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

2015-07-17 12:57蒙丽莲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设问引导创设

蒙丽莲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点拨合理、恰当,找准时机引导,结合教材特点,尊重学生,在学生情感共鸣处点拨和引导,把学生的思想、认知、情感等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

关键词:设问;引导;创设;课堂;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47-01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是在于相机诱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方式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点拨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应如何点拨和引导,才能使课堂更有效呢?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在此,我浅谈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艺术:

一、精心设问

讲授一篇课文之前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重点难点,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体会个中妙处,使之有渐入佳境的喜悦感;问题应力求难度适中,太浅显的不必问,太深奥的不宜问,难度大的可分为几步问。总之,要改变课堂的提问的随意性,吃透教材,重组教材,这样,才能使课堂上所讲的问题和内容都有研究价值。

二、在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引导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对课文感到疑惑的时候。学生有了疑惑,说明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巧妙地引导,使学生的困惑点转变为新的学习起点,从而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阅读效果。

如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八册《七月的天山》一课时,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独具丰韵的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我给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后,有部分学生抓不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不能找出主要景物的特点。在教学时,我的处理方法是:首先让学生再次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引导:这段主要写天山的什么景物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分析能力强的学生说出(天山的雪水),我顺着引导::在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是描写天山的雪水,请你边读边找出相关的句子。学生认真地默读后,很快就能找出相关的句子。我接着引导:能从描写雪水的句子中找出形容雪水的特点的词语来吗?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思路就很清晰了,理解起来就简单轻松多了。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接受程度,在学生理解困难时进行引导,促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学习。之后,学生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就容易多了。

三、在学生情感共鸣处引导

“情动而辞发。”学生是感性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感丰富的文章,其中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出文本情感和学生情感共鸣的地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这样教学,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中,在学习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上饯行这一片段时,我让学生自读第三句,品味离别时他们那番情真意切的话语,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诗人情感。在学生自由畅谈,领悟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和不舍时,我深情地说:“同学们,这杯中盛满的仅仅是满满的酒吗?”同学们思索片刻,有的说:“还有李白对孟浩然的深情呢。”有的说:“还有丝丝的伤感。”……“同学们,此时你们就是李白,轻轻地站起来,举起你们的酒杯,面对着你深深敬仰的兄长和老师,你会深情地说——”此时,学生的朗读感人肺腑,真挚深情。那依依惜别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逐渐清晰,那浓浓的情谊在学生心中愈加强烈,那流传至今的经典送别诗句在学生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课文特点,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共鸣。在学生情感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再进行适时、有效地引导,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读课文的理解,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四、妙趣横生,创设氛围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简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才能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活跃。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创设气氛,让学生于课堂富有情趣、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提高课堂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文本,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然后找准时机,把学生的思想、认知、情感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赵清枫.有效教学浅说[J].科技信息,2009,(32)

[3] 王琨武.有效教学“预设”不容忽视[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2).

[4] 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设问引导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历史课堂的双翼:设问和史料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
“支架式”设问,点燃思之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