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对比研究

2015-07-25 06:47张庆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3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张庆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3)

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对比研究

张庆华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3)

【摘要】目的 对比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35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术前和术后诊断结果一致的患者,其术后病理分期和术前临床分期的三期符合率分别为88.24%、62.50%、60.00%,总符合率为78.18%。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和术前诊断性刮宫组织学分级的总符合率为64.55%,G1~G3期的诊断率分别为52.94%、70.00%、84.21%。结论 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的病理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医护人员在临床中需应用多项检查手段,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从而提高确诊率。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

作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诊断子宫内膜癌最普遍的方式是诊断性刮宫[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35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的病理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为(52.50±1.25)岁。其中,合并糖尿病32例(23.70%),合并慢性结肠炎24例(17.78%),合并卵巢囊肿27例(20.00),合并高血压30例(22.22%),合并高血脂22例(16.30%)。

1.2 方法

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病理分期、主要类型、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等。将1971年制定临床分期标准应用于术前分期中,将2000年颁布的手术病理分期标准应用于术后分期中[2]。

2 结 果

2.1 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类型

在1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前诊断性刮宫结果显示,确诊为子宫内膜癌110例,确诊率为81.48%(110/135);误诊25例,误诊率为18.52%(25/135)。

2.2 术后病理分期与术前临床分期对比

110例术前和术后诊断结果一致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和术前临床分期的三期符合率分别为88.24% (60/68)、62.50%(20/32)、60.00%(6/10),总符合率为78.18%(86/110)。见表1。

表1 对比术后病理分期与术前临床分期(n,%)

2.3 对比病理组织学分级和诊断性刮宫组织学分级

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和术前诊断性刮宫组织学分级的总符合率为64.55%(71/110),G1~G3期的诊断率分别为52.94%(27/51)、70.00%(28/40)、84.21%(16/19)。见表2。

表2 对比病理组织学分级和诊断性刮宫组织学分级(n,%)

3 讨 论

子宫内膜癌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发人群集中于绝经后的妇女,但近年来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其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异样排液以及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手术是治疗的最佳手段,若能尽早发现,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3]。

目前在临床上,确诊子宫内膜癌运用最为广泛方法的是诊断性刮宫。但该项诊断方式属于一种有创性检查,会引发出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而且诊断性刮宫是盲目性操作,针对偏僻的病症,很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而且不能完全将子宫内膜的病变情况反映出来,从而影响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率[4]。

由此看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对于有效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发生误诊的原因在于,部分临床医务人员对子宫内膜癌的认知有限,会将阴道出血的症状误认为是子宫肌瘤或者其他妇科病,从而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针对有阴道出血症状的患者,应当首先考虑到子宫内膜癌的可能[5]。在详细询问其既往病史后,应当实施诊断性刮宫以及宫腔镜检查等措施,避免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

经过本次的对比研究发现,在1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前诊断性刮宫结果显示,确诊为子宫内膜癌110例,确诊率为81.48%(110/135);误诊25例,误诊率为18.52% (25/135)。110例术前和术后诊断结果一致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其术后病理分期和术前临床分期的三期符合率分别为88.24%(60/68)、62.50%(20/32)、60.00%(6/10),总符合率为78.18%(86/110)。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和术前诊断性刮宫组织学分级的总符合率为64.55%(71/110),G1~G3期的诊断率分别为52.94%(27/51)、70.00% (28/40)、84.21%(16/19)。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的病理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应当应用多项检查手段,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从而提高确诊率。

参考文献

[1] 李末娟,钟培根,林环珠,等.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子宫内膜癌36例临床分析[J].癌症进展,2012,10(2):174-178.

[2] 吴琼蔚,谢晖亮,马成斌,等.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6):460-463.

[3] 池晓蓉,焦 蓉,盛雅倩,等.子宫内膜癌术前检查临床80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35):18-19.

[4] 王 岚.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及与腹腔冲洗液阳性的关系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5):394-396.

[5] 张 赟,吕耀凤,李 静,等.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学分类及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17):74-76.

本文编辑:吴玲丽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5.12.127.02

Endometrial carcinoma preoperative diagnostic curettage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contrast research

ZHANG Qing-hua
(Heilongjiang province mudanjiang cit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Heilongjiang Mudanjiang, 157013, China)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癌
p53蛋白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在子宫内膜癌中应用的临床价值
配对盒基因2和CD44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学阳性的临床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与动态增强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作用分析
腹腔镜在早期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
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方案化疗同步放疗治疗子宫内膜癌单发转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