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分制改革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2015-07-17 01:59赵莺燕
亚太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教学资源

文/赵莺燕

推行和完善学分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出的具体任务,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不仅是专业培养人才目标和规格的具体表现,还是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目前已经有不少高职引入了学分制管理,2011 年5 月开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专家指导、反复论证后,在国际商贸系开始实施学分制改革,经过四年多的实践,学分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学分制下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运行模型

1、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能仅仅思考是采用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弹性学分制哪一种形式,关键在于如何将学分制的内涵表现出来,我们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际商贸系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搭建一个“三平台、四模块、三制度”课程体系,即专业基础、专业特色和专业技能训练三平台;构建通识教育必修课、专业类基础必修课、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与全系选修课程四模块课程框架。实行了选课制、奖励学分制和学业导师制“三制度”相辅助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这个课程体系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课程学分、多种学习方式、多种就业与升学通道,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完成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课程,最终修满总学分,达到顺利毕业的目标。

2、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运行路径

学生个性化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构建以及形成一方面依靠导师指导下的自主选课制,另一方面依靠全程自主学习进程设计和策略实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控制下实现的,其运作核心是选课制和导师制。具体来说:一条路径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将必修和选修比例不断调整,从2011 级80%:20%,调整为2014 级60%:40%。各个专业的选修课开发注重在交叉学科、人文社科、专业素质、行业发展前沿动态等方面,然后通过学校教务处审核形成公共选修课和专业学修课的课程库。另一条路径是学业导师指导学生选课。导师会根据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自身特长和就业意愿,从学生入学到就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指导,最大的优势是根据学生情况变化而及时调整。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1、人才培养方案刚性与人才需求柔性之间的矛盾

通常人才培养方案是在招生工作开始前已经完全制定好的,因此无论企业的意愿以及学生意愿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会按照制定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这样就存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强限制性,与人才需求的灵活性相矛盾,无法实现动态的因需培养和因材施教。学生对于课程、知识、能力、素质都没有选择权,不能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导致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性。

2、教学资源的短缺与大量需求之间的矛盾

教学资源是指能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3]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空间资源和时间资源等三个方面。为了符合宁波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从2012 年开始扩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生规模,出现了师生比率高、教室资源紧张、校内外实训基地不足等困难。然而作为学分制主要内容的弹性学制、选课制、导师制等相关教学制度的实施,是需要数量充足和高水平教师开设出涵盖各学科的选修课程;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经费满足学生推迟毕业的需求这个矛盾是制约我院实施学分制的瓶颈。

3、选课制下课程数量与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

在2014 级改革中,最大的力度最大的是选修课程小学分、小课时化,即一门课程16 课时,1 个学分。“小学分、小课时”必然出现一个教师教授多门课程的现象,再加上授课班级数量多,导致了教师不能投入精力深入、系统地学习与组织授课内容,课堂效率低下,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不能达到课程预期的培养目标。选课过程中学生不从自身基础出发,而是选择高学分限制的课程;选择投机取巧容易获得学分的课程;选择好玩、时尚性强的课程的现象,导致很多专业性强的课程没有人选择,选修课数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4、学生自主学习动态性与学生管理固态性之间的矛盾

实施学分制管理后,会打破专业和年级的界限,将行政班改变成教学班,学生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学业安排,整个学生的管理是一种以课程为基础组成的动态化“集体”。

这对学生扩大视野,交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补益是有利的,但这样给学生的班级管理、团队活动、集体社会活动的组织带来了困难,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淡化,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退减,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探索班主任和学业导师管理的双轨制,加强社团管理等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5、生源素质偏低与学分制高要求之间的矛盾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生形式主要有普通高考、三校生,其生源存在学习自主性不强、自信心差、个体之间差异显著、学习基础底子薄弱的特点,这与学分制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相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改革就需要有针对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都需要因材施教,针对生源现状和社会要求。

三、解决矛盾的基本办法

1、加大选修课程开发与建设力度

通过内部挖掘与外部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了选修课程开发、建设力度。持以专业为单位,充分利用和发挥不同学科教师的兴趣与特长;坚持以校园实训场所为基地,充分挖掘校园内的各类课程资源;坚持以社会(行业、企业)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种各类社会资源。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将社团活动、非专业的技能活动(证书)、社会实践活动、科研创新活动(专利、小发明、论文等)、志愿者活动、拓展训练活动、专题讲座等都纳入选修课程体系减少选修课程的单元学分分值,将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将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

2、加强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虽然在学分制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深度和力度上仍显不够,在制度的细化、落实上仍需继续加强。为了保证学分制下教学管理的有序进行,我们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本系的师资队伍现状以及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商贸系的教学资源还需要制定《学生操行评定管理办法》、 《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学生导师工作条例》、《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重修管理办法》、《免修免听管理办法》、 《学生奖励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等文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向学生做好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学习工作。

3、推进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解决资源瓶颈这个问题,需要将学校的教学资源打破系部、专业界限,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选课,2014 年我院决定在国际商贸系、国际学院、工商管理系、公共教学部共同推进学分制,实现资源共享。于此同时进一步将商务实训中心、国贸综合实训室一、综合实训室二、外贸业务实训室、外贸单证实训室等校内教学资源功能梳理和整合,加强对学生会展策划、布展、外贸产品上架等职业技能训练的场所和English Corner、自主英语学习、社团活动的大课堂,探索校园项目真实做之路,为学生实训提供更大的舞台,也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提高实训开出率。

4、实施考教分离,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子最终都能够通过考试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考试是把握课程教学质量的总缰绳,抓好了考试环节,就等于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牛鼻子。国际商贸系还建设了“南北单证考试系统”、“世格外贸考试系统”,这样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技能课均实现考教分离,并且下个学期核心课程开设时实现“考教分离”,考试结果真实准确地反映教师教、学生学。

5、加强网络平台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平台教学的发展打破了封闭的教育环境,进而建立了一种开放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方式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接受知识的模式,可以不受区域和时间的限制而接受知识的传授,通过“听说交互自主学习平台”建设,促进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新增“国际货代实训系统Simif3”、 “外贸跟单实训训练系统YDHM”两个模拟仿真教学软件,学生可以统一认证登录参加学习,使得有限的实训资源走出实训室进入寝室和教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苏渭昌. 关于学分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6):56-64

[2]李兵,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2 (20):123-124

[3]薛成龙,邬大光. 论学分制的本质与功能——兼论学分制与教学资源配置的相关性[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 (3):138 -156.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教学资源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