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审题,让话题作文的写作事半功倍

2015-07-27 03:39李阳海
课外语文·中 2015年7期
关键词:原味衣着拟题

李阳海

作文的审题,是写作的基础,舍此,犹如无本之木,绝不可能长出奇花异草。想要做到构思的独特和立意的深刻,必须进行认真、细心的审题。话题作文的写作,关键就在于审题。所谓话题作文,就是根据一定的材料或提示语,为考生提供思考的范围和方向,并要求考生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写作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文常常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便于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

话题作文命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给出话题来作文。例如,2014年甘肃省庆阳市的话题“梦想”。另一种是先出示一段导引语或提示语,然后给出话题。例如,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的话题作文:

“点赞”,起源于各大社交网站的“赞”的功能。网民对网络上一个帖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的内容表示赞同、欣赏、支持或声援,可以点击一下帖子下面的“赞”图标。现在,“点赞”已流行开来,表示肯定、喜爱、赞美这一类意思。请以“点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那么,话题作文的审题有哪些技巧和方法呢?

话题材料、提示语的审读

面对“话题”前面的那一段文字材料,考生不要把它看成可有可无的东西,不要认为它与所给的话题没什么关系。这些文字材料,不但是引发考生思考的由头,点亮智慧的火花,激活灵感的春水,启发思路的源泉,而且也有提示作文拟题和选材、立意方向的重要作用。所以,动笔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的方方面面,理清话题与材料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契合点;还要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因为关键词语往往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找到了它,就找到了审题的钥匙,审题就有了依托。例如,2014年河北省的话题作文:

衣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衣着体现着人的个性、爱好、修养、追求……它的背后往往有着生动的故事,有着不同的理解。请以“这样的衣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在“这样的衣着”话题前面的那段文字材料,已经明确告诉考生衣着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密切”一词对关系做了明确的诠释。每个人的衣着不尽相同,这只是一个问题的表面现象,不同的衣着体现着人们不同的审美观点,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修养与追求等等。衣着的五颜六色的背后,体现出的是五彩缤纷的动人故事。例如《俗世奇人》中,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那是因为他自信“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他以这种特殊的衣着显示自己超凡出众的技艺。再如,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还曾被人疑心“扒手”。从他的衣着中,表现出的是一位治学严谨,在衣着上极不讲究,极其简朴的学者形象。

除此之外,还要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例如“个性、爱好、修养、追求”这些词语就是关键词语。还有“它的背后往往有着生动的故事,有着不同的理解”也是关键语句,其中“背后”指的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把握住了这些关键语句和关键词语,就不会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

再如201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作文题二:

原味指事物原有的味道。原味的事物是不加修饰的,原味的生活是平凡朴实的,原味的情感是无需伪装的……它值得我们品味,引发我们思考。请以“原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主立意;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

写此题,首先要分析题目的本义和它的比喻义及其引申义。原味的本义:指事物本来特有的、没有经过人为添加的味道,也就是我们说的原汁原味。以前我们所说的原味都是指那些原味的食物,但是现在很多新型的原味词语出现,例如:原味空气、原味内衣、原味高跟鞋、原味袜子等等都是如此。因此写此题,除了从事物的本义立意、选材之外,还要考虑导引语中的引申义、比喻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过“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感及其体验,所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那些真实的朴实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感悟与启迪;还可以写虚假的生活带给自己的危害和心灵上的创伤,不被虚荣心所累。

一般来说,提示语是命题者试图引导审题可能出现偏差的部分同学走出误区。因此,借提示语揣摩命题人的意图也是审题的关键。

例如,2014年甘肃省庆阳市题一:请以“善”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提示:“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一种传统美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善是一种社会正能量。善行者受人尊重和爱戴,不善者令人唾弃和厌恶。你的成长过程里,一定耳闻目睹过许多善人善举,你的生活经历中,也一定做过不少善事。

我们说命题者所作的“提示”是对考生选材、写作技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提示与导引,不是多余的,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话题的审读

主要是审清话题的内涵和外延,这是作文审题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它关系到作文的立意、选材和拟题等。例如,201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作文试题:

他失信了,你可以提醒他“言必行”。他沮丧了,你可以提醒他“不可夺其志”。他困惑了,你可以提醒他“走自己的路”。我受挫折了,我应该提醒自己“自己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我想逃遁了,我应该提醒自己“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容易的”。我要颓废了,我应该提醒自己“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提醒”真的那么重要吗?

请以“提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话题的审读,必须要审清话题的内涵和外延。提醒的本义是唤起忘掉的事或很难再想起的事;有时是通过告诫的方法引起的;从旁指点,引起注意。在实际生活中提醒的外延是很广的。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善意的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暗示都可以得到提醒。提醒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有些提醒给人以温暖,有些提醒给人以警觉,有些提醒给人以信心和勇气。提醒还可分为两种:有自己对别人的提醒,有自己对自己的提醒。生活中需要提醒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在挫折面前、在畏惧面前、在荣誉面前、在成功面前等等都需要及时提醒,提醒可以使你的人生少走弯路,尽快到达你设定的目标。

“话题”的审读,要抓准话题的核心,挖掘话题的内涵。具体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析词审题,理解内涵。“析词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所谓“析词法”,就是将题目以词语为单位进行划分,然后对每个词逐一分析。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全面深入思考的审题过程,包括词语的轻重范围、题目的体裁方向以及分析所产生的一些联想。

例如,《少年风采》这个话题,可以用“析词法”来审题,理解题目的内涵。写作这个话题要抓住关键词“风采”,它是写好此题的发力点。风采:风度、神采,多指美好的举止态度。风者,仪也,乃人之神韵;采者,像也,乃人之颜色也。综合起来是指人的精神外貌和实际外貌,这里当然要更多地考虑人的精神气质,在精神层面着力才能给人以更强的感染力,才能感动人。“少年”这个定语,对驾驭题目有定力的考生来说,就是对自身的回顾,写亲身经历和感悟;把握不住题目的考生有可能把眼光放出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总之,只要是“少年”就在题目范围之内。

还如,话题作文《悄悄地提醒》,“悄悄”是形容声音很轻,“提醒”是从旁指点、促使注意。行文时一定要写出“提醒”的原因,经过“提醒”产生了怎样的改变和收获等。同时,“提醒”的内容非常广泛,只要是正当的、合理的、有必要的,都可以选择,如大自然对人类的不友好行为的无声控诉,朋友对自己生活、学习上默默的关爱与帮助,父母、老师给予自己的呵护、指导和启迪,还可以是自己对他人在细节方面的提示、劝导,等等。总之,“提醒”的时候一定是“悄悄地”,而非大呼小叫;“提醒”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提醒”是友善的体现,不是恶意的呵斥;“提醒”可以是指努力的方向、应该规避的问题,促使对方增强明辨是非、正误、善恶的能力……

2.借助联想,由此及彼。此种方法是由文题或材料生发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地推断思考,追求新发现,获得新观点。

例如,话题作文《深处》,要写好这个题目,考生一定要借助题目前的导引语或提示语,对生活进行生发联想,才能把文章写到“深处”。(附提示语: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深处”指的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层次的思考、解读和感悟,要挖掘出“深处”的“宝藏”,领悟生活的真谛。考生可以着眼于自然,写出大自然的深层奥秘;可以着眼于情感,从生活故事中发掘出真挚的友谊;可以着眼于文化,写一次阅读、写作的经历,质朴文字的深处是丰厚的意蕴。再如,话题《微笑的味道》,提示语中的“回味无穷”一词,是引出题目“微笑的味道”最关键的词,此题的重心当然应该是在“微笑”上,但是,不能够一味地写“微笑”,因为,后面还有一个关键词“味道”。这也是此题的难点所在,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通感的修辞方法,微笑本来是让人从视觉上感觉出来的,却要从味觉的角度来写。所以,考生在确立文章的立意时,应该有个思维的联想与转换,从微笑联想到自己喜欢又最熟悉的味道。

话题要求的审读

“要求”是话题作文的规则,考生一定要根据要求去写。如有的话题作文明确规定不准用话题作为文章的题目,或者自拟一个含有话题在内的标题,你必须按要求去做。“文体自选”是告诉考生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展示自己特长的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不得少于600字”,一定写足,否则要扣分。“不得抄袭”、“不得克隆”,要求考生自己独立创作,阅卷老师如果发现是抄袭的或是有克隆的痕迹,定会打到低分之列。

审题后的恰当拟题

俗语说,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可见,拟出一个亮丽的题目,无异于掌握了开启写作灵感之门的钥匙。凡此种种,题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话题作文的命题,与全命题作文的命题有很多相似之处,它的不同之处是,话题作文命题的前提是在审题的基础上再命题的,这样的命题往往具有立意新颖、深刻、高远、有哲理、有文学色彩等特点。话题作文拟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所给的题目,参照方法拟题最佳立意的文题来。拟题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引用、化用诗词、格言、歌词、俗语等巧拟题。诗文、格言、成语、俗语、歌词等由于语言凝练、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可以化用或引用之。

2.借助修辞巧拟题。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能使文题形象生动,摇曳多姿,含义隽永,有很强的感染力,增强了阅读的情趣,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3.用逆向思维巧拟题。逆向思维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能够对“常规”的现象作“超常”或“反常”的思考,因而能使文章的立意跳出思维定势的窠臼,赋予概念以新的含义,文章也就能够趣味横溢,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4.添加成分法。就是在话题或话题中心词的前后加上修饰、限制的成分,构成作文的题目。这种方法运用得最多。

下面以2014年各地区中考话题作文题目为例,具体谈谈如何拟题,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2014年河北省)“这样的衣着”。根据以上方法可以拟出如下文题:“大地衣着记”“华丽的衣着,美丽的人生”“衣着里的母爱”“衣着的味道”“衣着与修养”“衣着现形记”“着衣怪癖”“一袭校服,满心回忆”“衣着的故事”“滑稽的衣着”等。

2.(201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贵州省毕节市)“味道”。可以拟出下列文题:“咀嚼生活的味道”“上当受骗的味道”“妈妈唠叨的味道”“和谐的味道”“挨骂的味道”“善举的味道”“上课罚站的味道”“抄袭作业的味道”“倾听的味道”“阳光的味道”“后悔的味道”“夺得冠军的味道”“被人冤枉的味道”“诚信的味道”“幸福的味道”“给自己一个拥抱的味道”“温暖的味道”“牵手的味道”“过年的味道”“寒冷的味道”“成功的味道”“吃苦的味道”“放弃的味道”“思乡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成熟的味道”“长大的味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理解的味道”等。

3.(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点赞”。可以拟出下列文题:“为青春点赞”“为梦想点赞”“为英雄点赞”“为自强、自立点赞”“为微笑点赞”“为汉语点赞”“为乡村最美医生点赞”“为最美村官点赞”“为战胜自己点赞”“为最后一名点赞”“为妈妈的唠叨点赞”“为强力反腐点赞”“为揪出大老虎点赞”“为法治中国点赞”等。

4.(2014年辽宁省阜新市)“珍惜”。可以拟出下列文题:“学会珍惜,便是走向成熟”“学会珍惜每一份缘”“学会珍惜每一份爱”“学会珍惜每一份情”“珍惜弱点”“珍惜有效期限”“珍惜起点”“珍惜失败”“珍惜成功”“珍惜时间”“珍惜友谊”“珍惜相聚”“珍惜昨天”“珍惜坎坷”“珍惜亲情”“珍惜拥有”等。

5.(2014年辽宁省沈阳市)“传承”。可以拟出下列文题:“传承美德”“传承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传承孝道”“传承家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善举”“传承文明”“传承友谊”“传承的价值”“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承与发展”等。

总之,考生不管采用哪种方法给话题作文拟题,都应该做到醒目、凝练、新鲜、别致,能够传文章之情,达文章之意。要想做到这些,一是考生平时多留心体会话题作文优秀文章的题目,反复地揣摩、比较、分析其妙处;二是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果能这样坚持下去,相信你一定会悟出拟题之“道”的,一定能够在考场上拟出令人赞叹的标题来。

猜你喜欢
原味衣着拟题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原味天下:筑梦电商 服务“三农”
初中原味英语阅读实践探究
初中原味英语阅读实践探究
抓住身份,写好人物衣着
原味·秭归端午
画外音大蜗牛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高考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觑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例谈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
可爱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