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5-07-17 07:25杨志荣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讲计划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杨志荣

摘 要:“学讲计划”是我市推出的一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要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将知识学进去并讲出来,从而掌握所学知识。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学讲计划”,我们需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学讲计划;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19-01

“学讲计划”是“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的简称,它是我市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要求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实现主体地位。通过“兵教兵”合作学习,实现“学进去讲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些非正常的现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具备能够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技巧。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每个教学班的学生都存有差异,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品质和个性品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研究学情,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实际,关注差异,因人而异,提出适合各层次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与达成要求。我们还要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型。然后,根据不同课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确定学讲方式,做到“材”与“才”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让他们既能够学进去更能够讲出来。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时,我就按照设计好的预学提纲,让他们通过阅读教材、观察思考、合作讨论、展示汇报、质疑检测等方式层层深入。帮助他们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然后,探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进而,通过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训练有关计算长方体与立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习题。这样, 学生就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讨论、合作、探究、操作等掌握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之,我们要科学地把控好“因材”与“因才”的关系,合理施教,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学会,同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习,形成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讲活动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预习教材、合作讨论、实践探究、展示汇报,达成共识,掌握知识。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形成等都有帮助。当然,这需要我们的科学指导、有效把控、适时帮助以及多元评价。

首先,阅读教材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泛读、精读、跳读之分。教学时,我经常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思考并养成动笔的习惯。通过泛读,学生基本能够了解所读教材的主要内容;精读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间的关系,也能够发现问题和疑点,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或是老师的点拨,掌握知识;至于跳读,则是对教材的回归,结束了一个章节或单元的内容后,我会要求学生通过跳读,归纳概括相应的重难点并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整合信息以及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讨论也是学习活动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讨论,才能够合作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普遍采用的、学生乐意的一种学习方式。分组讨论、组间辩论等都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与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学讲活动中,我按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与学习情况的实际,遵循“异质同组”的原则,对任教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分组,并指定了小组长。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获得新知。通过“兵教兵”,实现“学进去讲出来”的目标。当然,教师要随堂巡察,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以及组内配合、统一观点等,自然能够督促那些不愿合作学习的学生。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展示,展示什么。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讨论、交流、合作,既能够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还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攻坚、全员参与的学习意识与习惯,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学讲合作,有效训练,促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讲活动中,需要组内、组外之间的生生合作、交流、探索并获得知识,但是,学生获取的知识可能出现深度和广度不够,或是没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不易形成知识网络,尽管他们的观点和视角有时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创新性。

我们要帮助他们,引导他们科学而有效地合作探究。同时,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必要的问题、习题进行有效的训练,让他们学得好、讲得好、练得好。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要科学及时地给予肯定和修正,千万不要在学生观点不全、不对或是不合自己观点时,便全盘否定学生,也不要急于亮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引导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正、完善和发展,让它们收获知识,体味成功,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自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实践探究能力。

四、创设环境,构建和谐,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教师、教材、环境是课堂构成的四大要素。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关注他们的学习实际,认真研究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师生平等对话,形成气氛活跃、讨论热烈、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只是一名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可能只是一名合格的观众,这样的课堂环境才会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积极参与,踊跃表现,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体味成功的乐趣,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性、高层次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整理归纳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实践探索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

[2] 《小学数学教学全书》 邱学华主编 大象出版社 1997(6)

猜你喜欢
学讲计划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实施学讲计划,构建学讲课堂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