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术中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评价

2015-07-31 23:36陈康福
当代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腰麻优良率硬膜外

陈康福

子宫切除术中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评价

陈康福

目的 对子宫切除术中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进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对照组患者仅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麻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具有镇痛效果好、起效快以及安全性高的优点,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子宫切除术;全麻;腰硬联合麻醉;并发症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是临床中新型的一种椎管内麻醉技术,不仅能够将腰麻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完全松弛肌肉,而且能够经硬膜外导管注药,扩大麻醉平面,延长麻醉时间,给患者术后镇痛提供较大便利[1]。本研究对33例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取得较好麻醉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于都人民医院进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ASA分级均为Ⅰ~Ⅲ级。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其中,观察组:年龄33~50岁,平均年龄(40.1±6.4)岁;体质量45~75 kg,平均体质量(65.0±4.3)kg。对照组:年龄34~51岁,平均年龄(40.3±6.5)岁;体质量46~76 kg,平均体质量(65.2±4.5)kg;排除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使用激素的患者。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半小时,对2组患者均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和5 mg咪唑安定。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对L2~3穿刺点进行穿刺,成功穿刺后朝头部置管3 cm,并注入2%的盐酸利多卡因3 mL,根据麻醉平面与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增加注入量,最多增至15 mL;观察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在L2~3间隙运用硬膜外联合穿刺针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穿刺后,运用25 G腰穿针穿破硬脊膜,将针芯拔出,如流出脑脊液后,在腰穿针内注入0.75%的布比卡因1.5 mL与10%的葡萄糖1 mL,按照0.1 mL/s的速度注入,拔出穿刺针后,经硬膜外向头置管3 cm,运用体位法对麻醉平面进行调整,控制麻醉平面于T6~8,对麻醉平面进行严密监测,如效果不好,那么追加2%的盐酸利多卡因,进而有效实现麻醉效果。术中,2组患者均给予鼻导管吸氧,如有必要,对患者静脉推注10 mg麻黄素,进而有效改善血压状况。

1.3 观察指标[2]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平面达T6时间、阻滞显效时间、局麻药物使用量、麻醉达最高平面时间、肌松满意度、镇痛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

1.4 镇痛效果评定标准[3](1)优:患者无痛感,且不需要应用辅助药物;(2)良:患者能够忍受疼痛,但不需要应用辅助药物;(3)差:患者不易忍受疼痛,需要改变麻醉方式或者加深麻醉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各项麻醉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局麻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平面达T6时间、阻滞显效时间、麻醉达最高平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松满意度和镇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优29例,良4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优19例,良5例,差8例,优良率为7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2例发生恶心、呕吐,3例出现头痛,1例发生低血压,2例腰背痛,并发症率为24.2%;对照组患者4例发生恶心、呕吐,2例出现头痛,3例发生低血压,2例腰背痛,并发症率为31.3%;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切除术主要对下腹部、盆腔部位进行操作,因此,对肌肉松弛程度、镇痛效果以及阻滞范围大小等具有较高要求。特别是要求麻醉平面要达到T6~8,才能够松弛腹肌,使肠管塌陷,并防止发生恶心、疼痛、鼓肠等不良反应[4]。以往子宫切除术主要在术中、术后实施单纯硬膜外麻醉,但用药剂量比较大,且阻滞平面多处于T8~L4范围内,不能完全阻滞,导致出现内脏牵拉反应[5]。腰硬联合麻醉将腰麻、硬膜外麻醉优点互相融合,起效较快,肌肉松弛满意,且能够获得显著麻醉效果,有效完善骶神经阻滞,并减少局麻药物应用剂量,不会给呼吸循环系统带来较大干扰;另外,其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如麻醉平面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或者术中麻醉平面下降,减退肌肉松弛作用,那么能够在预先留置好的硬膜外导管位置追加局麻药物进行衔接,进而能够有效降低寒战等并发症;此外,还能够控制麻醉平面于T6以下,进而能够缓解给呼吸循环系统造成的抑制,并避免降低血压[6-7]。麻醉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8]。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仅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的局麻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平面达T6时间、阻滞显效时间、麻醉达最高平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松满意度和镇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具有镇痛效果好、起效快以及安全性高的优点,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

表1 2组患者的各项麻醉指标对比(x±s)

[1] 谭凤翠.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101-102.

[2] 邱平洋,张鑫,任路,等.评价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10(9):189.

[3] 张晓佳,纪钦泉,周赞得.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4(2):87-88.

[4] 陈广岩.观察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应用[J].中国卫生医学,2014,1(21):110-111.

[5] 王苗级.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4,10(21):71.

[6] 彭皓月.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比较[J].当代医学,2013,14(21):63-64.

[7] 徐宁恒,许朝坚.两组不同的麻醉用于全宫切除术的比较[J].当代医学,2011,17(20):78.

[8] 习社盈.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31(18):91-92.

江西 342300 于都人民医院 (陈康福)

猜你喜欢
腰麻优良率硬膜外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复合腰麻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治疗体会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妇科患者腰麻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镇痛的应用效果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64例临床评价
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肥胖妇女剖宫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