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 L1壳蛋白检测联合细胞学、HPV检测诊治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

2015-07-25 06:47梁武凤王世进华方方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河南新乡45300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变

刘 越,梁武凤*,王世进,杨 君,华方方(. 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河南 新乡 45300)

HPV L1壳蛋白检测联合细胞学、HPV检测诊治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

刘 越1,梁武凤2*,王世进2,杨 君2,华方方2
(1. 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2.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河南 新乡 453100)

【摘要】目的 探讨HPV L1壳蛋白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因体检或发现宫颈异常就诊的符合入组条件的女性1052例,进行TCT筛查、HPV分型检测,对一项或两项结果异常者进行子宫颈组织活检术,并对TCT结果异常患者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HPV L1壳蛋白的表达。结果 156例TCT结果异常中,意义未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的HR-HPV阳性率,分别为19.1%(13/68)、35.3%(18/51)、77.8% (21/27)、100%(10/10)。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异常结果中ASCUS、LSIL、HSIL、SCC在病理组织学CIN及以上阳性率分别为54.4%(37/68),60.8%(31/51),85.2% (23/27),100%(10/10)。各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组织病理学诊断病变级别越高,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结论 TCT和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必不可少。HPV L1壳蛋白检测可以预测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趋势。三者联合应用可以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对病变进展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HPV L1壳蛋白;TCT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HPV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前提。宫颈癌是由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浸润癌-浸润癌这个量变到质变过程发展而来。因此,早期检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早期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TCT和HPV分型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1]。近几年相关研究表明,HPV L1壳蛋白检测可以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发展趋势[2]。本研究将薄层细胞学检查、HPV分型及HPV L1壳蛋白检测三者联合应用,将其结果对比分析,探讨其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2014年7月~2015年6月因体检或发现宫颈异常的女性患者10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怀疑宫颈癌病变者;性生活史≥3年;排除有宫颈术史者、子宫切除者、肿瘤者、妊娠妇女和产后≤6个月者。患者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1.7±10.7)岁。

1.2 方法

1.2.1 薄层细胞学检查

常规收集宫颈口及颈管的脱落上皮细胞送检,制作液基薄层细胞片2张。1张采用全自动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另一张用于HPV L1壳蛋白检测。细胞学诊断采用2001年国际癌症协会(NCI)推荐的TBS分级系统进行诊断分为:正常细胞(NILN),意义未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由两名资深病理科专家读片。

1.2.2 HPV分型检测

采用深圳亚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23型)检测试剂盒,可以检测出23种HPV亚型(包括18种高危型及5种低危型)。确定能稳定检出的HPV病原体最低检测限为1.0×103copies/mL。结果按膜条上HPV亚型分布的相应着色位点进行判读。操作步骤由检验科医师严格指导下完成。

1.2.3 HPV L1壳蛋白检测

先将液基薄层细胞片放入96%乙醇中固定,然后采用美国Advance公司生产的赛泰-细胞/组织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此检测以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和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能识别HPV病毒28种亚型的壳蛋白。具体操作严格按公司提供的操作指南进行。HPV L1壳蛋白为核蛋白质,细胞核呈红色染色为特异性阳性染色,如出现≥1个被红染的细胞核即可诊断HPV L1壳蛋白阳性。

1.2.4 病理组织学诊断

经患者知情同意,至少1项结果异常者行子宫颈活检术。根据细胞异型性的程度和范围分为:正常或慢性炎症、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Ⅰ)、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Ⅱ)、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CINⅢ)、宫颈鳞癌(SCC)。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细胞学检查结果与HPV分型比较

156例TCT结果异常患者中,其中ASCUS、LSIL、HSIL、SCC的HR-HPV阳性率,分别为19.1%(13/68)、35.3%(18/51)、77.8%(21/27)、100%(10/10)。随着TCT级别越高,HR-HPV阳性率越高。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HPV阳性主要见于低度宫颈病变。见表1。

表1 TCT检测结果与HPV分型比较 [n(%)]

2.2 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比较

受检妇女共1052例,其中896例患者检查结果为无宫颈上皮内瘤变及良性病变,占85.2%;156例患者为TCT结果异常,占14.8%。在TCT异常结果中ASCUS、LSIL、HSIL、SCC在病理组织学CIN及以上阳性率分别为54.4%(37/68),60.8%(31/51),85.2%(23/27),100%(10/10)。各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细胞学级别越高,TCT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越符合。见表2。

表2 TCT检测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比较

2.3 HPV L1壳蛋白表达情况与组织病理学比较

在不同病理组织学结果中,HPV L1壳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8.2%(32/55)、61.2%(30/49)、25.7%(9/35)、12.5%(1/8)、0(0/9)。其中正常/炎症组与CINⅠ组、SCC组之间的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与CINⅡ/Ⅲ组、SCC组之间的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无HPV L1壳蛋白表达。随着组织病理学诊断病变级别越高,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见表3。

表3 HPV L1壳蛋白在各级别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 [n(%)]

3 讨 论

宫颈癌是女性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3]。HPV是导致宫颈癌主要的致病因子。16~28岁年轻性活跃妇女HPV感染率最高(20%~40%)[4],但大多为一过性感染。在HPV感染后8~12个月后可发展为CIN,在经过8~10年可发展为宫颈癌[5]。国际上公认的宫颈癌筛查有两种方法,即宫颈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HPV检测。本研究中,156例TCT异常结果中ASCUS、LSIL在病理组织学CIN及以上阳性率分别为54.4%、60.8%,HSIL、SCC分别为85.2%、100%。可见,TCT检查可以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但其在宫颈低度病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

HPV病毒感染,可分为高危型(HR-HPV)和低危型(LR-HPV)。HR-HPV主要有HPV-16、HPV-18、HPV-31、HPV-33型等,LR-HPV主要有HPV-6、HPV-11、HPV-34、HPV-42型等。本组资料中显示,随着TCT级别越高,HR-HPV阳性率越高。这说明,在TCT检查基础上,同时进行HPV分型检测,能够浓缩高风险人群,并可根据分型检测结果预测受检者的发病风险,在宫颈疾病筛查中必不可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HPV病毒属于乳头瘤病毒科,是由DNA核心和蛋白衣壳组成,衣壳由主要(L1)和次要(L2)衣壳蛋白组成。HPV L1壳蛋白是HPV主要的衣壳蛋白。在宿主体内,HPV感染分为两个阶段,即复制和转化阶段。HPV L1壳蛋白阳性表明HPV病毒处于早期复制状态,同时可以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感染。当病毒整合到宿主DNA基因中,即处于转化阶段时,HPV L1壳蛋白表达呈阴性,此时机体免疫应答被减弱,异常细胞大量增殖导致未经治疗的病变进展到微浸润和浸润癌[6]。在本组资料中,HPV L1壳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着组织病理学诊断级别加重而呈下降趋势,各组级别之间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王伟[7]等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检测HPV L1壳蛋白表达可以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恶性发展的趋势及病变严重程度。因此,在TCT结果异常的基础上检测HPV L1壳蛋白,可以用于指导宫颈病变患者的分流管理及个体化治疗。

综上所述,TCT检查联合HPV分型检测能够浓缩高风险人群,HPV L1壳蛋白检测可以预测宫颈病变发展趋势和HPV病毒感染状态。三者联合应用,对于宫颈病变患者,可以依据检测结果进行更加合理的分流管理和个体化治疗。

参考文献

[1] Day PM,Kines RC,Thompson CD,et a1.In vivo mechanisms of vaccine-induced protection against HPV infection[J].Cell Host Microbe,2010,8(3):260-270.

[2] 郝 敏,卞美璐.人乳头瘤病毒L1蛋白功能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5):352-355.

[3] 宋晓霞,刘玉玲,杨晓等.HPV L1壳蛋白联合HPV分型、TCT检测技术对子宫颈病变进展风险的评估[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40(2):179-181.

[4] 乔友林.中国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子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疫苗预防前景[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0): 937-940.

[5] 王远行.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30):30-33.

[6] RODEN R,WU T C.How will HPV caccines affect cervicaI cancer?[J].Rev Cancer,2006,21(7):753-763.

[7] 王 伟,吴王飞,钱 宁,等.HPV阳性宫颈细胞学标本及活检组织中L1蛋白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9): 985-987.

本文编辑:吴 卫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5.12.079.03

作者简介:刘越(1989-),女,河南安阳人,医师,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妇科肿瘤

通讯作者:梁武凤,Tel:15137305669,E-mail:1026730394@qq.com

猜你喜欢
人乳头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比较研究
宫颈内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进展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观察
两种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治疗疗效观察
阴道镜下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分析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Gardasil和Cervarix的临床应用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
宫颈电环切术在治疗CINⅡ~Ⅲ级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