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照亮明天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2015-07-28 07:32
时事报告(职教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胜利抗战日本



时事开讲

让历史照亮明天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新闻故事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面对残暴猖狂的日本法西斯,中华儿女从没有被压倒。“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历史记录下无数可歌可泣、惨烈悲壮的故事。

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在率部对敌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面对敌人百般威逼利诱,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日军记载赵尚志“一直睨视审讯官,置刀枪痛苦于不顾,显示无愧于匪中魁首之尊严而终于往生”,最后被残暴的日寇割下了头颅。

1935 年冬天,巾帼英雄、女共产党员赵一曼不幸被捕。开始,日寇企图收买、引诱她投降,赵一曼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敌人对她进行了严刑拷问,采用几十种酷刑妄想迫使赵一曼开口,但仍然没有动摇她的意志。她坚定地说:“进行反满抗日并宣传其主义,就是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

中国远征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奉命固守同古,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

即使是中国的普通民众,在对敌斗争中也表现出不惧生死、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冀中敌后深南县王家铺村,在一次敌人“扫荡”中,日军抓了20多名村民,威逼他们说出八路军的隐蔽处。但他们宁死不屈,守口如瓶。敌人一连杀掉14人,也没有一个人说出实情。像这样的抗日群众又何止20人,正是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汇成了淹没日寇的汪洋大海。

时事播报

特殊的时间节点重温历史

2015年5月的莫斯科红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在那里举行。乐曲雄壮,战旗飘扬,俄罗斯受阅部队步伐铿锵,中国、印度、独联体国家等的方队一一通过红场,共同接受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的检阅。

多年来,在法国小城阿罗芒什,每年的6月6日都会举行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人们戎装相聚,重现“最长的一日”用鲜血凝成的和平;每年的7月4日是美国独立日,当天的阅兵方阵中,走上反法西斯战场的士兵享受着人们最崇高的致敬;在每年11月11日的伦敦阵亡将士纪念日当天,二战时服役的轰炸机飞过阵亡将士纪念碑,投下数以百万计的鲜花……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举行阅兵和盛大活动,已经成为欧美很多国家的传统,在特殊的时间节点重温历史,展示的是捍卫正义的力量,表达的是各国人民祈望和平的心愿。

201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庆典。习近平主席与来自世界约2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红场阅兵仪式。

中国将首次举行抗战胜利日阅兵仪式

2015年9月3日,中国与其他战胜国一样,也将沿用这一国际惯例,首次举行抗战胜利日阅兵仪式,纪念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庆祝属于正义的胜利。那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那个“神州尚有英雄在,堪笑法西意气浮”的民族,那个“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东方主战场,不仅应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中光辉永存,也应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记忆中忠魂永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纪念抗战胜利举行阅兵,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要表达的是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国家立场,共同维护国际公理和国际正义的坚定意志,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的坚强决心。

重点学习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灭绝人性、丧心病狂,各种残暴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残暴、最丑陋的黑暗一页。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及奸淫掳掠的暴行……无不记录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欠下的一笔笔血债。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达到迅速灭亡中国的目的,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日军用尽了惨无人道的杀人方法,例如:砍头、劈脑、切腹、挖心、水溺、火烧、砍去四肢,等等,无所不用其极。更有甚者,日军还展开了骇人听闻的“杀人竞赛”。据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向井(敏明)少尉与野田(毅)少尉举行杀人的友谊比赛,谁先杀死100个中国人就算赢了锦标,在(12月12日)他俩碰头的时候,向井杀了106个,野田杀了105个,两个人拿着缺了口的军刀相对大笑。”这两人竟成为日本的“英雄”而被大肆宣传报道。

日军还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在中国土地上研制和使用生化武器作战,大量残杀中国军民;为解决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问题,大规模强征中国劳工到日本做苦役;在中国各地设立大量“慰安所”,强迫中国和朝鲜等国妇女充当日军的性奴隶。侵华日军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无数家庭流离失所,骨肉分离,遭受难以弥合的伤痛。

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在抗战中共牺牲3500余万军民,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8%。按1937年比值计算,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相当于国民党政府277年的财政收入、26年的工业总产值,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索要赔款总数额的数十倍,间接经济损失更是超过5000亿美元。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同奋起御侮的人民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都为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始终摆脱不了屡战屡败的命运。国力、军力落后固然是客观事实,但要害的问题还在于中国的“一盘散沙”。正如毛泽东所说:“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实现了近代以来不曾有过的全民族共同抗敌的新局面。

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一名少先队员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资料卡片

“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还叫中国吗?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指抗日到底)不会动摇。”

——1940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被叛徒出卖,只身苦战。在弹尽粮绝之际,有人言降,他作出上述回答。

坚持实行持久战战略 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要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强国,必须实行弱国打败强国的战争指导方略。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发表《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令人信服地得出中国不会灭亡,也不能速胜,只要经过艰苦持久的抗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结论。

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是弱者同强者的较量。基于对中日双方优劣短长的分析,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四大敌后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创造出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一系列巧妙战法,有效地牵制和歼灭了大量日军。

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建立了陕甘宁区、晋察冀区等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抗日根据地成为长期支持游击战争的坚强阵地和全国抗战的重要堡垒。

发挥模范表率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不朽的民族之魂,表现出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资料卡片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国首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率先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点燃了世界法西斯对外侵略战争的第一把战火。中国人民高举反法西斯侵略的旗帜,奋起抵抗,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至战争在欧洲爆发时,中国已独立进行了8年的抗战;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中国独立抗战则已持续了10年之久。

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期间,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400余万人,战线长1800多公里,战火遍及中国10多个省区,战区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被卷入战争的中国人口达4亿之多。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抗击,先后进行了淞沪、平型关、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歼灭日军44万余人,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至1938年10月,日本速战速决战略彻底破产,中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此时,中国战场牵制的日本兵力已达32个师团、2个舰队和28个航空中队,分别占其陆军总数的94%、海军的2/3和航空兵力量的60%。

中国的持久抗战制约着日本的“北进”和“南进” 中国的持久抗战,遏止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牵制和推迟了日本进攻南洋的南进步伐,致使日军被迫背着中国战场的沉重包袱南进,从而粉碎了日本与德、意法西斯会师中东和西伯利亚、称霸全球的战略图谋。中国抗战虽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但仍毅然派出远征军开赴缅甸,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中国在入缅援英作战中,先后投入30余万兵力,在3年多时间里共歼灭日军6万余人,挽救了盟军在东南亚战场的危局。

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早在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夕,毛泽东就提出中、英、美、法、苏五国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的主张。1942年元旦,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郑重表示:签字国保证使用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共同对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各国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分析解读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贾秀东认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就是要汲取二战的深刻教训,人类浩劫不容重演;坚持正确的二战史观,二战历史不容篡改。“面向未来”,应做到“三要三不要”:要和平,不要冲突;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零和。归结到底,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只能带给人类隔绝、对抗;穷兵黩武、强权独霸只能把人类引向对立、冲突;赢者通吃、零和博弈只能导致人类两败俱伤。

权威声音

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

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

国虽大,好战必亡。

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习近平总书记论和平

二战历史不容歪曲

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员郁志荣认为,日本极右翼分子全面否认殖民统治和侵略历史、修改教科书、否认日军强征慰安妇、质疑南京大屠杀,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言行更是屡见不鲜。极右翼分子企图一举推翻战后国际秩序和抢夺二战成果的暗流涌动,作为侵略战争的发起国又是战败国的日本不断为自己脸上涂脂抹粉,装扮成无辜的样子,甚至还想把加害国说成受害国以博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日本右翼政客公然在历史观、战争观上挑战人类共同的底线,值得各国人民警惕。

北京市商业学校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

中国未来仍需四个坚定不移

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薛庆超认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指出的,在前进的征程上必须做到“四个坚定不移”。

一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1840年以来特别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对其他救国途径的尝试全部碰壁之后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

二是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近代以后中国落后挨打、受人欺辱的历史教训刻骨铭心。一个民族只有自强,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最终靠的是发展。

三是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近代中国由盛到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因循守旧,畏惧变革、抱残守缺,跟不上世界发展潮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四是必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也历来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到了列强长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国人民从中学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

课堂讨论

1.我国为何要高规格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2.与日本相比,为什么德国能彻底反省二战罪行?

课外活动

1.为了纪念二战胜利,一些战胜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查一查主要有哪些?

2.二战结束后,同盟国在东京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进行了著名的“东京审判”,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时事评说

材料一:第十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民众对日本“印象不好”和“印象相对不好”的比例达86.8%,而日本民众对华印象进一步恶化,认为“不好”和“相对不好”的比例高达93.0%。

材料二:安倍晋三公然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千方百计推行修改“和平宪法”。在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日军慰安妇的内容消失殆尽,南京大屠杀事件中30万被杀害的中国人也不见踪迹,仅剩下一句“牺牲人数众多”。

结合本章所学内容及上述材料,谈一谈应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猜你喜欢
胜利抗战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坚持就是胜利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