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吸血鬼形象的转变

2015-07-24 19:00刘莹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062
名作欣赏 2015年24期
关键词:克劳迪库拉路易

⊙刘莹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062]

试探吸血鬼形象的转变

⊙刘莹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062]

吸血鬼这一文学形象在西方一直备受瞩目,近年来吸血鬼的形象从最初的邪恶、可怖、丑陋、非理性发展到现在的善良、迷人、理性,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折射出了基督教、浪漫主义思潮及当代大众心理期待对吸血鬼形象的深刻影响。

吸血鬼形象转变

在西方的神话世界中,吸血鬼也许不是最耸人听闻的,却是最能吸引人兴趣的,这一形象通过一系列的神话传说及小说、诗歌,为西方人所熟知,并一直热度不减。迷离诡异怪诞的超现实风格加上冷僻的学术背景,使得吸血鬼小说不再是恐怖文类的速成消费读物而是高难度、高趣味,令读者欲罢不能的艺术品。而吸血鬼在文学中的形象也从最初的邪恶、可怖、丑陋、非理性转变为当下善良、迷人、理性的完美形象。这种转变正是宗教、人文、社会需求在其身上的合理体现。

一、吸血鬼形象的转变

吸血鬼的残暴与邪恶和其嗜血的本能是分不开的,对人类血液的渴求导致了他们不断的杀生。波里杜利的《吸血鬼》中,不断变换身份的吸血鬼鲁斯凡其目的只有一个,接近并杀死受害者以饮其鲜血。斯托克的《德库拉》中的德库拉伯爵更是一位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他的原型是历史上的罗马尼亚英雄弗拉德四世,解救过自己的国家,但他同时是吸血的暴君,把成千上万的人用尖木桩戳死来作乐。文学作品中的德库拉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伦敦疯狂吸食人血,残害露西,引诱米娜,在哈克眼里吸血后的德库拉“犹如一个刚吸饱血后筋疲力尽的水蛭”。

赖斯的《夜访吸血鬼》中莱斯勒残暴冲动易怒,以猎杀人类中的贵族为乐,就连仅有五岁的小吸血鬼克劳迪娅也是一个冷血的杀手。只有路易体现着仅有的人性以及良知,和嗜血的本能做长期的抗衡,为此他不得不改变习性去猎食动物,路易对克拉迪亚的爱和对死去弟弟的怀念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吸血鬼的情感世界,这可谓是吸血鬼形象的一次较大转折。到21世纪的今天,在斯蒂芬妮·梅尔的笔下,吸血鬼家族库伦以自己的特殊能力多次帮助人类,从卡车下救出人类女孩,和同类贵族抗衡保护无辜生命,摒弃了食人血的恶习而彻底成为素食主义者,在他们身上展现着人性善的一面。从《圣经》开始,吸血鬼就是一群被上帝放逐的生物,经过几个世纪的时光,在他们身上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变得正义善良,最关键的是——人性的回归。

时至今日,我们很难给早期的吸血鬼画一个“标准像”。在中世纪,多数吸血鬼都被描述为嘴角有血、面色惨白,甚至有所生长的尸体,这些特征的原因往往被归结于刚刚吸过血。《德库拉》中德库拉的容貌则更丑陋,高耸的前额,头发稀疏的两鬓,闪着白光的牙齿和尖尖的耳朵,哈克对德库拉的第一印象便是“不寒而栗”。就连波德莱尔的《吸血鬼的变形》中也将女吸血鬼写成“一个黏稠的羊皮袋,臭气熏天……一堆散乱的骸骨”,该诗在1857年出版的《恶之花》中被删除,因其被认为是一首有伤风败俗之嫌的作品。

安妮赖斯笔下的吸血鬼就不那么令人毛骨悚然而是摇身一变成了美男子。莱斯勒皮肤洁白,头发金黄,举止优雅。路易长相俊美,克劳迪娅的容貌则像是天使。斯蒂芬妮笔下的现代吸血鬼衣着考究,品位高雅,貌若神明,甚至库伦家的孩子们在福克斯高中的每一次出场都能让人类同学惊奇不已。此时,吸血鬼的外表已从原始的丑的一面渐渐转变成被大众接受的美的一面。

二、探究吸血鬼形象转变的原因

基督教对吸血鬼最初形象的定位十分重要。中世纪的时候,在欧洲大陆的民间传说中,吸血鬼迷信主要流传在西里西亚(现今波兰)、罗马尼亚等地,因为当时普遍流行的瘟疫和传染病,在科技和医疗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被传染上,常会不确定病人是否真正死亡而将其仓促埋葬。几天后再打开棺木,发现尸体保存完好血迹斑斑,就认为是变成了吸血鬼,其实只是未死者在棺木里做挣扎的结果。这就导致吸血鬼有长生不死、面色苍白、长相怪异的形象。带有宗教意味的传说人物莉莉图和该隐对吸血鬼形象的影响则体现在叛逆上帝、残暴冷酷、吸食人血、能力强大这一类特点。1746年塞农修道院的院长卡尔梅的《论匈牙利、摩尔达维亚等地的附体灵魂、被开除教籍的人、吸血鬼或活尸》出版,记录了有关这种吸血鬼迷信的例子,教会甚至对外宣布凡事自杀、不洁和异教的人死后都会变成吸血鬼。基督教的参与使吸血鬼形象有了致命的弱点和永恒的缺憾,与生俱来的邪恶本性使他们只能生活在黑暗中惧怕火焰和日光,对上帝的背叛使他们失去了灵魂、遭到放逐并惧怕十字架。随着基督教实力的日益强大和其正统宗教地位的确立,吸血鬼的这些形象也逐渐确定下来。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随后而来的启蒙运动带来理性崇拜的观点曾让这类迷信销声匿迹,直至浪漫主义兴起,为了反对无处不在的实证主义,并对往夕神秘事物表示一种怀旧之情,吸血鬼传说在浪漫主义作家的笔下又复活了,约翰·济慈的《无情的女妖》里一位骑士看见了女吸血鬼叹道:“一个妖女,美似天仙……她柔声地太息,仿佛是真心爱我。”这时出现的吸血鬼已不像之前那样面目丑陋,昔日卡梅尔笔下的吸血鬼不会用诱惑的口吻发话,而现在却不同了。这种复活又引发了后来一大批作家的创作,戈蒂耶的《多情的女尸》里的克拉丽蒙德对罗米亚尔有一定的爱意存在,当罗米亚尔的朋友塞拉皮翁教士彻底杀死吸血鬼克拉丽蒙德时,克拉丽蒙德以“永别了,你会怀念我的”绝望之态和罗米亚尔作别。

经过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的洗礼,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的冲刷,浪漫主义之后的作家又将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精神影射到吸血鬼的形象中去。他们不仅容貌上焕然一新,有些许情感存在,而且又有了新的特点:虽然像之前的吸血鬼一样惧怕阳光和烈焰,仍旧睡在坟墓和棺材中,但传统的十字架、圣水等宗教物品对吸血鬼已不再构成威胁。吸血鬼不再是外貌恐怖的尸体而是具有浪漫气质,风度翩翩甚至是敢爱敢恨的贵族青年。《夜访吸血鬼》中克劳迪娅深爱着路易,路易又被意大利的吸血鬼阿尔芒所吸引,克劳迪娅对自己的制造者莱斯勒无比憎恨并设计将他杀死……路易为克劳迪娅报仇杀死同类的时候,作者赖斯并没有像斯托克在《德库拉》中描写的那样,让范海辛博士用大蒜和十字架来制服吸血鬼,而是用火来杀死巴黎歌剧院里的吸血鬼,因为大蒜和圣水对他们是不起作用的,他们的免疫力来自对上帝存在的疑惑,莱斯勒和路易他们都对上帝心存疑念,当阿尔芒向路易提起人从无罪变为有罪由谁来定夺时,路易表现出了对上帝存在的怀疑,甚至说道“就我所知……他(上帝)不存在”之类的言辞。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吸血鬼的形象在新时代下又有了新特征。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人们一面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现代化成果;一面又品尝着科技带来的苦果:核泄漏,环境污染,物欲横流,欲望膨胀,亲情淡漠。人们对亲情、人性、理性、纯爱回归到自身上来的需求迫在眉睫,在这样一个时代,吸血鬼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形象。从18至19世纪的恶魔形象转化成一个具有理性、情感丰富充满正义的形象。例如,梅尔笔下全新形象吸血鬼的出现正迎合了大众的心理期待。

与之前赖斯笔下的吸血鬼不同,《暮光之城》中的库伦一家,他们结伴生活不是为了消磨永世的孤独,而是因为情感的原因,在女主角贝拉有生命危险的情况况下,身为父亲的卡莱尔团结家人,帮助爱德华救回贝拉。爱德华一面对贝拉有真挚的爱情存在想要保护她,一面又受到贝拉芬芳血液的诱惑想要杀死她,时常在善与恶、理性与欲望的艰难抉择中徘徊着,这一徘徊使这个人物比原来的吸血鬼形象更具有人性的张力。爱德华最终努力做到克制贝拉血液的芳香而和贝拉走到了一起,体现了理性战胜欲望的伟大胜利。在现代人看来,令人对吸血鬼深深着迷的不在于他们是否真正存在,而在于他们反映了人类内心对死亡的最隐秘的恐惧和对无尽的爱情、善良与理性的热切渴望。

四、结语

基于长生不老和以血为食并惧怕阳光等的基本形象之上,吸血鬼形象在不同时期的作家笔下不断变化、不断成长,也正是他们这种令人充满无尽遐想的特殊形象空间,使他们在文学史上具有了“永生”的魔力,激发人们对其进行探索。

[1][美]斯蒂芬妮·梅尔.暮色[M].龚萍等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

[2][美]斯蒂芬妮·梅尔.新月[M].龚萍等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

[3][美]斯蒂芬妮·梅尔.月食[M].龚萍等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09.

[4][美]斯蒂芬妮·梅尔.破晓[M].龚萍等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09.

[5][美]安妮·赖斯.夜访吸血鬼[M].蒋秋霞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6]Jean Marigny.吸血鬼——暗夜里寻找生命[M].吴岳添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

[7]王晓姝.从拜伦、斯托克到赖斯笔下的吸血鬼意象的文学嬗变[J].外国语文(双月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8):30-33.

作者:刘莹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克劳迪库拉路易
静默的掌声
臭臭的路易
Who is your favorite Halloween character?谁是你最爱的万圣节角色?
男子连续两次大难不死买了张彩票中3000多万
大城市里的小象
真情本无语
每个小孩都能说出天使一样的句子
克劳迪娅·希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