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教学案例

2015-07-16 01:27杨志刚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水瓶实心球矿泉水瓶

杨志刚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119-02

一、案例背景

投掷是人们日常生活叫J的实用技能,又是锻炼身体,增强力量的锻炼手段,在生活和实用中的投掷有很多种方法,不同的投掷物,投掷的方法也不相同。如何将这些投掷的方法传授给初一学生呢?在设计教案时我也颇为踌躇,因为投掷有些单调、枯燥乏味,有些脏和累,在以前的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都不高,虽然后面直接按照动作的规范去教学,可后来学生普遍对初二、三年的铅球教学感到厌恶和抵触,所以初一年学生的第一次投掷教学怎么样去教,是我面临的一个问题。经过思考我决定从简单的游戏和学生的认知入手尝试设计这节课的教学。

二、案例主题

1.本节课我的指导思想就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学生的体验来认识,学习投掷的一些基本方法,了解一些投掷的特点。不同的投掷物,投掷方法不尽相同。

2.创设不同的练习情况,利用两种投掷物进行对比练习,加强学生对投掷的认识。

3.通过教师的参与学生的练习,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后面技术教学作下铺垫,让学生主动求知。

4.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演示,结合学生的体验,帮助学生认识总结,学到一些有关投掷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5.教学的重点是:矿泉水瓶和实心球的投掷方法。难点是:如何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投掷方法。

三、案例叙述

1.热身准备

在关节操活动后,我让学生做实心球原地转体传接球、原地头项传接球、原地胯下向后传、和三种形式结合起来传接球四个游戏,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都到游戏上来了,练习起来很投入,也很高兴,他们为胜利欢呼雀跃,似乎不知道下面将要学习的是投掷练习,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惧怕心理预期。

2.基本教学环节部分

在教学前,我先提出了问题:日常生活中实用的投掷方法有哪些?自己看到过或练习过哪些投掷?学生:掷垒球、打沙包、掷飞碟、扔飞镖、在运动会上推铅球、电视里战争剧里的扔手榴弹、田径比赛标枪等,也有同学说见到建筑的时候抛砖等。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概括学生的一些认知:投、掷、抛、扔、推等方法。指出投掷的特点:A、必须手持投掷物向一定的目标投去,其中包括向远处或一定的目标物。B、不同的投掷物,投掷方法不同。

进入教学主体环节,我让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矿泉水瓶(里面装水)和实心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用自己所知道的投掷方法尝试分别将水瓶和实心球向远处投掷出去。在学生练习了几次后,我根据学生的练习方法和姿势和他们一起练习。在我练习的时候,学生一下子都注意到我这边来,在把瓶子用他们的方法投掷出去的时候,学生一会儿惊呼,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迷惑不解。但也很快明白了这样的投掷方法是有问题的。他们提出了问题:怎么样才能投得远?我抑制心中的兴奋,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们,而是向他们又提出了问题:投掷这两种物体你们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学生:感觉水瓶好投一些,实心球和水瓶想投远所用的方法有点不一样等。师:用投掷水瓶与实心球所用的方法互换你会感觉怎么样?效果呢?生:有点别扭,而且不好投。师:不同的投掷物,投掷方法相同吗?生:不同。师:对,不同的投掷物,投掷方法不尽同。就实心球和水瓶而言,我们应如何投掷呢?我又把学生所用的各种方法演示了一遍,然后我又用自己的方法试投掷了矿泉水瓶,一些学生开始模仿我的动作,也有一些学生要向我请教投掷水瓶的动作方法和要领。我并没直接的回答和讲解,而是让他们先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和看法,归纳总结后,再与其他小组分别交流。学生很快就根据自己的体验总结了几个要点:腿要用力蹬地,要调动全身的力量,要注意正确的出手的角度等。在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和思考后,我示范了投掷水瓶的方法.讲解动作的方法和要领,强调了加速助跑以及腿的蹬转,送髋展胸,身体的“鞭打”,手臂的挥动,充分利用全身的力量,注意出手的角度和最后用力的方法等几方面注意事项。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提出来要和老师比试一下,败下阵来后,几个反应快的同学很快明白了自己动作的方法与教师的差异,及时改进了自己的动作,掌握了动作要领。分组开始练习后,这部分学生当起了指导员,结果大多数的同学很快就掌握了投掷的方法,练习起来也更认真投入了。在总结的时候,我又启发学生思考:可否将投掷水瓶的方法用于投标枪、手榴弹?结果学生都很快知道了这种方法也可用于投标枪、手榴弹。

在学习实心球时,我用同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体验后,总结了学生几种练习的方法,并帮助学生一起分析了这些方法的特点。接着让学生尝试练习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方法,学生普遍反映有力无处使的感觉,我提醒大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不是只用手臂的力量呢?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各组讨论后认为需要用全身的力量来进行投掷。如何利用全身的力量呢?需要身体哪些部位发力?在我的启发下,学生逐渐明白要充分发挥腿部、腰部和上肢力量。在我示范了动作方法并讲解要领后,学生又积极参与练习并体验老师讲授的方法和要领。在学生练习时,我又与学生一起练习,不时有同学向我提出他们的疑问,谈论他们投掷的一些感受。我让体育骨干在各小组同学面前谈谈他们的方法,并讲讲自己前后练习不同的体会。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动作的方法和要领。同学也第一次觉得和老师走得这么近,很是高兴。在下课总结后,我又留下了思考问题:如果我们用5公斤的铅球,我们选择怎样的方法投掷呢?一些比较活跃的同学就兴奋地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反思与分析

本节课我通过学生对投掷的认知,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引导学生参与,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学习和掌握投掷矿泉水瓶、实心球的一些投掷方法,并进一步引深到其他投掷物的投掷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的参与,较好地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起到了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适时的提问,分组练习、讨论,启发动学生脑,交流彼此的体验感受,在适时讲解示范下,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了学习的重点,克服了学习难点,符合学生技能学习掌握的一般规律。

通过这次课的教学,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有些教学内容要改变以往一上课就先进行讲解示范的教学惯例,根据学生的认知来进行尝试性教学练习,能调动学生参与,学生也容易接受,效果会更好一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参与学生练习,能调动和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带着目的性的问题去学习练习,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思考,并分析问题,他们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也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同时,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也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使自己在教学中成为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猜你喜欢
水瓶实心球矿泉水瓶
“学、练、赛”一体化在实心球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为例
用矿泉水瓶制造喷泉
矿泉水瓶制作小飞机
让实心球“飞”起来
矿泉水瓶的独白
62岁大爷用15万个矿泉水瓶造岛
折叠压缩运动水瓶
怎样提高实心球运动成绩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