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

2015-07-18 02:53范海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32期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

范海峰

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

范海峰

【摘要】目的 研究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研究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输血量、术后Harris评分时间方面a组优于b、c两组(P<0.05)。结论 PFNA-Ⅱ垂直和扭转盈利作用最优,DHS不适用股骨反转子间骨折。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生物力学结构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tramedullary and extramedullary fix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reatment. Methods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ree surgical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Results In the blood loss,wound drainage,operative time,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timing of postoperative Harris score of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group b,c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PFNA-Ⅱ vertical and torsional effect are optimal profitability,and DHS does not apply to th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the femur.

【Key words】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Clinical effect,Biomechanical structure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群,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在外界作用力下,极易因下肢扭转、跌倒、瞬时强力等造成骨折。当前这一病症的患者在不断的增多[1]。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争议,给医师治疗及患者选择带来一定的困扰。为了加强这一疾病的治疗效果,本院对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生物力学构造进行了研究,现将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在我院收集的84名患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分别采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髁骨螺钉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每组28人。其中男性59名,女性25 名 ,平均年龄(76.36±3.45)岁。三组患者在病程、年龄、性别、骨折类型、致病原因等基本资料方面均无差异,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1.2.1 a组治疗方法 术前,全部患者均拍摄股骨正侧位X片,得出髓腔大小的基本信息,以确定直径和长度。患者取仰卧位,患肢下侧可垫高5 cm。在牵引床上透视复位,于大转子顶端做纵行切口,切开筋膜及臀肌,于尖端处或稍内侧钻入导针。扩髓完成后插入主针,并透视骨折复位情况。沿导针扩髓,并注意在推出扩髓器时避免将导针带出,确定导针位置未变后沿导针将螺旋刀片锤击进入,至接近股骨的软骨下。对于稳定性较差的骨折,可插入防旋导针辅助,于螺旋刀片打入后拔出。在螺旋刀片稳定后,安装远端定位器,钻孔位置打入锁钉。

1.2.2 b组治疗方法 患者患肢内收、内旋位持续牵引,与C臂透视下复位,满意后在股骨上段外侧性纵切口,暴露股骨上端、大粗隆尖。进钉点选冠状面上位股骨大粗隆定点下1~2 cm处。矢状面上位大转子千重1/3交界处。钻入螺纹导针,并与C臂下透视探查长度。选取适度拉力钉,攻丝后拧入,针尖距股骨头软骨面0.5~1.5 cm,拔出导针后套入动力髁钢板。粉碎性骨折块可根据情况以拉力螺钉固定或用钢丝困扎。

1.2.3 c组治疗方法 术前拍摄股骨正侧位X片,测量遂骨腔直径,确定人工股骨定制假体,手术切口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股骨小粗隆上水平截骨,取下股骨头并测量大小。股骨假体柄为带领长柄,直径在12~18 cm,长度在180~220 mm。假体球头直径为16~28 mm,假体柄有羟基磷灰石涂层。对于伴有小转自移位或大粗隆骨折的患者可用钢丝或钛缆行固定[2]。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统计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输血量、术后Harris评分方面a组优于b、c两组(P<0.05);b组在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Harris评分方面优于c组(P <0.05);在术后负重时间,b、c两组优于a组(P<0.05);在术中、术后输血量,c组优于b组(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指标对比

3 讨论

从生物力学上说,在生理荷载下,PFNA和DHS适用于不具小转子缺损的31-A1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31-A2型病例,PFNA钉在抗垂直压缩、剪切以及扭转方面的能力均优于DHS。髓内固定承担的垂直负荷较髓外固定多,受骨折不稳定的影响小,但增加刚度后,髓内固定存在应力遮挡的可能,具有高的骨折不愈几率。动力髁螺钉能有效治疗股骨近端不稳定骨折[3-6]。

综上所述,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应首选PFNA-Ⅱ,具有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有严重骨质疏松或要求早期负重的患者可考虑采用动力髁螺钉或股骨置换术。髓内固定较髓外固定不易受骨折不稳定的影响,但承担较多负载,但可能导致不愈合。PFNA-Ⅱ垂直和扭转盈利作用最优,DHS不适用股骨反转子间骨折[7-9]。

参考文献

[1] 钱明权,朱国兴,陈刚. 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0):957-962.

[2] 郭晓亮,卫小春,王小虎. 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物治疗的优劣评说[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26):4904-4911.

[3] 洪全明,沈飞,翟延荣,等. DHS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4):311-313.

[4] 刘文广,刘胜厚,殷庆丰,等. 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EvansⅠ-Ⅲ型粗隆间骨折股骨假体的生物力学特性[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35(1):108-111.

[5] 关长勇,常青,彭伟,等.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2):110-112.

[6] 仓挺松,徐兴明.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6):6-8.

[7] 杨赞礼,黄武斌,郭仰丹,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2,7(5):59-61.

[8] 曾超,王一任,魏捷,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6):606-615.

[9] 左进步,余磊,梁宏伟,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股距重建的策略[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 (2):186-188.

Clinical and Biomechanical Study on Intramedullary and Extramedullary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FAN Haifeng Health Center of Zhanhe District Beidu Town,Pingdingshan City,Pingdingshan 467003,China

【Abstract】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32-0027-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32.019

作者单位:467003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北渡镇卫生院

猜你喜欢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体会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