地安排实验课的形式

课本中虽然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和需要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对于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实验,可以采用教师先讲解、演示,学生再实际操作的模式。学生分组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多地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也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加深记忆,还能锻炼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比如“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电路的串联与并联”一节都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实验,既不会占用多少课堂时间,又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重视探究性实验

探究实验比较复杂,学生做起来难度大,因为课本上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和方案,也没有现成的结论,但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可能灵光一现,想出不少新奇的点子。通过自己实验、分析、论证得出正确结论,学生会体验到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些可能成为学生将来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原动力。只有多做探究性实验,学生才可能摆脱简单的模仿、照搬,成为有着独特见解、独立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责编 赵建荣)

猜你喜欢
量筒分组仪器
蒸腾作用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分组
色谱分析取样定量装置
星敏感器用仪器星等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