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有效性对比

2015-07-31 23:36孙凌邢飞鹏宁丽美李杰王玉妹徐静
当代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浅叶多形性腮腺

孙凌 邢飞鹏 宁丽美 李杰 王玉妹 徐静

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有效性对比

孙凌 邢飞鹏 宁丽美 李杰 王玉妹 徐静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切除术与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取腮腺浅叶切除术,对照组采取腮腺部分切除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Frey综合征发生时间短,且淀粉碘试验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手术均能有效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但腮腺浅叶切除术效果显著优于腮腺部分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部分切除术;临床效果

作为一种颇为常见的涎腺肿瘤,多形性腺瘤亦称混合瘤,发病部位为腮腺的约80%,发病部位是下颌下腺的约10%,其特征不是细胞的多形性,而是镜下结构与胞膜情况不定的多形性。一般认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良性腮腺肿瘤,此肿瘤复发率极高,并极有可能向恶性肿瘤发展。因此,必须要采取的有效方法进行治疗。本研究对腮腺浅叶切除术与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河北省卢龙县医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CT确诊,本次研究对象均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中,男女各15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5.6±16.5)岁,肿瘤位于后下18例,位于耳前区12例;对照组中,女13例,男17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46.4±16.9),肿瘤位于后下20例,位于耳前区10例。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全麻,对照组患者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先将皮肤切开皮肤、颈阔肌和皮下组织,将肿瘤病灶充分暴露出来,使腮腺咬肌筋膜的表面能充分向后界进行翻瓣,在肿瘤边缘将肿瘤与正常组织脱离,在进行切除的时候,注意保护周围组织,进行局部切除。而对于多行性肿瘤,则可在肿瘤边缘1.0 cm处对肿瘤进行切除,并保证周围神经不受到损害和腮管的完整性,手术完成后进行常规结扎。观察组的患者给予腮腺浅叶切除手术,采用S型切口对患者肿瘤进行切除,保证肿瘤周围神经组织的完整性,从主干到末梢进行解剖,将患者面部内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干净,再对腮腺主导管结扎,最后再将伤口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1-2]观察2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2组Frey综合征发生情况以及淀粉碘试验情况进行比较。淀粉碘试验共分为3个等级,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3-4]将上述2组患者各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汇总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组间率对比;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Frey综合征发生情况和淀粉碘试验情况比较 通过上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Frey综合征的发生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淀粉碘发生程度也显著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情况为轻度、中度、重度各1例,而对照组轻度5例、中度4例、重度3例,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301,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淀粉碘试验情况及Frey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

2.2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2组患者术后均有并发症发生,其主要为:面部凹陷畸形、瘢痕、感觉障碍、口干、暂时性面瘫。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2,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腮腺多形性腺瘤属于良性肿瘤[5-6],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应尽快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才能避免肿瘤的恶化。腮腺部分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均能有效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但腮腺部分切除术是传统手术的方式,其安全界限相对较小,只适合于较小的肿瘤,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治疗效果不佳。而腺浅叶切除术是临床上新型的手术治疗方式[7-8],它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保留剩余的腮腺功能,以便使患者的面部神经系统更好地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能避免口干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尽早康复,这样不仅为患者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此种治疗方式也更容易被更多的患者所接受。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了腺浅叶切除术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其Frey综合征的发生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及淀粉碘试验发生程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40.00%,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2,P<0.05)。由此可见,采取腺浅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更好,能为患者彻底地切除肿瘤,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2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但腺浅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更佳,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各项指标都显著优于腮腺部分切除术,特别是术后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浅叶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口干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张文东,郑良杰,刘洪泉,等.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19(6):436-437,431.

[2] 季陆军.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4):3721-3722.

[3] 梁军,荆少红,吴振婵,等.腮腺多形性腺瘤区域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11(12): 1088-1091.

[4] 杜伟,张晓娟,刘善廷,等.腮腺多形性腺瘤197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1,20(1):46-47.

[5] 窦民.区域性切除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扩展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4,22(z 2):56-57.

[6] 张蓓.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多形性腺瘤的病理依据[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9(3):595-596.

[7] 路国,林慧玉.区域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中的临床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12(39):7-8.

[8] 邵秀梅.腮腺多形性腺瘤83例手术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72-7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41

河北 066400 河北省卢龙县医院口腔科 (孙凌 邢飞鹏 宁丽美李杰 王玉妹 徐静)

猜你喜欢
浅叶多形性腮腺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区域性切除术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60例手术效果分析