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

2015-07-17 12:57李丽莎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

李丽莎

摘 要:本文以教学生活化的进程为切入点,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总结文献,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旨在了解教学生活化的发展历程,揭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重要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32-01

一、教育.教学与生活

1、教育

“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存在一定争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传统的教育定义来讲,教育可以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与教学

从某种角度来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活动,而教学又是教育活动整体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对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传授过程。教学,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术语,从师生的角度出发大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这一观点把教育观点限定于教师的教,而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属于教学范畴;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这种观点是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双方矛盾和依赖的过程。事实上教育与教学不能脱离,正如同被广泛认可的那样“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找不到无教学的教育”,教育包含教学,教学服务于教育。

3、教育与生活

文艺复兴运动运动通过抨击宗教神学对人的压抑,宣扬人文主义,开启了教学生活化的进程。卢梭认为“儿童的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斯宾塞把教育看成是为儿童今后的生活做准备的一种活动;怀特海认为教育只能围绕“生活”这一主题教人们怎样运用知识理解生活服务生活;杜威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思想,他在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这些国外著名教育家在教育领域做出了显著成效,但都表示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即教育与生活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是生活化教育理论最著名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学理论,他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与学的核心是要 “教学做合一”。后来,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反对旧中国脱离生活、死读书本的旧教育思想,试图用“活教育”理论改变中国旧教育。陈鹤琴认为,所有的课程都是从人的实际生活经验中选取来的,学生的言行,生活中的万物都可以是儿童的课程;只有教材的内容与生活的实际相结合,儿童才会更热情更积极地投入学习,发现方法。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指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能有效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关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整体结构应该存在于现实之中,只有密切联系实际的数学习,能充满着各种关系,学生才能将所学的数学与现实结合,并且能够应用……”简单地理解,数学来源于人类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并且应当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除名师大家外,李燕(2006)在其毕业论文中表示“数学教学生活化不是漠视教学科学化,不意味着教学等同于生活,也不是要使教学回归到那种原始的、混沌的日常生活,而是要借助生活范畴所蕴涵的思想资源来分析思考并解决目前的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林颖(2012)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改革教学自身与生活严重脱离的一面,在认清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再多点生活味, 使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能够导引教学前行的方向”等等国内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对教学生活化也给予了热忱关注。

人们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第一,数学教学应当回归生活世界。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学设计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实际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第二,不在于回归生活,而在于超越生活,现实生活只是教育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最终要被人们在教育引导下改造和超越。数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为学生的发展做准备,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第三,应当是以“生活化”的素材与方式展开数学教学,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提炼数学关系,训练数学思维,发展数学能力,感受数学价值,让学生经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积累“数学化”的经验,学会以“数学化”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小数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相对于“教学生活化”的概念,教学对象更明确,更强调的是小学和数学的特点。指面向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将数学,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关系。通过这一途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经历生活问题数学化过程的同时,积累数学化的经验,达到在后期不仅能够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还可以运用数学化的方法和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再者,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阐释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提供了指引,同时标准中还指明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联系实际生活,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并学会用数学的思想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和训练儿童的认知、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等。教学生活化及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繁荣发展,加之小学数学在数学教育中的特殊地位,都验证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1] 金建生.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辩证存在[J].教育评论.2005(2).

[2] 李燕.教学与生活——论回归生活教学的理念与策略[D].西南大学.2006.

[3] 任利娟.弗赖登塔尔现实数学教育思想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

[4] 熊 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5] 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