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7-16 00:51河北省卢龙县刘田庄中学066400
学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动手师生关系情境

(河北省卢龙县刘田庄中学066400)

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仝玉粉(河北省卢龙县刘田庄中学066400)

现代社会是创新的时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机械灌输,而要认真贯彻新课标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生物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学会学习,让每个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创新的动力所在。而学生的兴趣又与师生关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融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性学习。传统教学中师道尊严,学生被动参与、机械接受,教师与学生是对立关系,尤其是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而师生关系的对立更容易让学生滋生对抗心理与抵触情绪,这样会进一步恶化师生关系,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这样自然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现与创新潜能的激发。为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进而使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积极的情感,爱上学习,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平等。新课改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由高高在上的教者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者,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时间。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主动探究,让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化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2.民主。学生的主体参与并不只是体现在时间上,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呼吸到更多自由的气息,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心理与精神上的安全,才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的猜想,才能闪现创新的火花、智慧的火焰。否则只是为学生提供主体参与的时间,但依旧压制学生,限定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师生关系并没有得到改善,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创新动机。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挑战、善于发表,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更多来自于学生的不同声音,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诱发学生创新动机。

二、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创新始于疑问。没有悬念的教学就会如同一潭死水,无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大脑也会处于相对的散漫状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可以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此时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正是创新的最佳时机。

1.创设求异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这并不是教学的难点,相反是最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具体的教学中,当学生表现出与他人明显不同的见解时,甚至是错误的言论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运用教学技巧与艺术,利用学生之间的不同来大“做”文章,创设求异性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充分交流。这样既可以通过学生的交流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正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重要契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于教材、教师与学生的观点,同时又要科学处理、巧妙应对,抓住这一重要的契机创设求异情境,在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与讨论,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利于学生个性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2.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能力。学生的认知活动是渐进的过程,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只是白白浪费时间与精力,而无法完成探究,甚至还会因此让学生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更不要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为此,我们可以设计递进式问题情境,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入手设计一系列递进的小问题,通过学生解决小问题来为后面较高层次问题的解决做铺垫。这样的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能够以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入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度,认知活动推向高潮。

三、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直观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与亲自操作中来获取更为丰富而直观的信息,丰富学生的思维表象,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通过以实验为桥梁带领学生通往生物的殿堂。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少一些包办代替,少一些管制,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一些自由,让学生可以展开充分的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手脑并用,这样更加利于让学生的双手成为思维的工具,更加利于学生实践操作水平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理解知识。在教学中,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实验探究,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来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制订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并在实验中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反思,对实验思路与方案进行调整。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制作学具与模型,提高动手水平。有些概念、原理较为抽象,如果只是凭借教师的讲解与阅读教材,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师生共同的聪明才智,带领学生一起来制作教学具与模型,将那些微观的事物与现象制作成模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制作的激情,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制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动植物细胞亚显微镜结构模型等。

3.开展家庭实验,养成动手的习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有着更宽广的素材与空间,正是学生大展身手的最佳平台,这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与扩展。为此,我们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利用第二课堂中丰富的素材、广泛的空间与时间等便利条件来让学生开展课外实验,让学生养成动手的良好习惯。如在学习“渗透作用的原理”之前,我让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来验证同等体积的马铃薯浸入不同浓度溶液的不同情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来发现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责编 赵建荣)

猜你喜欢
动手师生关系情境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