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选择差异的我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2015-07-30 02:33张月玲等
软科学 2015年7期

张月玲等

摘要:基于随机前沿分析的地区增长收敛研究普遍假设中国所有区域生产函数相同,忽视不同区域受自身要素禀赋制约而选择适宜技术以实现经济增长。利用我国1996~2011年29省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异质性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并解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结果发现:一、异质技术前沿下区域TF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更契合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二、东部TFP增长呈稳中有降的“下台阶型”变化,中部呈稳中有升的“上台阶型”增长,西部则呈持续的“锯齿型”波动;三、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东西部技术选择存在欠适宜性。

关键词:适宜技术选择;随机前沿模型;TFP增长率分解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

Analysis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Rooted in Different Technology Selection among China's Regions

ZHANG Yue-ling, YE A-zhong, WU Ji-gui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16)

Abstract: The existing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literature on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 often assumes all provinces in China have the same production func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different production models using panel data of 29 provinces during 1996-2011, and then decomposes TFP growth. Results: one, the TFP trends from different frontier models are more in line with non-balance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wo, the Eastern TFP has “down step” change, the Central, a steadily increasing “on stage”; while the western is continued wave of "zigzag"; diseconomies of scale has been the biggest constraints in each TFP; three, compared to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technology selec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is less feasible.

Keywords: appropriate technology selection;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TFP decomposition

引言

经济增长是资本、劳动、技术、体制诸要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任何单独要素都不可能总是对经济增长产生单方向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而是各个增长要素协同地非线性地作用于经济增长[1]。以Basu和Weil[2]、Los和Timmer[3]、Acemoglu和Zilibotti[4]为代表的适宜技术理论强调,经济体在既定时期的技术选择受自身资源禀赋数量及质量约束。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技术利用效率低下而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生产率差异,是因为其技术引进与本国要素禀赋不匹配。林毅夫[5]的技术选择假说则指出,一个国家最适宜的技术结构内生决定于这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因而更关注政府推行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否充分发挥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实践表明:技术选择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技术选择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绩效。

然而,基于随机前沿分析研究地区增长收敛的文献,普遍假设中国所有区域生产函数相同,忽视不同区域受自身要素禀赋制约而选择适宜技术以实现经济增长。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地区之间要素禀赋分布差异明显,面对多元而异质的要素结构匹配,技术选择也必然是多样的。对于资本充裕的地区而言,资本节约型的前沿技术并非最优选择,同样,劳动节约型前沿技术也未必适合具有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地区,受制于本身资源禀赋条件,各地区技术选择必然存在差异。张月玲和叶阿忠[6]从要素替代弹性分析视角,发现我国区域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匹配存在差异。李胜文等[7]在假定三大区域具有相同和相异前沿生产函数两种情况下,对比分析区域技术效率差异。结果发现不同假设下的区域技术效率水平发生了大逆转。同质性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假设实际上将生产过程中的要素协同作用方式进行了趋同化处理,模糊了区域经济结构差异,既无从有效区分区域经济生产本质差异,还可能给TFP度量带来较大偏差。

区别于既有SFA框架内的地区增长差异研究,一是,普遍假设各区域具有相同的前沿生产函数。本文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函数,以有效甄别生产过程中要素协同方式的区域差异;二是,普遍未对设定函数形式的适宜性加以检验。为避免函数先验设定带来的偏差,本文预先设定多种函数形式,以似然比检验筛选出最为适当的函数模型;三是,普遍将劳动投入作同质化处理。本文细分劳动为非技能和技能劳动投入,以关注劳动异质性分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

1.2 指标选择与模型估计

(1)地区生产总值(GDP)采用1952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生产总值。利用《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以1952年为基期的各省生产总值指数和1952年当年价生产总值得到各省不变价生产总值。(2)资本存量(K)测算采用永续盘存法,指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省资本折旧率统一取10.96%。(3)非技能劳动(L)和技能劳动(H)按《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各省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比例”区分为技能和非技能劳动。以就业人员中的未上学和小学教育程度二者所占比例之和表示非技能劳动比例,初中、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所占比例之和为技能劳动比例。

采用FRONT4.1筛选三大区域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检验结果见表1,计量回归结果见表2。

由表2,区域及全国生产前沿模型中 和 值显著地不为0,表明应该选用随机前沿函数分析投入产出。东、中、西部技术无效率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存在差异,分别为99.9%、99.6%和62.4%。从技术效率平均水平看,东、中、西部依次为0.515、0.779、0.746,较之同质前沿下的全国技术效率0.424,显然低估了中西部效率水平。基于区域同质前沿生产函数假设而解读区域发展差异必然存在偏颇。

1 结果分析及讨论

由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回归结果,利用公式(3)~(7)计算得到两种不同假设下的区域TFP增长率及其分解项,见表3。

1.1 不同假定下区域TFP增长率变化差异

在同质前沿生产函数下(见表3),从TFP增长率的分解项来看,东部技术效率远大于中西部,这和诸多采用同样方法考察地区生产效率差异的文献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三大区域规模效应年均增长率相差不大,并非区域TFP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但规模不经济却已成为各自TFP增长的最大掣肘因素。

从TFP增长率变化趋势看(图1),中部TFP增长率基本处于领先地位,其次是西部,东部除个别年份外始终最小。区域TFP增长率差异主要由生产效率变化决定,其次是技术进步率,规模效应变化相差不大。

在异质前沿生产函数下,东中西部TFP增长率变化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图2)。东部TFP增长率徐缓下滑,中部TFP增长率则平稳上行,只有西部仍呈锯齿形波动。东、中部经济增长质量较为稳定,西部则起伏较为剧烈,这些更凸显出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特征。

尽管各区域因技术选择不同而致使TFP增长率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但是,异质生产前沿下的TFP增长率却仍保持着与同质前沿技术下相同的TFP增长率排名次序,即中部TFP增长率依然领先于东西部地区。可见,异质随机前沿下的TFP增长率变化不仅更切近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现实,而且异质前沿生产函数所揭示的要素协同作用方式差异更有助于我们甄别区域经济生产的本质差异。

1.1 异质性技术前沿下区域生产函数差异

异质前沿生产函数显示各区域生产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第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函数截距项显示,东部增长起点高于中部高于西部。第二,要素协同作用方式不同。要素二次项表明,东、西部经济增长更多得益于增量要素规模投入;而中部则更多地得益于不同要素交互影响的增长效应。第三,技术进步偏向不同。东部技术进步与技能交互项显示二者呈替代关系,中西部技术进步和技能劳动则为互补关系,这意味着东部技术与技能结构并不匹配,中西部则存在一定程度的适配。这些差别显然源自于区域技术选择差异,而技术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因此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密不可分。

区域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的动态适配性决定了区域TF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正是由于忽视了区域间技术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才导致同质生产前沿下三大区域TFP增长率大同小异的锯齿型变化趋势。同质前沿技术模型将不同区域要素协同作用方式强行同一化处理,模糊区域要素结构匹配差异,因而扭曲了TFP增长率的真实变化趋势;异质前沿技术模型则充分考虑了要素禀赋结构约束下的区域技术选择差异,因而TFP增长率变化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1.2 异质性技术前沿下区域TFP增长率差异

首先,东部TFP增长率呈稳中有降的阶梯型变化,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的动态适配性在逐渐下降。东部倚恃充裕的资本和丰富的劳动资源优势,倾向于要素规模投入而忽视不同要素间的协同增长效应。大量中西部剩余劳动力的涌入激励企业依赖低成本竞争而忽视人力资本积累进行生产规模化扩张,造成产业结构低端锁定,技术与技能结构不匹配,弱化了人力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驱动作用。

其次,中部TFP增长率呈稳中有升的阶梯型变化,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的动态适配性在逐渐提高。资金投入匮乏一直是中部经济发展的硬伤,但前沿生产函数中资本与非技能劳动、非技能与技能劳动、技能劳动与技术进步两两互补的协同增长效应形成一良性循环链条推动中部崛起。

最后,西部TFP增长率呈锯齿型波动,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尚缺乏动态适配性。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且地区之间差异巨大,虽得益于要素规模投入,但要素禀赋质量差异大而协同效应较小,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敏感。

2 主要结论与启示

基于区域同质和异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构建,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假定下的区域TFP增长率变化差异。正是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的动态匹配差异决定了三大区域各自不同的TFP增长率变化走势。主要结论与启示有:

第一,基于技术选择差异的区域前沿生产函数显著不同。无论经济发展阶段还是技术水平都呈现东、中、西阶梯状分布,更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特征;而且各区域生产过程中的要素协同作用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规模投入,而中部则更多地得益于不同要素之间的协同增长效应。

经济增长源泉不仅包括要素投入数量引致的外延扩大再生产,还包括要素使用效率提高带来的内涵扩大再生产,以及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协同增长效应。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投入数量驱动向要素使用效率驱动型转变,要素之间的协同方式尤其是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的动态适配性对区域集约型经济增长无疑具有决定性影响。

第二,基于技术选择差异的区域TFP增长率变化趋势截然不同。东部TFP增长率稳中有降,中部稳中有升,西部则呈锯齿型波动。中西部技术水平较低因而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技术进步率明显大于东部;虽然规模效率不经济并非区域差异主导动力,却已成为各区域TFP增长的最大掣肘因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应该只是强调弥合区域TFP增长率差距的关键在于提高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的权宜之计,由人口流动、产业转移及城市化推动的生产要素空间尺度上的优化配置已提上日程,不容小觑区域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动态匹配过程中规模效应变动对TFP增长率的影响。

第三,区域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的动态匹配适宜性决定了TFP增长率变化走势。东部TFP增长率稳中有降的“下台阶型”变化趋势表明:东部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的动态适配性在逐渐下降;中部稳中有升的“上台阶型”变化走势显示:中部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的动态适配性在逐渐提高;西部持续波动的“锯齿型”变化态势隐含着:西部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尚缺乏适度匹配。

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的动态适配性不仅仅要求各区域应在本身资源禀赋约束下,选择那些最能够发挥自身生产潜力、与现有生产水平、技术吸收能力相匹配的技术以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更重要的是,依据要素赖以发挥作用的技术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强化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之间的动态适配性。

充分利用地区发展差异,加强区域合作以提升区域优势互补能力。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差异,合理引导生产要素区际流动,既要避免要素拥塞形成生产能力闲置,又要防止缺乏投资吸引力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从区域发展现实出发,充分利用地区之间的资源多元性、结构多元性及技术多元性特点,分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提升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的动态适配性,通过区域资源合作和技术合作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云鹤,刘涛,舒元.协调改善、知识增进与经济持续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4,3(4):889-904.

[2] Basu, Susanto and David N.Weil, “Appropriate Technology and Growth.”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1025-1054.

[3] Los, B. and Timmer, M. P.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Explanation of Productivity Growth Differentials: An Empirical Approach”,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5, 77:517-531.

[4] Acemoglu, D. and Ziibotti, F.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1, 116 (2): 563-606.

[5] 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6,5(4):985-1006.

[6] 张月玲,叶阿忠.中国区域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匹配差异:1996-2010[J],财经研究,2013(12):100-114.

[7] 李胜文,李大胜.中西部效率低于东部吗?-基于技术集差异和共同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3,12(3):777-798.

[8] Battese, G. and Coelli, T. “A model of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or Panel Data.” Empirical Economics, 1995,Vol 20: 32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