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做事如何指导高职院校英语社团建设

2015-07-17 07:01王耀利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王耀利

摘 要:通过对我校3个英语社团动调查,具体分析如何“用英语做事”的理念来指导英语社团活动,梳理高职英语社团建设的现状;同时总结社团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高职英语社社团活动进一步开展理清思路。

关键词:用英语做事;高职院校;英语社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17-02

《2013年9月我校着手准备“高职院校‘用英语做事学生社团建设研究”,同年11月申报了无锡市教师教研专项课题,并得以立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课题组成员经过调研,踏踏实实地开展英语社团实践与理论研究工作,在学校的支持下成立了blur out 英文电影赏析社团(以下简称电影社)、pets/cet辅导社团(以下简称pets/cet社)、英美文化概况社团(以下简称文化社)三个英语社团,努力为高职学生提供课外英语学习环境。

一、用英语做事

通过“做事”的方式来学习,这一理念早就由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杜威(章开沅、唐文权,1992:211)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他提倡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

陶行知(董宝良,1991:225)认为:“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做”这个实践过程中得到良性的运作。

中国以韦钰为首教育研究工作者,吸取了美国“hands on”和法国“做中学”(La Maina La Pate)等国外先进科学教育改革计划的经验,创立了当代的“做中学”。当代的“做中学”(马勇军,2009:24)通常是“通过学生能够提问或通过教师提出一个源于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全部感官‘摸、尝、看、闻、听,引领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在探究中逐步架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当代的‘做的过程比杜威和陶行知‘做的过程更明确和精致。

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英语标准》提出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的方式设定各级目标,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任务途径”修改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用英语做事”要求活动“不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用英语做事情”的理念既符合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用英语做事,即用英语做事情,是指学生在各种思维活动、交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用所学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有效产品,进而不断提高自身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用英语做事,既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英语社团中“用英语做事”

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学习、逐渐内化的过程,需要学习者主动参与,最终能在恰当的语境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际。英语虽是公共基础课,但课时少且大多数学生英语底子薄,这使得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减弱、英语知识日益退化。如何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让英语语言知识内化为学生“做事”的能力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英语社团能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将零散的课外活动变得系统,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用英语做事”,充分展现自我获得成功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与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英语做事”如何指导社团建设

自研究实施以来,本课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社团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为了更好地了解到这三个社团的活动开展情况,更系统地总结“英语做事”理念如何指导高职英语社团建设,在2014年10月课题组再次发放55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2份,其中电影社社员33份、pets/cet社14份、文化社5份,并与社长、社员、社长、指导老师座谈。

1、社团总体活动情况分析

电影社初社员人数是38人,PETS/cet社社员人数为35人,文化社社员人数为30人。这三个社团的活动内容、学生参与程度活动差异较大。除去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与运动会外,电影社能做到每周一次活动,社员参与程度较高,每次活动都能至少有25人参加,每月都有一次活动反馈;pets/cet 社活动在在第一个学期能每周活动一次,社员基本能完成每周20个英语词汇积累与英文文章阅读,但第二个学期出现来了一些问题,如社长擅自取消社团活动、值日组社员忘记自己任务等;文化社在创办初期就出现了冷场现象,大都数社员不知道自己的任务,收集有效信息能力较弱,总希望其他人将搜集来的英美文化信息告知自己,社长与指导老师认为:该社一开始就没能有效吸引住社员。

2、社团活动中的“英语做事”

形式与内容之间关系密不可分,形式是内容的保障、内容是形式的根基。对于社团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是否满意调查结果如下:

其中35人(占66.01%)对于活动形式满意, 12人(占22.64%)不满意,5人(占9.6%)无所谓;35人(占66.01%)对于活动内容满意, 10人(占18.86%)不满意。这表明对于社团活动形式与内容满意度有很高的契合度,其中66.01%的学生对于活动形式满意,也是这些学生对于活动内容是满意的。在这35位满意的同学中,影视社学生有29人,占满意人数的82.86%,Pets/Cet社学生满意6人,占满意人数的17.14%,文化社满意人数为0。

影视社活动每次都要求学生欣赏一部由老师或者同学推荐的经典电影,由于场地以及每次活动时间有限,社员们将剩下没有看完的电影回去接着欣赏。连着3周看3部不同的电影,到了第四次活动时,大家从已看过的3部电影中选择任意一部进行模仿表演、讨论、或者自编自演,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活动反馈。这样学生能够将自己处于英语听说的环境之中,达到“用英语做事”的目的。

CET/PETS社团活动要求学生在业余时间完成20个左右单词记忆与理解,每次活动时由值日组成员对这些单词检测,值日组还需提前备好本次活动的阅读文章。每次活动的流程就比较明晰:首先通过编故事、抢答、游戏等形式回顾预习过的20多个单词;接着阅读、讨论选定的阅读材料。最后一个环节是听力训练,也是由每个组轮流负责的组。这样让每个组员都能做到用“英语做事”,让学生真正成为社团活动的主人。

而文化社则要求学生讨论活动的内容,如节日文化、动物文化等,然后各组搜寻本组将要分析的文化内容,以ppt或其它形式呈现,与同学交流。这个社团的“用英语做事”的要求更高了。

同学们根据社团的具体要求,努力“用英语做事”,在实际运用中渐渐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对“社团活动是否有助于英语提高”分析

当问及“社团活动是否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30人选择“是”,占57.69%;20人选择“自己也说不清楚”,占38.46%;2人选择“没有帮助”,占3.8%。如下表:

问题 是 不清楚 否

社团活动是否有助提高自己英语 30人 20人 2人

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57.69%的学生认为与同学一起学英语,自信心提高了很多,有助于自己英语提高,这也与创办社团初衷是一致的,说明了“用英语做事”、“做中学”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魅力,同时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但仍然有38.46%的学生认为不清楚,3.8%的学生明确表示没有帮助,关键是对自己考试并没有显著帮助。这说明某些同学仍把考试看成了唯一的衡量标准。还有同学认为没有老师讲得那么有条理,活动有点乱,这说明他们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

四、问题反思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社团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用英语做事”也得到了同学的认可,但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英语做事”与“英语思维”。

用英语做事,但是并不能完全代表用“英语思维”。很多学生在社团活动时看似用英语做事,但仍不能摆脱汉语思维。因此,在今后的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从而政治做到“用英语做事”。

2、三个英语社团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是本课题今后研究的重点。如何保证社团活动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社员的积极性与纪律性、社团活动中“我为人人”与“人人为我”的一致,如何保证“用英语做事”贯穿整个社团活动等都是课题组需要探讨的问题。

围绕《高职院校“用英语做事”学生社团建设研究》课题,进一步开展英语社团建设,重点引导影视社在电影反馈环节形式多样化,如表演、演讲、谈论等;引导pets/cet社团社长做好工作、对值日小组的同学的任务分配清晰,为下一次小组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对文化社社员做好思想工作、加强指导老师对该社的指导,如果有可能邀请老师做一些讲座,让他们确实感受英美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章开沅 唐文权.平凡的神圣──陶行知[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211.

[2] 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

[3] 马勇军.“做中学”、“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比较研究,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J].2009:24.

[4] 黄树生. 以儿童本位 用英语做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研读.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J], 2012(11).

[5] 吴晓薇,黄薇.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现代中小学教育[J], 2012(10).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