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恰当应用

2015-07-22 14:00邢天全
学周刊·下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邢天全

摘要:中小学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以期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也存在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亟待我们正确认识并予以纠正,以实现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紧扣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也必然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己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形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理解和感受,对课堂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一些问题也必须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讲究恰当运用。

一、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课件设计过于注重形式,不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很多教师设计课件时过于注重形式和内容的新奇,学生观看后容易浮想联翩、思路扩散,集中不到所学内容上来。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学,若课件里有太多信息展示,就会起到喧宾夺主的效果。

例如,有的课件在每张幻灯片的角落上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小动画,一本不停翻开的书、一只蹿来蹿去的卡通狗、一匹奔跑的卡通马等等;有的设计鲜艳的背景、显眼的按钮、喧闹的背景音乐、刺耳的幻灯片切换声音,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动画影像等,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根本无法关注屏幕上的文字或数据,冲淡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也谈不上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参与活动、师生互动就难以深入。另外,有些教师选择的视频资料剪辑后时间仍然太长,占用过多时间,有时情节不太完整,学生意犹未尽,都会转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有的选择的多媒体素材不能准确扣住课堂教学的主题,学生看完后有些茫然等。这些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2.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减少了师生互动。思想品德教学必须有教师、教材、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和交流融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主要体现在仔细观察学生言行举止神态的基础上,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用教师、教材的思想引领和提升学生的思想。学生也通过教师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一举一动来领悟教师表达的信息和思想。师生的动作神态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媒介。不少教师特别是对教材知识、信息技术掌握不熟练,多数教师只顾多媒体的操作,忽略了学生的反应,师生互动就更无暇顾及。学生对画面、影像应接不暇,再加上缺乏教师的呼应,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气,缺乏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师生互动不充分,教学效果也就不会多好。

3.以课件为中心,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生缺乏生活经验,知识面不宽,思维能力有待提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有些教师为了教学方便,制作课件时力求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直接用课件代替了黑板的板书,把一切出现的知识结构,呈现在投影中,甚至将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呈现出来;有时内容过多,为赶教学进度,快速播放,课件里虽有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和重点难点,但一闪即过,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限。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思想品德课教学由“人灌”变成了“机灌”,形成以课件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视听取代思辨和想象,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只等教师将结果播放出来。这样的课件反而不利于学生归纳、总结, 课堂的生成难以体现,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影响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中应该做到恰当应用

1.注重突出重点难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课件的制作既要重视教学的实用性,避免形式主义,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素材内容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力求准确到位,课件制作讲究精益求精,以达到最佳视听效果为标准,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又要准确把握教材;既要细心观察,逐步引导学生,还要通过多媒体控制教学活动,并能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关注课堂上的“生成”,以便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优势。

例如,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课件制作时,用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并开展首次太空授课的视频,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我国对科技和教育的重视,从而快速导入到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上来。

2.教学信息适度呈现。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引起并保持学生兴趣,但是过度使用容易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或转入抑制状态,造成疲劳,产生思维惰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精力有限,教学任务重。必须充分利用身边已有资源,比如教材、师生身边实例等等,避免课件信息泛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内容上,从而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在学习讨论我国的教育现状时,引导学生从教材(粤教版)67页“中国教育的‘大与‘强”的最后一段,和学生亲属中祖辈、父辈、兄姐、自己将来的受教育程度,来说明我国教育的发展成就。用教材中“钱学森之问”说明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时,直接播放手机中存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减少课件的播放。

3.注重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防止因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多媒体永远不能也无法代替教师的作用。要防止“课件中心教学法” ,课堂从“人灌”到“机灌”。一定要避免以课件取代对教材的自读共研,忽视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的知识建构。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动作神态,师生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比如,学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粤教版)这堂课中,在探讨我国取得科技成就得益于什么力量时,我用真切的目光注视着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该问题的实质性,问法是what,是why,还是how,当学生悟出是原因(why)时,再引导学生用多种主体法来探寻答案。在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的课堂讨论中,让学生充分思考、激烈讨论后,引导学生用思想行为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兴趣很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示,教学效果较好。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的教学手段已经引起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巨变。但它不是万能的,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巧妙运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如虎添翼,使我们的课堂达到最佳效果。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饮食文化与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